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学校学生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的实践路径

2021-12-02 13:06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乡课题写作能力

任 环

(吉林省辽源市教育学院,吉林辽源13620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写作能力。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阶段,但却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不灵活、不同语境下语言运用不够恰当、英语语感及文化意识不足等。新高考的实施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读后续写、习作评析等新题型,这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城乡学校学生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的内涵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优势互补,推动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辽源市教育局发布了《城市(县城)义务教育大学区支援乡镇学校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共享优势资源。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普及,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实施,面对城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辽源市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以常规写作能力为突破口,探索适合城乡学校学生共同发展写作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力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局限,逐渐形成多样化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写作教学观点、方法和模式,实现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实践思路

(一)课题研究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应将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进而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辽源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辽源市教育学院具体提出构建市—县区—校—师生立体化研修格局,形成城市大学区—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协同发展的教研培训共同体,最大化利用现有可以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服务的条件,促进其专业发展。

基于对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的调研,农村英语学科教学还是薄弱环节,城乡学校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不平衡,只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机制,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学校学生的差距,才能真正加快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工作室成员共同开展研修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城乡英语教师在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合作和反思的方式共同分享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思路

1.以能力为标准,确定研究人员。在课题研究前期的数据调研、问题梳理及统计阶段,笔者发现虽然研究的突破点确定在城乡学校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但是研究对象需要包括城市和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必须选定不同学校的老师参与研究。研究方法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分析和反思,同时要进行大量的实证课例研究,撰写教学反思和课题研究报告、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等,这种情况对参研教师的研究热情、使命感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及研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最终确定由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来承担这一课题,并做到明晰责任、落实任务,确保常规研究任务和阶段重点攻克问题相辅相成,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出及课题成果的及时转化。

课题负责人:宏观把握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节奏,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带领成员开展各项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到纠偏。带领成员撰写阶段总结报告、反思报告、课堂教学案例等,形成并转化课题研究成果。

副组长:协助课题负责人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材料、过程性成果材料、学习性材料、结果性材料等;负责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活动。

参研教师:根据课题计划,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有序开展各项研究,做好记录,形成实验对比报告、课堂观察实例报告、写作课教学案例等。

2.以事实为依据,确定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问卷法。深入了解城市和乡村学校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影响学生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和能力强弱的问题,探讨城乡结合下所开发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实施英语写作教学。

(2)采用对照试验法。在本次试验中,进行研究的18 个班级选取的学生都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执教,在实验之前,会在学生作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比对和分析,其中9个班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作为实验班的其他9个班,在教学中融入了名师工作室成员所探讨的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策略。学生的英语素材写作兴趣、英语素材写作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变化为因变量。实验前期会依据高考作文考试标准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写作水平考核,通过前测来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然后通过对对照试验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t 检验和p值分析,探究教师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成员所探讨的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策略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

3.以问题为突破点,确定研究内容。本课题着眼于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发挥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来帮助城乡学校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多元化综合性英语写作课堂。

(1)当前城乡学校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目前乡镇学校学生写作规范性问题严重。

学生写作存在“词穷”问题。学生词汇量不够,选词不准确,句型单一,翻译中式。

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英语写作课堂氛围枯燥无味。

(2)提高城乡学校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研究

教师可用网络上有关英语国家的新闻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主题的发掘,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话题,运用自己平时的写作积累,在作文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写作体悟进行分享,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3)提高城乡学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策略的研究

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话题词汇分类、整理、发散和记忆?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就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词汇进行语言输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整理,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通过多媒体以及空中课堂来进行适当的口语训练来提高乡镇学生的表达及语言输出能力?可以依照画面的内容和训练题中的角色,适当利用恰当的单词以及短语,完成有效的表达任务。学生通过总结和整理,便能呈现出完整的写作内容。

如何通过丰富的阅读训练来加强学生的仿写和改写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为英语写作做准备。

如何通过构建空中多元化写作评价体系来提高城乡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具体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多元化体系,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展示作品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来进行校校之间的生生互相评价或师生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可以让本校本班组内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运用动态的评价策略,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对于问题的指出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4.以结果为导向,确立研究目标。以信息技术与写作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扎实开展有效的观课、议课、研讨、读书等研究活动,通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探寻促进城乡学生写作能力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构建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1)打造信息技术手段下的高效写作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总结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乡学校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形成高中英语学科一系列写作课教学实例;通过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及辽源市公共资源平台,分享工作室研究成果,推出名师工作室优秀学习资源及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科资源库。

(2)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形成城乡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一支学科素养高、问题意识浓、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引领全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以写作能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育人效果。

(3)创新师、生协同发展的方式、方法,推出精品研修活动案例,形成常规性和阶段性的教育教学研究的特色活动。

三、课题研究具体实践与路径

(一)开展常规研修活动

1.以“研究”为核心。坚持每周共读书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理论修养。为工作室成员推荐读书目录,包括教育教学专著、教育学、心理学及文学类等方面书籍,每周四为共同读书日,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坚持小课题研究,利用每周四线上交流时间开展课堂教学常规问题共同探讨活动,汇总聚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开展实践研究。

2.以“磨课”为载体。开设名师大讲堂,邀请长春及吉林的名师在线上与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推广名师在教学研究改进中的经验。构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英语学科教学特色,促进工作室成员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坚持每月一课活动,工作室成员坚持每月一名教师讲公开课,其他人听课并研讨,从而真正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凝练教学风格与特色。

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坚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室在常规研修及大型活动中都会坚持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作为重点突破的领域,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工作室成员坚持录制微课资源,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坚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加强相关学习。请学校计算机老师为大家讲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比如录屏技术的应用、视频的下载、线上教学的技巧等,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二)课题管理常规举措

1.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本课题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促进城乡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致力于建设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强、学科素养深厚的高中英语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课题负责人的统筹引领下,成员遵循课题实施方案,坚定学习信念,坚持参加工作室常规研修活动,提升自身的写作教学技能,打磨高效的英语课堂。建立过程性管理制度,对成员的业务发展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每学期一次的阶段总结和每月一次的互动交流来记录工作室研究成员和学科教师的成长足迹,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读书体会、案例研究、参赛获奖情况等,将宏观的教师专业发展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同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成员的案例分析、参加课题研究次数、专业发展获奖荣誉等进行量化考核,激励成员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2.开展特色研究活动。“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促进城乡学校学生协同发展写作能力的探索”旨在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梳理、总结提高城乡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切的研究活动都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基础之上,也最终落脚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定期的听课研讨、读书汇报、线上、线下的学科专题培训等方式为教师搭建协同发展平台。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写作课教学目标的设定、英语作文的修改原则等小的切入点为抓手,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并交流汇报。

3.成立学生兴趣小组。本课题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城乡学生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让学科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达成,并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坚持一条原则,即让学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写作中来。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语言技能,是语言输出的部分,建立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并与听、说、读、看等学习技能密不可分。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立“耳朵精灵”“英文金曲”“配音大师”“悦读达人”“名著沙龙”“个性表达”等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使用英语去锻炼听、说、读、看、写的能力,在听力和阅读的输入过程中,体会语感和不同的文化,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得体地表达,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合作—展示—提高的成长模式。城乡学校学生包括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两大类学生,学生之间个性迥异,学习起点、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千差万别,他们各自面临的学习困难也有所区别。为了能够充分因材施教,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积极参与展示并能够虚心接受他人建议,取长补短,在一种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中自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成立了校际之间、班级之间互助小组,使他们形成学习发展共同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同时,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大赛,如“十佳英语歌手”“我的第一本书”“佳作欣赏”等常规活动或者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帮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

写是书面表达和传达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相关教学策略促使城乡高中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得到共同发展。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当今世界格局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都会很多,城乡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共同发展关乎孩子们的高考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为社会输送和培养更多人才。课题组所有成员将认真研究,开展系列基于数据、基于学生发展现状、基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城乡学生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课题写作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