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婚礼祝酒辞》及其程式语言研究

2021-12-02 14:58夏云冬
保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佤族汉译押韵

夏云冬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佤族《婚礼祝酒辞》是佤族民间口传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文学等多种学科参考价值,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加深人们对佤族民间婚俗的了解;还有益于保护正处于濒危状态的民间口传文化。“口头程式理论”是20世纪的中美国学者帕里对《荷马史诗》演唱和创作研究的理论总结,是民俗学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又称之为“帕里——洛德学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口头程式理论研究开始应用到了中国的文学研究当中,20世纪90年代,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运用“口头程式理论”进行了本土化实践研究。关于“程式”,帕里对其定义有“程式是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词组,它与其说是为了听众,不如说是为了歌手——使他可以在现场表演的压力之下,快速流畅地叙事。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程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1]。“口头程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它的三个结构性单元的概念,即程式语言、主旨和故事结构模式。显然,程式语言是形式,主旨是内容,故事结构模式是按逻辑按比例组装程式语言和内容的框架”[2]。佤族《婚礼祝酒辞》作为佤族民间口传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演唱模式和程式语言。

以云南沧源县班列村的《婚礼祝酒辞》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叙述,并用“口头程式理论”对其语言程式进行分析,以期深刻解读“程式”在《婚礼祝酒辞》的呈现,另外也对佤族口头传统文学研究做进一步拓展。

一、佤族《婚礼祝酒辞》内容叙述

在佤族传统婚俗中,长者给新人送祝福的仪式是非常重要的婚礼仪式之一,祝辞或祝酒辞就是婚礼仪式中长者对新人所念的祝福辞。所选研究对象《婚礼祝酒辞》长久保存于云南省沧源县班列村,篇幅较长,总共两百余行,其内容涵盖了佤族从古至今的婚姻史,是一部较为完整的佤族婚姻史诗。按叙事内容可大致划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

1、(1-20行):祝辞开头追溯了人类诞生之初。那时天神刚开天辟地,人类的样子还没有完全形成,也还不知道结为夫妻,不知道繁衍后代,但是慢慢地人类向鹧鸪鸟学习下蛋、向小黄鼠学习生儿,最终人类自己学会了繁衍后代;

2、(21-26行):这时的人们学会了繁衍后代,但却不知道不能氏族通婚(即:佤族同姓不婚)。因为有氏族通婚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谷物不长、百鸟争吵等各种灾害现象;

3、(27-65行):由于我们需要避免同姓婚带来的各种灾害,我们就去向傣族和汉族学习,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道理,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姓氏,懂得同姓不婚的道理,让我们完善了婚姻制度;

4、(66-94行):婚姻制度完善以后,接下来就是美好婚姻的开始。此段描述了结婚前佤族男女青年恋爱的过程,他们在树下相约,屋檐下相恋。等到嫁娶之时,我们才知道他们已经相恋了很久;

5、(95-128行):我们办婚礼,要遵循自己的传统礼俗,首先要先问过父母及其他长辈,征得老人们的同意才可以举办婚礼;其次是要对新人讲述我们婚俗的来历;

6、(129-165行):此段描述前辈对新人的祝福,让他们的爱情甜如蜜,让他们的心永远团结在一起,让他们的婚姻一直幸福美满;

7、(166-223行):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讲述,首先是感恩前人留下的道理,让我们知道如何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其次是表达今天婚礼现场中大家的喜悦之情。

由以上7个部分的叙述概括,佤族《婚礼祝酒辞》首先叙述的是佤族原始婚姻制度的混乱状态;其次是后来人们通过向傣族和汉族学习,进一步完善了婚姻制度;最后是婚礼现场中,长辈对新人进行教育以及送上的美好祝愿。

二、佤族《婚礼祝酒辞》的程式语言

(一)语词程式

在口头传统叙事中,念辞者在叙事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的叙事模式,有些固定语词作为一种固定模式,在叙事中具有程式重复性的特点。佤族《婚礼祝酒辞》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词程式,其作用是为了减缩念辞者的记忆压力,同时强化叙事情感。例如:

1、表否定的副词“ʔa-ŋ (不)”的程式

在佤族《婚礼祝酒辞》中,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ʔa-ŋ(不)”在念辞中反复出现的次数甚多,且都放在句中的同一位置,例如:

⑴佤语①此文章所涉及佤语部分均转写为国际音标。:ʔa-ŋ ʔe-ˀtɔŋ ti-ˀʑuh ga-uˀreˀ,ʔa-ŋ ʔe-ˀtcŋ ti-ˀmɔh meˀmoiŋ

汉译:我们不知道做团团米, 我们不知道结为夫妻。

⑵佤语:ʔa-ŋ ʨu ʔe-ˀʑuh kaiŋ kaik ŋa-i,ʨu ʔa-ŋ ʔe-ˀʨu ʑuh kaiŋ ʔa-i ta-n.

汉译:不让我们做丢脸的事, 不让我们做蒙羞之事。

⑶佤语:ʔa-ŋ ʔe-ˀpon no-ŋ ti-ˀprɛˀ,ʔa-ŋ ʔe-ˀpon prɛˀti-ˀprɔŋ.

汉译:我们不能独自留下, 我们不能独办婚礼。

例句中的副词ʔa-ŋ(不)都具有否定的意思,不知道、不让做、不能、“不”字在句中都修饰了动词,且上述句式中的ʔa-ŋ(不)都放在了每个句子的相同位置。对于此篇《婚礼祝酒辞》来说,副词ʔa-ŋ(不)的运用,不仅让婚礼祝辞格律更加有节奏感,同时也加深了听众对祝辞内容的印象。

2、介词ʑam(当……的时候)的程式

帕里指出,程式就是“在相同的步格条件下,基于表达某个确定的基本意义而有规律地运用的一组词汇”[3]。ʑam(当……的时候)表示时间的介词,在《婚礼祝酒辞》中反复出现,为后句所要演唱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背景交代。例如:

⑴佤语:ʑam ka-uh ʔe-ˀkʰa-iŋ si-gi-t la-ŋ, ʑam ka-uh ʔe-ˀkʰa-iŋ si-ga-ŋ kɤ-t…..

汉译:当我们从长竹筒出来时, 当我们从司岗格出来时,……

⑵佤语:ʑam ʨʰɔ-k kɛ-ˀpauˀti-ˀnu-m si-da-iŋ , ʑam mʰa-iŋ kɛ-ˀpauˀti-ˀʨauŋ si-dup,…

汉译:当他们在蜜花树下相亲时, 当他们在那屋檐下恋爱时。……

⑶佤语:ʑam ʔa-ŋ ʔo-ˀȵaŋ ko-i plɔ-ŋ, ʑam ʔa-ŋ pui ȵaŋ tɔŋ bɯn,….

汉译:当竹子尚未成节时, 当人们尚未启蒙时,……

由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语词程式在婚礼念辞中的呈现,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念辞者,使其演唱更加轻松和稳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强念辞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加深听众对其演唱内容的印象。此文所选文本《婚礼祝酒辞》因为讲述的是佤族婚姻历史的发展状态,所以介词yam(当……的时候)力地推动了念辞者的演唱内容。在民间故事讲述中,介词(当……的时候)经常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一方面简单地介绍了故事的时间背景,一方面对叙述者的讲述起到了开头或者推动后文的作用。

(二)句式程式

“程式句法”表明“所有的语音因素、形态和词汇,都使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的话语,具有了特定的属性,作者凭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4]。《婚礼祝酒辞》在句式结构上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其中平行式最为明显,平行式它又可细分为层递、并列等多种结构模式,平行式的结构模式需要平衡相应的措辞、结构等对诗歌内容进行叙述。

1、层递结构

层递结构是指在叙事中,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相连的句子组合成的句组。层递结构不仅能够使叙事内容中的事物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能使够让念辞者对叙事主题内容的表达更加清晰有序。

⑴佤语:ʥau ʔo-tʔe-ˀma-i bu biak, ʥau ʔo-tʔe-ˀma-i viak vɔ,sa-ɯ pui ŋʰo-ˀtɔ-m ʔa-ŋ ʨiˀla-i,sa-ɯ pui tai tɔ-m ʔa-ŋ ʨiˀbru-ih.

汉译:因为氏族内婚,因为同姓通婚,人们种谷谷不长,人们种棉棉不开。

⑵佤语:pui tɯ-m sɯ-t pauˀti-ˀko-i nu-m,pui tɯ-m su-m pauˀti-ˀko-i ʨɤ.kɛh si-gu ko-i pla-k ȵɛˀ,kɛh si-nɛˀko-i pla-k ʑa-ŋ.

汉译:人们怕鸟鸣竹梢顶,人们怕狗吠静寨上,人们就到公鸡啼鸣处询问,人们就到汉地师长处求教。

⑶佤语:pui tɯ-m ʑuh ba-ŋ la-ɯˀko-i bu-k,pui tɯ-m ʑuh si-buk ko-i ru.pui tɯ-m sɯ-t pauˀti-ˀko-i nu-m,pui tɯ-m su-m pauˀti-ˀko-i ʨɤ.kɛh si-gu ko-i pla-k ȵɛˀ,kɛh si-nɛˀko-i pla-k ʑa-uŋ.

汉译:人们就让居所有梁,人们就让氏族分支。人们就划分家族,人们就明确姓氏。使家有陈氏,使寨有肖家。

佤族《婚礼祝酒辞》的叙事句式使用了层递式结构,如所举例子中:人们因同姓通婚,导致谷物不长;人们害怕有物作祟,就去求教学习;人们定居以后,就分氏族、划家族、取姓氏。在此篇祝福念辞中,层递式结构的作用是,一方面交代了事物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动态;一方面又规范了演述者的演唱,使其在演唱过程中祝辞变得更加顺畅悠扬。

2、并列结构

《婚礼祝酒辞》开篇讲述佤族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之初,祝辞内容中并列式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佤族人民世界观下人类刚出世后的各种状态,以及出世后人们对婚礼的认知发展状态。

⑴佤语:ʑam ka-uh ʔe-ˀkʰa-iŋ si-gi-t la-ŋ ,ʑam ka-uh ʔe-ˀkʰa-iŋ si-ga-ŋ kɤ-t,nam pa-i kɔ-hu-i,ku-i pa-i kɔ-vʰi-.汉译:当我们从长竹筒里出来时,当我们从司岗格里出来时,水尚未成溪,芭蕉尚未成串。

⑵佤语:ʑam ʔa-ŋ ʔo-ˀȵaŋ ko-i plɔ-ŋ,ʑam ʔa-ŋ pui ȵaŋ tcŋ bɯn.kɔ-n ʔi-h pui ʨa-h lʰa-ˀla-i,kɔ-n ʔi-h pui da-i lʰa-ˀku-aˀ.

汉译:竹子尚未成节时,人类尚未启蒙时。人们还披着树叶衣,人们还围着草叶裙。

并列句式在祝辞内容中的应用使诗歌的韵律表达更为精妙,纵观佤族民间口传文学的演唱、讲述,并列式的句子运用时常呈现,一位演唱祭祀辞的佤族老人说:“念辞的并列句呈现,不仅是为了念辞句式的整齐,还有是为了能让听众对念辞所演唱的内容有所呼应,故并列中常常会取生活素材作为意象。”《婚礼祝酒辞》中的并列式使用,并没有直接使用表示关联语句的词语,而是通过前言的表述,引出后面所要叙说的内容,并以并列的形式出现。

(三)修辞程式

《婚礼祝酒辞》全文运用了比喻、排比、对仗、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美化了念辞的语词。修辞手法的交错使用使婚礼祝辞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佤族传统文学的继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对仗

对仗是口传叙事诗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把相对应的措辞放在相同结构位置上,使具有矛盾、对立的两种事物相互照应,显现诗歌艺术之美。佤族《婚礼祝酒辞》中对仗句式的应用并没有特别突出事物的矛盾致使凸显出其张力,而是通过一定对立使叙事语句的内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听众印象深刻,诗歌韵律更加和谐优美。例如:

⑴佤语:ʔa-h pui tiŋ pon mɛˀsɔk ti-ˀko-i meˀ,rɛˀpon kɯ-iŋ gɛ-ˀti-ˀko-i moiŋ.

汉译: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

⑵佤语:kɔ-n si-meˀpa-ŋ la-ih,kɔ-n bu-n bla-ih ʑa-uŋ.

汉译:儿子办街市, 女儿守家园。

⑶佤语:lu-ŋ sɔ-m brɔ-k,klɔ-k sɔ-m pi-aˀ.

汉译:庭院平展, 火塘凹下。

对仗句式程式的呈现,一方面是便于念辞者在念诵祝辞时候的发挥,在不同念辞场合中准确把握好节奏;另一方面,对仗使得祝辞的格律更加优美,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增强了美感。

2、对偶

对偶与对仗有所不同,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则是对称。所谓对偶,是字数、结构相同,且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者句子。《婚礼祝酒辞》的对偶句数量居多。例如:

⑴佤语:mʰo-ŋ tɯ-hɔ-ik mʰo-ŋ kɛ-ˀsu-si-ap,ʑauˀtɯ-hɔ-ik ʑauˀkɛ-ˀtʰi-ap ʥu-aŋ.

汉译:听是已经听他们细语, 见是已经见他们相依。

⑵佤语:hu-kra-ˀlɔŋ li-ap, ʔo-t ȵɛˀtʰi-ap ʥuaŋ.

汉译:走路并肩走, 在家相依偎。

⑶佤语:ʨi-n kʰa-u kɛh kɛ-ˀho-m ʔi-ap,ki-ap nɤ kɛh kɛ-ˀho-m tʰu-.

汉译:吃饭让他们共用篾匣,挟肉让他们共用筷子。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且节奏鲜明,在佤族婚礼念辞中出现多次,起到了前呼后应的效果,在语言凝练、语句相互映衬下,语言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听众受教程度相对提升。

3、比喻

民间口传叙事中,比喻修辞数量居多,叙事者时常借民间常见或具有代表性事物借喻所要表达情感。佤族祝酒辞中所使用比喻修辞语句也反复出现,本体有忠诚的婚姻、甜蜜长久的爱情及其他,喻体一般则都是佤族民间中十分常见的事物。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喻体的选择和佤族传统文化有关。例如:

⑴佤语:klo-ŋ pla-iʔa-ŋ ʨiˀgra-i,tai muah ʔa-ŋ ʨiˀʔu-ik.

汉译:酒碗丢不掉, 芭蕉花不会开尽。

⑵佤语:pit ʑɤŋ pit ȵʰɯ-pa-i,dai ʑɤŋ dai rɔ-m hi-a.

汉译:绵如打火草, 粘稠如蜂蜜。

⑶佤语:mɔh pli-ˀhɔ-ik pa-ih hɤ-i,mɔh muah hɔ-i tɯm.

汉译:是已经剥开的果子啊,是已经成熟的芭蕉。

在上述例子中,念辞者选用了佤族民间常见事物作为比喻的本体,如酒碗、芭蕉花、打火草……,用丢不掉的酒碗,开不尽的芭蕉花比喻爱情的长久、忠贞;用打火草的绵,蜂蜜的粘稠比喻爱情的甜蜜;用剥开的果子,成熟的芭蕉寓意良辰吉日的到来。佤族《婚礼祝酒辞》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实属巧妙,不仅能把佤族民间常见事物加入说辞创作中,还把佤族口传文学的传统也传承了下去,实属在文学中传承佤族民间传统文化。

4、排比

很多佤族口传文学都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其作用除了关照事物同时发展的多种状态,大概对歌手的演唱也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依据排比修辞有相同模式的特点来讲,排比在祝辞中的运用大大地压缩了念辞者自身的记忆量,使其可以较为轻松的对叙事内容进行记忆、传承演唱。

⑴佤语:hla-t pui kuah ti-h koi si-vɛˀlɔŋ,lʰa-t pui kuah ti-h vɔ-ŋ mɔ-ta-m,lʰa-t pui ʨa-p si-m piaŋ rau ʔo-ˀ,lʰa-t pui rauh so-ˀpiaŋ ʑa-uŋ ʑi-an.

汉译:人们怕寨门口长白参,人们怕灶台长皮叶菌,人们怕鸟鸣竹梢顶,人们怕狗吠静寨上。

⑵佤语:mɔh lʰa-tʔe-ˀʔa-ŋ pli-ˀʑuh ʔi-an,mɔh lʰa-tʔe-ˀʔa-ŋ pi-an ʑuh ʑɛˀ,mɔh lʰa-tʔe-ˀʥut si-mɛ tai,mɔh lʰa-tʔe-ˀgra-i si-mɛ pui.

汉译:我们怕小豆不结果,我们怕人丁不兴旺,我们怕棉籽短缺,我们怕人类绝种。

⑶佤语:kɛh kɛ-ˀha-k ka-n mʰɤn kai ha-k pɔk,tɔ-k ha-k kʰa-,vo ha-k hi-ŋ,ti-ŋ ha-k kam.

汉译:让他们相爱如水牛爱木铎,扎蔑爱茅草,黄牛爱铜铃,孩子爱歌声。

排比修辞把结构相似或者相同、表达意义相关的句子串连成句,使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婚礼祝酒辞》修辞排比的运用呈现,不仅在结构层次和韵律节奏上使文章突显条理分明效果,对佤族民间文化、口头传统文学的运用也有拓展和深化意义。

5、起兴

起兴又叫兴,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叙说之物。佤族《婚礼祝酒辞》篇幅较长,起兴手法的运用也较多,例如:

⑴佤语:nam so-um ʨaŋ kʰa-u le-,kam te ʨaŋ tɤ-ŋ kɛ.

汉译:酸水要装进竹筒, 实话要禀告寨老。

⑵佤语:to-h ŋa-i kla-ŋ, riaŋ ŋa-i kuat.

汉译:老鹰的眼光锐利,老人的眼睛明亮。

⑶佤语:kʰa-uˀsi-du hu-an,bu-an si-du ho-ik.

汉译:树同长, 命同好。

从念辞的内容看,起兴手法在婚礼祝辞中的应用并不容易,一是叙述者要酝酿先言之物的意象是否对应后引之物,二是要考虑如何在许多民间事物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放置于前言。有位叙事者说“念辞的前面的内容别看现在简单,开始的时候要想好久的,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好多东西都不知道。”这和研究对象佤族的《婚礼祝酒辞》并无关系,但是可以联想到佤族口传文学中起兴手法的运用并不简单,念辞者要在念辞内容及形式上下一定的功夫才可以。

(四)韵律程式

《婚礼祝酒辞》是佤族民间文学韵文体之一,其押韵特征十分明显,念辞者为了押韵,使祝辞呈现出音乐美,还使用了大量的傣语借词。赵秀兰、安晓红在文章中写道:“在《结婚祝酒辞》整齐的句子结构中,押韵是构成和谐关系的中心,押韵不仅是作品体现其节奏感或音乐美的重要形式,而且还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5]。《婚礼祝酒辞》作为佤族民间文学韵文体,其最突出的韵律程式是循环韵和连珠韵。

1、循环韵

循环韵强调脚韵,在段、句的组合上极为自由,是一种古体风格的诗词形式。韵脚是循环最主要的特征,尽管在思想或意境上有千变万化,但其节律仍然不变。例如:

⑴佤语:si-ma-h si-m ta-ŋ pɯt tai,si ma-h pui ta-ŋ vai ʥuaŋ.

汉译:鸟群为采花争吵, 人们为情事争论。

tai和vai相互押韵。

⑵佤语:pui lɔ-k ʔa-h ȵɛˀko-i nu-k,pui lɔ-k ʔa-h si-buk ko-i ru.

汉译:人们说家有梁, 人们说氏有姓。

nu_k和buk相互押韵。

⑶佤语:to-ik vaik lɔm,sa-ɯ rʰɔ-m mu-ih.

汉译:抽长刀, 表真情。

lɔm 和 rʰɔ-m 相互押韵。

由所举例子中看出,《婚礼祝酒辞》中循环韵反复出现,使句子更加紧凑,但又不失音乐美感。在念辞意境感受中,韵律使念辞的语言表现力增强了一种震撼力。

2、连珠韵

所谓连珠韵是指上一句的结尾词和下一句的开头词互相押韵。例如:

⑴佤语:sa-ŋ kɔ-fa,la kɔ-mɤŋ.

汉译:天神开天,佤族辟地。

fa和la押韵

⑵佤语:nam pa-i kɔ-hu-i,ku-i pa-i kɔ-vʰi-.

汉译:流水尚未成溪,芭蕉尚未成串。

hu-i和ku-i押韵

⑶佤语:fi-ŋ bɤn ȵa-ŋ,taŋ bɤn mi.

汉译:人家有礼,人家有俗。

ȵa-ŋ和taŋ押韵

⑷佤语:vo ha-k hi-ŋ,ti-ŋ ha-k kam.

汉译:黄牛爱铜铃,孩子爱歌声。

hi-ŋ和 ti-ŋ押韵

连珠韵的运用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用附带有音乐美感的韵律使作品整体更加优美,另外,韵律程式在作品中的呈现对念辞者的演述有很大的帮助,在念辞过程中,念辞者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上句的尾词联想到下句的开头。

三、结语

佤族《婚礼祝酒辞》是一首讲述佤族婚姻历史发展状态的史诗,内容蕴含着佤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先人总结的经验智慧。婚礼祝辞的内容来源于佤族人民自身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断传承中,婚礼祝辞的演唱呈现出来了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口头传统文学中,程式是演唱的核心,它不仅呈现了诗歌的诗行格局,音律节奏,同时在传统诗歌传承的背后是先人的智慧,是一个民族艺术的象征,以口头程式理论来分析不同民族的口头传统叙事诗歌,能了解到不同民族在自身生活环境影响下,艺术独特性的形成,情感观念的不同表达形式等。另外,从世界文学看少数民族文学,可以看到多民族文化共性之美及文化独特审美之美。

佤族《婚礼祝酒辞》不仅以口头传承方式沿用至今,还有相关文本记录,这足以体现出了婚礼祝辞在佤族口传文学的重要性,也足以看出因为程式语言结构在祝酒辞的运用,使其更加容易吟诵传承。对《婚礼祝酒辞》的内容进行大致划分叙述,并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佤族婚礼祝酒辞的语言程式进行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佤族婚礼祝酒辞语言在语词、句式、修辞、押韵上的程式呈现。最后,佤族《婚礼祝酒辞》的内容及寓意极为丰富,以口头程式理论对佤族《婚礼祝酒辞》的分析只是冰山一角,对其研究还有待以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地挖掘。

猜你喜欢
佤族汉译押韵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押韵押出韵味儿
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英美人名的含义
论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