构建情景区域,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数感

2021-12-02 07:4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江晓萍
青年心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扑克牌邮编正方体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晓萍

教育部印发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通过在情景区域游戏中渗透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还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不同的情景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够根据个别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对活动材料的操作反应水平,为儿童确定不同的活动目标、活动材料、活动方式和活动评价。

一、创设生活区,激发幼儿数学求知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还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对于幼儿来说,不管进行什么活动,首先要抓住兴趣。

在“人们怎样工作”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开始认识时钟,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已从认识整点到认识半点再到5 分一格,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相差比较大,有的在家里已简单认识过,有一定经验,一下子掌握了,而有一些难理解。

考虑到大班幼儿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成绩感到高兴的年龄特点,在每日的“值日生”工作中,和孩子们用图文结合形式,一起设计了特殊的《工作时间表》,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如8:00 照料自然角,8:10准备体育器材,8:40 擦桌子分饼干,9:10 分发操作材料,11:00 分发碗筷,14:30 分点心水果,15:00 准备花色操器材等,以上的时间都是用时钟的形式表示。每个月,我们还会评出“本月最佳值日生”的称号,并奖励一件漂亮的文具。通过这个“值日生”活动,不仅让幼儿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认识时钟的兴趣。此外,在分点心环节,值日生还会有把12 块饼干分给6 个小朋友等任务。

我们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幼儿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幼儿数学求知欲。

二、重设益智区,活化幼儿数学感悟力

在益智区,教师可根据课程的目标投放各种有益于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得到思维的训练,从而活化幼儿数学感悟力。但益智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不愿意选择枯燥的学习性材料,所以这一区域对教师投放材料的要求特别高。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对挑战性、层次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扑克牌是很常见的游戏材料,有多种玩法,深受大家喜爱,《指南》大班数学领域提出:“借助实际的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并通过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 以内的加减。”因此,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创设了“理牌小能手”游戏。

材料准备:一副扑克牌、一张记录表、记号笔。

游戏玩法:

1.自由选择若干扑克牌,数出数量并用数字在记录纸上进行相应记录。

2.把拿到的扑克牌根据花色进行分类计数,分别是:红桃、梅花、方块、黑桃、大小王。

3.每一个花色,再按照不同特征写出分合式,可以按照有图没图、单数双数、一位数两位数等特征来分,并进行相应记录。

4.根据分合式,写出相应的加法或者减法算式。没有规定一定要拿几张扑克牌整理,而是幼儿根据自己点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扑克牌数量;一个分合式可以写出2 个加法和2 个减法,能力弱的孩子,写出一两个,能力强的鼓励写出三四个。逐层渐进,充分体现层次性,活化幼儿数学感悟力。

三、建设科学区,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性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指出:“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因此,我们班级的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的动植物特别丰富,根据幼儿的观察情况,设计了相应的科学观察记录表,还收集了许多的测量工具,如温度计、直尺、卷尺等,以下是记录五步曲。

第一,记录日期、天气。观察一下自然角里温度表上的数值,用相应的数字记在温度一栏。第二,记录进行的工作。第三,记录数量。孩子们会用点数的方式,数叶子、蘑菇、小蝌蚪等。第四,测量。第五,画生长图。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更加丰富的学问,要把孩子从鸟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扩大眼界,发展内在的创造力。”幼儿在植物园和自然角里种植、饲养、观察、测量、记录,正好诠释了这一点,可以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性。

四、妙设美术区,突出幼儿数学数字感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不再是简单的涂色、绘画,而是喜欢把数学、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内容也融入进去。如在《人们怎样工作》主题中,幼儿认识邮票后,在美工区,请幼儿来设计信封和邮票,寄给喜欢的人并写上祝福语。在信封的左上和右下的地方都会画6 个正方形框写邮编,刚开始幼儿随便写6 个数字,一天,琪琪对美美说:“我们苏州的邮编是215000,不是123456!”此时,我抓住时机问下去:“是的,每一个城市地方的邮编都是不同的!”琪琪又问:“老师,我想把这封信寄给在上海上班的妈妈,那上海的邮编是多少啊?”基于幼儿的需要,我们进行了邮编采集,他们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城市以图文形式制作出来,自主找邮编写邮编。

幼儿还喜欢设计动物、花卉、建筑等邮票,贴在信封上。细心的孩子发现,上面还有不同的面值呢!可见幼儿对数字越来越敏感。

五、巧设建构区,提高幼儿数学实践力

“解放孩子的双手”就是要让孩子有动手“做”的机会。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如“正方形—正方体”建构转变,先让幼儿对正方体进行特征观察,然后鼓励幼儿大胆拆拆合合探索,在交流分享中,归纳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而且每个面是正方形。展开后的正方体像什么呢?幼儿议论纷纷,有的说像红十字符号;有的说像摩天轮……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幼儿发现和探索的积极性,把有关正方体的数学知识隐含在游戏中,提高幼儿数学实践力。

六、试设语言区,强化幼儿数学获得感

(一)书籍分类

在阅读区里,孩子自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书,琳琅满目。但是没过多久,书籍乱糟糟。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来商量如何整理好图书,涵涵马上说:“要分类摆放,并且要编码,这样就不乱了!”这个主意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于是我们共分成5 类,分别是:故事书、儿歌书、杂志画报、知识书和自制图书。并分别定位:1、2、3、4、5,放在5 排书架上,每一本书又细分,如故事书分别编码:1-1,1-2,1-3……幼儿自己写。自从书籍分类好以后,他们不仅都能遵守规则,只要一看到编码,马上会把书放在相应处。

(二)姓氏统计

大班幼儿已能认识书写自己的姓名,并且对其他人的名字也很感兴趣,因此在语言区的墙上设计了“班级姓名统计”一栏,上面排列着每位幼儿的照片和相应的名字,孩子要进行一个分类统计,如把姓陈的名字找出来,并数一数有几个,然后写在相应姓氏的下面,最后统计完成,可以在统计表上看出每个姓氏有几个人,最多的是什么姓氏。

(三)人数统计

语言区隔断处还用了自制的扑克牌挂帘,每组会挂6 张扑克牌,正面是扑克牌原来的样子,反面贴上幼儿照片,每天幼儿入园后自己翻牌,来的就是照片一面,没来就是扑克牌一面,这样统计时一眼能看出每组来个几个人。可见,在语言区试设数学,能强化幼儿对数学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情景区域活动中渗透数学内容,使幼儿自发地进入情景性的活动,在游戏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经验,将极大地满足中班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爱动脑筋,变得聪明和有智慧,并且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从而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扑克牌邮编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巧算扑克牌
混乱的扑克牌
《莲年有鱼》
作品4个
拼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扑克牌中的数学
飘落的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