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淡隐 学问家凸显

2021-12-02 16:26姜寿田
中国书画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泽厚科考学问

姜寿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世纪90年代初,李泽厚曾概括当时思想文化界的状态说“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时传为名言。李氏所指的是当时学术领域弥漫的保守主义倾向,主张回到乾嘉,“乾嘉才是学问的正统。学术就是考证,其他一律均为狗屁。只有学问家,没有什么思想家”。

李泽厚后来回忆说:“更正一下,‘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是1993年,我给香港《二十一世纪》‘三言两语’栏目写的三百字左右中的一句话,并非什么正式文章……我提出这个看法本是对当时现象的一种描述,并没作价值判断,没有说这是好是坏。但我的说法却被误读,认为我反对搞学问。后来王元化先生在上海提出‘要做有思想的学问家和有学问的思想家’。但我认为,这讲法意义不大……思想和学问还是显著不同的。那么,有学问的思想家和有思想的学问家,一下把这种不同拉平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人,同一时代也需要不同的人,这样才有意义。”

李泽厚认为没有必要在学问思想间论高下,“任何时代都需要这两种人……但大家也知道。学问家可以有百千,即使一般却能真正影响人们的思想家也只屈指可数”。

有人认为学问包括史科考据即是一切,而根本不懂史科考证的逻辑与思想文化的逻辑判然有别。思想的价值在于穿越史科,形成问题链与宏观的文化历史观念,思想与理论观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体系就谈不上思想。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上升到哲学高度的儒道互补思想文化体系建构,而不是史科考据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唐君毅认为:“中华文化精神至少在一点上,实有至高无上价值。此即仁者之认识,以通天地人格,正人伦,显人文是者。”而人文思想是传统文化宗旨,是民族文化的灵魂。相对而言,乾嘉考据则是将学术工具化,而摒弃学术的人文性、思想性,将考据置于传统文化精神之上,放逐压制思想的权利,这是清朝封建专制严酷思想统治的必然结果,适成对人文思想的反动。

书法是传统文化内部的产物,它本身即寄寓着传统儒道释文化精神。因而,忽视书法的文化审美价值,而片面在书法研究中将史科考据强调到不适当的高度,以至以考据来取代书法的艺术史、美学、思想观念研究,则必会失去书法研究中最宝贵和富有价值的内容,而将书法研究引向一个片面之途。

猜你喜欢
李泽厚科考学问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一”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