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典型缺陷防治措施研究

2021-12-02 20:37林翔宇
电工材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蓄电池电池

黄 武,林翔宇,覃 剑

(1.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23;2.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 530023)

引言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廉、原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是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变电站直流电源不间断供电主要使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每组蓄电池带全站直流负荷事故放电时间应不小于2 h。蓄电池作为站内应急电源可为包括电气控制、信号、测量和继电保护、操作机构直流电动机、断路器电磁操动的合闸机构、站内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等负荷[2,3]供电。

近年来,广西电网内由于蓄电池缺陷引发的故障时有发生[4]。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认识上的问题,一些低级错误行为造成的蓄电池缺陷,长期得不到发现,相关人员对这些缺陷发生的原因及环节不甚了解。由相同或相似原因引发的缺陷及故障不断地重演。鉴于此,研究分析了蓄电池典型缺陷原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

1 蓄电池典型缺陷

直流电源系统通常由交流输入、充电装置、馈电屏、蓄电池组、监控单元(含馈线状态监测单元)、绝缘监测(含接地选线)、硅降压回路(可选)、蓄电池电压巡检装置、电压电流测量表计等组成。其中,蓄电池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当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释放气体;当内部气压降低后安全阀自动闭合,同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使其密封。铅酸蓄电池内的电极反应同时析出氧,此时通过氧在蓄电池中的再复合实现氧的循环,在确保电池密封的前提下避免电解液密度大幅变化[5]。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限内,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需补加电解液。

以下介绍蓄电池5类常见的典型缺陷:

(1)变电站交流电失压时,由于蓄电池失效造成直流失压,导致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等无法正常运行;

(2)新装的电池组投产已失效,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运行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3)交流失压后,由于电池失效,直流电压降低很快,巡维人员在操作时没观察电动操作开关导致开关合闸线圈烧坏,保护装置操作回路板和储能接触器等设备烧坏,造成经济损失;

4)站用新装蓄电池充电普遍出现膨胀现象,不合格;

5)站用新装蓄电池一致性差(例如,在某组蓄电池单体放电试验中,除了#65电池较好,其他9个电池:#13、#17、#29、#48、#56、#67、#92、#93性能差)。

2 蓄电池典型缺陷分析

经对现场情况及蓄电池运行状态的了解,初步分析产生以上5个蓄电池典型缺陷的主要原因。

(1)蓄电池浮充电压实测值偏大,为蓄电池发生过热失控的主要原因;电池柜通风散热不良、电池排列过密更加剧了热失控的程度。

(2)施工建设期间蓄电池存放在室外,日晒雨淋,不符合存放要求,造成过放失效;安装后没有进行核容试验;县级供电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

(3)由于人员和设备等原因,县级供电企业直流电源的日常巡视、维护检修、试验等基本空白。蓄电池在运行中失效后,不能及时发现,往往要等到交流电失去后,才得以发现,造成事故的发生。

(4)蓄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有:蓄电池出厂时间与投运时间间隔过长(约有10%的项目存在此现象),长期的闲置期间又未按规定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使蓄电池由于自放电的原因,造成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失效;安装后没有进行核容试验;县级供电企业由于设备和人员等原因,还没有开展对蓄电池的检查维护试验工作,发生故障的机率较高。

(5)劣质蓄电池混入电网市场。一些电池厂商通过低价招标中标,降低产品质量。此次蓄电池普遍出现膨胀变形现象,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压力激剧增加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安全阀开阀压力过高,安全阀阻塞;O2的复合率低,电池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安全阀阀门不能正常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蓄电池膨胀变形。

(6)蓄电池出厂的测试没有科学规范,没有进行科学配组,容易造成离散性过大,是早期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蓄电池典型缺陷特征

蓄电池典型缺陷具有如下特征:

(1)缺陷发生面广:缺陷原因可追溯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运输存放、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等环节。

(2)缺陷容易发生:由于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结构和工艺装配的特点,属于“易损品”,许多低级的错误,如存放时间过长、存放环境不适宜、未定期充电、搬运或安装不规范等,均会造成蓄电池失效。

(3)缺陷不容易被发现:相当多的蓄电池从安装到指定退出运行期限,虽然看似正常,好象没问题,但实际情形可能是该电池组从未放电过,一旦需要蓄电池供电,而未能确认蓄电池是否能供电,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

(4)容易产生的误区:一些看似正确的方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如使用以电压均衡原理的电池维护装置,可能使蓄电池更容易失效;以充电电压的高低来判别蓄电池是过充或欠充;误认为浮充电压可以长期保持恒定。事实上由于蓄电池参数(如内阻)会随着时间变化,浮充电流也会发生变化,为使蓄电池处于正常的状态,浮充电压也应做相应调整[6]。

(5)蓄电池的好坏与充电装置的性能关系很大: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充电状态,充电装置的性能如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因数、浮充电流和充电控制程序等,都对蓄电池的状况有很大的影响,须要对其进行精准控制。

(6)即使只有一个电池单体的失效,对整组电池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有电池单体开路,则电池组处于欠充状态;有电池单体短路时,电池组容易处于过充状态,都会使整组电池加速失效。

(7)不同厂家的蓄电池质量有时相差非常悬殊。一些厂家靠低价中标,虽然标书声称满足所有的技术条款,实际产品性能很差;有的电池组容量虽然合格,但一致性差,电池会加速失效,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鉴于蓄电池缺陷的高发率,蓄电池的运维工作量繁重: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数量多(通常有十几到几十个),检查项目繁多,周期为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半年检查和全年检查。检查的内容可参考国际标准IEEE 1188《电池测试维护标准》。

4 防治措施和建议

(1)在设计环节,建议增设“蓄电池浮充电流表”,或将蓄电池电流表改为可以自动换量程的电流表。浮充电流是蓄电池运行的重要参数,过大和过小都会使蓄电池处于过充和欠充的状态,使之加速失效。目前站内盘柜的“蓄电池电流表”在浮充状态时的测量值普遍不准,增设“蓄电池浮充电流表”,充电装置才能对蓄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精准控制。

(2)对于产品的质量引起发的风险,建议提高蓄电池生产厂商入网技术门槛,如从生产工艺、设备、材料、人员、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杜绝低质量电池进入电网;开展“蓄电池配组优选”的业务,在出厂环节提高蓄电池的一致性指标,把控好第一道关,提升产品质量。

(3)针对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建议制定相应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安排蓄电池进货时间(出厂时间与投运时间间隔最好在3个月左右);蓄电池按要求(场地、温度、湿度)存放,存放时间过长时,应定时按规程或产品说明书补充充电;规范蓄电池的安装,因为这项工作会影响电池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多数用户没有意识到蓄电池安装工作的重要性,安装应由培训过的人员来完成。

(4)在运行维护环节,建议通过“数据共享技术”,共享直流电源系统的数据,方便运维人员日常巡检、定期试验时数据的获取,方便实现蓄电池和充电装置在线监测、寿命预测、计算分析、状态评估等功能[7,8]。同时,利用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存储、告警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和各个单体蓄电池的端电压。达到大量减少现场工作量和提高准确及时分析缺陷水平的目的。

(5)对于蓄电池产生热失控现象,建议在缺乏蓄电池温度数据的条件下,经常检查蓄电池浮充电流,使其运行在正常范围;均充的时间、周期和电压值也应根据实际数据调整,并建议由自动改为手动,均充时有人在场。

(6)关于蓄电池定期试验,建议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蓄电池应进行全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以后每2~3年应进行一次核对性试验。站用直流电源系统配置两充两蓄时,应对蓄电池组进行全容量核容;如仅配置一组蓄电池但可用备用蓄电池组作临时代用时,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若无备用蓄电池组可进行50%容量核容。

(7)县级供电企业各方面比较薄弱,是缺陷故障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方法,如在线核容试验等,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确保巡维人员能够准确发现蓄电池外壳是否鼓胀、开裂,是否漏液,是否清洁、干燥、无极柱腐蚀,管理单元工作是否存在异常信号等。

5 结束语

蓄电池缺陷频发,造成事故,说明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保证直流电源系统的高可靠性。经过对蓄电池典型的缺陷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如下:

(1)在运维阶段前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因错误的行为,造成蓄电池损坏或性能下降。结合品控业务,应在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产品监造等环节的管理,为运维阶段提供良好的基础。

(2)大量的工作及难度集中在运维环节,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配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和分析系统,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才能及时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蓄电池缺陷。

(3)为防止蓄电池早期失效,除了早期环节管理外,对于新投运的蓄电池应特别加强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才能保障蓄电池长期运行在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蓄电池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自修复电池技术可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EV性能
2020款广汽丰田C-HR EV车高压电系统解析(一)
有用的电池
用元征汽车诊断设备执行更换蓄电池后的匹配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上汽大众技术指导1 例
相机电池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