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分析在配网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2021-12-02 20:37程志全
电工材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能用电配电

程志全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沈阳 110000)

引言

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电能应用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使电力系统有了更快速的发展。电能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清洁能源,而且与其他能源相比,更容易受电能管理系统的控制。同时,相对比较容易进行能量之间的转换。电能很好地代替了其他能源的应用,这不仅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体验,而且更加的便利,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目前出现的线损问题越发严重,整个供电过程受到线损的影响,供电成本变大。因为配电网会随着使用的次数逐渐增加而出现线损的问题,所以如果配电网的调控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解决的对策,就会影响到供电的质量。

1 线损产生的原因

1.1 配电网的运行时间过长

配电网的内部主要结构为架空线路、杆塔、电缆、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无功补偿电容等配电设备及附属设施。配电网的主要作用是将输电网或各个地区的发电站输送过来的电能,通过配电设施的减压降压一系列操作,把不同强度的电压分配给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通常当配电器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时,其中的零部件与导线相接,导线中的电流不断通过,自由电子的碰撞摩擦,所以会产生电流热效应,同时在配电网内部的其他配件也会温度升高,而且配电网里面的零部件通常是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当设备的运行时间过长,就有可能会造成内部的各个部分零件出现磨损[1]。

1.2 供电网老化

部分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或电路设备水平不高的地区,供电网架结构通常比较简单,落后的供电设备的线路损耗更大。由于配电装置通常被安装在室外,气候环境的温度变化和日晒雨淋会对设备装置造成一定的破坏。从外部结构来看,会出现生锈、掉漆等情况;时间长了内部的零件也会相对出现故障;有些结构的材料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导线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易熔化破裂,这会导致线路的绝缘性能降低;另外,还存在人为破坏配电设备从而引起线损问题。往往电路设备技术水平越落后的地区就越不被重视,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线路损耗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当地电力管理人员加强对供电装置的管理和监控,逐渐减少线路损耗,提高供电的质量[2]。

1.3 计量装置产生误差

配电设备中有一个电能表计量装置,用于测量和记录发电量、供电量、厂用电量、线损电量、用户用电量,它也会随着使用的时间增加导致性能逐渐下降。此外,一些已投入配电设备的计量装置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存在质量问题,但未经检定,其内部接触不良会导致使用初期的计量误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误差会越来越大,所以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电能表计量器进行轮换或维修。在配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也要选择合格的计量器具,根据不同的配电需要采购相应的器具。采购时要检查器具上的铭牌,认真检查质量问题,避免出现计量装置测量的误差造成线路损耗的情况。

2 降低配电网自动化中线损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定期的配电网自动化检修工作

为了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线损,供电企业应定期维护配电网自动化线路。供电局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对各条线路的供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设备是否会泄漏电,更换损坏的线路和电线杆。如果接口处磨损,可以适当添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加强对供电设备的巡查保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附近居民路过发生安全事故,给用电用户一个良好的体验,保证供电的及时性[3]。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采取保护措施并且能够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带电作业的方式,避免停电和给居民带来不便。

2.2 运用先进的电能采集设备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过程是由负荷控制系统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最后发展为正在建设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了减少对电能采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许多供电企业采用先进的电能采集设备,它不仅可帮助供用户对电能的流向进行清晰的梳理,还可以通过对设备能耗的分析,建立科学的用电模式。调整设备的使用,规范人性化管理,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采集线损实际分析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减少人员的工作量[4]。在未来,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对所有的电力用户保证全面覆盖,采集所有的用电信息,支持全面费控管理。

2.3 进一步理清线损管理

在指定指标和分解指标时,对指标的指定很难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再加上供电企业对员工的指标任务年年压缩,时间紧、任务重,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因此构建一套合理的线损指标管理体系十分重要。通过理论线损计算可以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的分布规律,可以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得线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所以要以对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为基数,综合构建线损指标管理体系,科学、严谨计算电网理论线损,确定合理线损指标修正值。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线损理论计算工作难度比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完后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季节情况分别确定合理的线损指标修订值。还要进行基于理论线损计算,建立线损指标管理体系:第一步以理论值为基础制定指标,实施“重奖轻罚”的激励机制。将前面得到的理论线损值与合理修正值进行相加,得到线损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奖罚的分界线,根据难度不同,制定不同的完成指标,一个完成指标对应一个减系数,最终的修正值等于合理修正值减去减系数。第二步是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尽相同的制度,据实而定。第三步是加强监督线损指标的真实性,从严处理查出的问题,弘扬公平竞争,全面实现多劳多得[5]。

3 结束语

为了让用户有一个更好的体验过程,供电局要做好配电网的定期自动维护。在实际的效果上,大幅度提高供电效率,采用先进的电能采集装置,充分提供线损分析和供电的基础数据,同时为了减少线损管理,需要对各级管理进行统计和计算,制定合理的配电自动化管理制度是提高供电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未来的电力系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电能用电配电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用电安全要注意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可输出电能的椅子
第11讲 电能与电功率专题复习
学习用电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