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过敏倾向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02 18:12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董向兵
家长 2021年34期
关键词:过敏心理健康心理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董向兵

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小学时期,学生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其中,小学生的过敏倾向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改善和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长和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给予其适当的心理辅导。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了解,如果不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很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小学生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容易发生叛逆,导致思想出现问题。这时,一定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指导,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过敏倾向的识别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太过敏感,感受性非常强,只要有事情就一直会担心,放心不下,甚至包括一些小事,这使自己的行动受到严重制约和损害。甚至,他们对身旁的噪声也非常敏感,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做事优柔寡断,即便做好事也会感到烦恼,经常感觉到担心和不安。主要表现如下。

①爱哭,胆怯,担心,疑神疑鬼,小心眼儿,通常害怕其他人对自己的秘密或者算计自己的事情进行打探,因此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敌意或警戒心太强,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易小题大做等。

②过敏倾向通常与不安倾向成正比关系。

③过敏倾向较强的人在每个场合中都很容易不安。

三、形成过敏倾向的原因

(一)生理方面

具有严重过敏倾向的人,通常都是神经质体质,这是先天存在的,一般在幼儿阶段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消化系统中的自主神经极易出现紊乱,易导致腹泻等身体的不良反应,具备这种特点的孩子一般被称作虚弱儿。

(二)家庭方面

大部分具有过敏倾向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也存在过敏的倾向。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中,对孩子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过分地关注孩子,孩子一旦出现一点问题都会特别紧张。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过敏的倾向。

(三)心理方面

孩子在生活时,可能因为做过的一些事,遭受了严厉、暴力的惩罚,但是孩子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错处,同样也没有人告诉他们错的原因。孩子为了不被惩罚,就只能谨慎、小心,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的环境中,警戒心非常严重,对其他人的举动十分关注,总会担忧其他人对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

四、方法

具有过敏倾向且比较严重的小学生,只是单纯地对其进行指导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这是由于学生在每个情况、场合下都会体现出过敏倾向。若是只对一方面进行指导与改正,这样不但会没有任何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厌恶,产生或加重逆反心理。

(一)对环境进行改善

教师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尤其是从了解父母入手。一部分父母因为过于关注孩子,形成过度担心孩子的习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的父母进行指导,改善他们所用的教育方式。要让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可以使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首先,学校除了通过社交APP 的方式使家长改正消极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外,还可以设立教学办公室,定期为家长举办教育方面的活动,逐渐提升家长的正面教育水平,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成长环境下,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也要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密切,除按时开展家长会外,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建立班级群,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心理情况,使家长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时的情况。家长也不可只是单纯地认为只要孩子可以吃得比较好,穿得好,就可以使其学习成绩优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和学校、教师一起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体育锻炼,增加集体活动

多鼓励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能够使小学生增强体质,降低敏感的因素;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其他人,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气氛,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水平,能够有效地降低过敏倾向。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比如,拔河、接力跑、大家一起做劳动等。因为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默契才可以顺利完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一方面可以对小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进行培养,为日后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很直观地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现出来,让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交流,加强彼此的了解。第二,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听讲座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教师在听心理健康讲座时,可以总结从主讲人那里学习的先进方法、观念以及相应的经验,并将其运用于自身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小学生可以认真听心理健康的讲座,构建一个心理保健的机制和观念,学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使自己具有阳光快乐的态度,可以在本质上降低心理障碍问题出现的概率。

五、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十分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学会甄别心理健康的种类。通常情况下,对敏感性较强的小学生进行指导时,要以鼓励为主,使小学生多参加比较轻松快乐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较敏感的小学生总是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不引人注意,这就常常会使人们容易忽略。所以,对敏感性较强的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恢复自信。

猜你喜欢
过敏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