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图案的文化内涵

2021-12-02 01:16李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谐音玉雕寓意

李丹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自古以来,玉雕与中华文明如影随形,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衰与变迁。从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玉雕的出现都代表着人们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特别是玉雕的种类和图案的设计,更是彰显玉雕拥有者的无上荣耀和社会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玉蝉,唐宋的花鸟发簪,清朝的玉山子,都是当时社会的典型玉器。玉雕的种类和图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寓意,但归根结底,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彰显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1 玉雕图案的种类

1.1 人物

在玉雕图案中常见的人物题材有弥勒佛、观音、女娲、八仙、关公、钟馗、财神、寿星、麻姑、刘海等,它们有的是寿星, 有的能捉鬼镇妖,有的又是降魔扶正的正义之神, 有的是姻缘有关的神仙。俗话说“男戴观音女戴佛”。弥勒佛,常常以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示人,意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表达了乐观豁达、宽容和善的中华民族精神,多为女性佩戴。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多为男性佩戴。女娲补天乃中国的民间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是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之一,也是人类的始祖,自然会受到中华儿女的顶礼膜拜,佩戴女娲补天之图案,意即有国泰平安、天下太平之意。而八仙图案是中国道家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意指佩玉之人能心想事成,无所不能。当人们有所祈求、 祝福的时候, 往往有赖他们心中的吉祥神, 能够帮助他们达成愿望。这反映出我国传统神学意识形态中扬善惩恶, 趋利祈福的意愿和对真善美的追求[1]。

1.2 动物

在玉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动物相关的题材,最早可追溯到红山文化的玉龙以及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由此可见动物题材在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龙、凤、貔貅、螭龙、辟邪、麒麟等统称为瑞兽,均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动物形象,一般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中,是玉雕动物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玉四杰”之一王树森大师制作的俏色玛瑙《五鹅》,“三盘之父”王仲元玉雕大师制作的《龙盘》《虾盘》《蟹盘》,这些经典的玉雕佳作,都是利用了玉石的颜色、材质进行巧妙的设计,把动物形象“俏”出来,充分展现了动物的各种形态,让人们既能感知到动物的惟妙惟肖,又能感知到玉石的温润质地,以及玉石中所散发出的精神。

1.3 植物

植物类的玉雕题材一直都比较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们往往被人们以汉字谐音、植物的品格等寓意运用于玉雕中。几经时代的变迁,造型逐渐趋于简洁生动,寓意却更加丰富[2]。例如:牡丹(花开富贵)、荷花(和和美美)、葫芦(福禄)、寿桃(长寿)、麦穗(岁岁平安)、豆角(四季平安)、佛手(福寿)、柿子(事事如意)、石榴(多子多福)、树叶(事业有成)等。

1.4 山水

在我国的玉雕艺术当中,山水题材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应运而生了一种形式——“山子雕”。它起源于明朝,在清朝乾隆年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清朝时期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会昌就老图玉山》,均是以著名的山水画为蓝本,利用石材本身的特点,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巧妙地将人物、树木、山石、流水进行合理的空间安排,使得整个玉雕作品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山水图案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堪称清代玉器史上的巅峰之作。新中国成立后,由玉器厂制作的“翡翠四大国宝”系列——《岱岳奇观》山子,成为21 世纪山子的代表,体现了五岳之首泰山的气势磅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从当前玉雕图案中山水的刻画情况来看,有的艺术家是为了展现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是将自己细腻的情感融入山水之中表达一种意境和情怀,有的则借鉴了我国山水画的风格、思路、造型手法等,使玉雕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气息[3]。因此,对玉雕图案中山水元素的探究是我们了解玉雕、 弘扬玉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上述玉雕图案种类的特点分析概括出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以写实的特点向人们陈述了客观事物; 二是通过这些客观事物来充分表达人们的丰富情感;三是让这些客观事物与玉石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展现了我国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

2 玉雕图案的表现手法

通过目前玉雕图案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大致将其分为借喻、象征、谐音、比拟4 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2.1 借喻

在艺术创作中,人们经常会借助一些大家常见的事物形象来呈现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这种艺术手法即为借喻,在玉雕图案中运用的比较普遍。例如,松柏因具有长青的特点,所以常在玉雕图案中表达健康长寿之意; 鸳鸯用来比喻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2.2 象征

所谓象征是指特定具体的事物,通过联想把主观意识托付于客观事物,使特定事物呈现抽象的意蕴,从而表达一定的吉祥寓意。玉雕作为一种独特古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时也经常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比如,用葡萄果实累累的特征来象征丰收,象征学业事业有成;牡丹因为其雍容华贵的特性,常在玉雕图案中比喻吉祥富贵。

2.3 谐音

谐音是指利用事物的读音或异词同音、近音、谐音等,来传达吉祥的寓意。在玉雕图案中,采用谐音的方法主要包含音同意不同和音同字同,且有的字音也相同的方式。首先,从音同意不同的方式来看,艺术家常常将“葫芦”与“福禄”进行谐音,将“财”与“才”进行谐音,将“桂”与“贵”进行谐音,这样才能够以玉雕图案为媒介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例如,“马上封侯”——猴子骑于骏马上。“猴” 谐音为侯,“马上”为即刻的意思,侯泛指爵位权贵,寓意为即刻加官晋爵[4]。其次是音同字同的方式,例如,花生的“生”、百合的“合”、水仙的“仙”、喜鹊的“喜”等。

2.4 比拟

比拟是将人比作花卉植物的“品格”,又将花卉植物的美好品格比作人。玉雕图案中常见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常是人们对自己或者别人高尚品质的比喻;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具有终年不凋,迎寒傲立的品质,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同时也比喻友谊的忠贞;荷莲,中通外直,象征着清白、高洁,所以经常把莲喻为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兰花,代表贤达有才之士,比喻人具有圣洁、贤德的美德。

3 玉雕图案的文化寓意

玉雕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富含吉祥、吉利之意多种多样,内容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福、禄、寿、喜、财”是玉雕图案在玉文化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包含了广大劳动人民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倾向和精神需求[5]。

3.1 福

蝙蝠作为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它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因为“蝠”与“福”字谐音,所以借用与“福”字相互谐音的玉雕图案能够让人们充分感知到福从天降、天赐福缘、福星高照等美好寓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经常用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五只蝙蝠围抱寿桃来谐音五福捧寿。在玉雕图案中,除了用蝙蝠与“福”进行谐音,还有用“佛”与“福”进行谐音。例如,佛手、石榴、寿桃组合形成了“三多”的吉祥纹样,代表“多福、多子、多寿”,让人们在进行欣赏的时候能够充分感知到其中的美好寓意。除此以外,人们在历代玉器中还发现了用豆角来表现“福”的图案,因为寺庙中常用豆角制作食物和佳肴,所以豆角又称“佛豆”,这就与“福豆”进行了谐音。

3.2 禄

葫芦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艺术家在进行玉雕图案创造时,也常常撷取“福禄”谐音,这就让我们在看到与葫芦相关的题材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福禄之意,同时也蕴含了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意思。除此之外,在玉雕图案中常出现鹿这种动物,“鹿”与“禄”字相谐音,表示福禄常在,当鹿与官人组合在一起时,又寓意加官进禄。在现代汉语中“五”与“福”听起来相近,所以五只鹿寓意福禄。总之,在众多的玉雕图案中关于“禄”的谐音很多,艺术家也常常巧妙地运用谐音来表达人们对于福禄双全的美好愿望。

3.3 寿

茄子的形态又长又瘦,因此取其谐音“长寿”,表达健康长寿。如果茄子顶部加一花萼,冠在茄子顶上,看起来如同人的官帽,则用来比喻高官得中、官运亨通的美好寓意。寿星和寿桃常常同时出现,寿星即为南极仙翁,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寿星鹤发童颜,常手拿仙桃,衬以鹿、鹤,代表着长寿祝福,深受人们爱戴[6]。除此之外,松与鹤也象征长寿之意,古有“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松称百木之长,鹤称百羽之宗,松与鹤联系起来,则祝颂老人长寿不老。

3.4 喜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中国人自古就偏爱喜庆的事物,所以玉雕图案的创作也常常与“喜”相关的事物关联在一起。比如,图案“喜鹊登梅”,这完全符合大众对于喜的期望,当人们在欣赏玉雕作品时能够充分地感知到喜鹊所传达的“报喜”“喜气”之意;如果图案中出现两只喜鹊时,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双喜临门”的场景;当喜鹊和莲花结合在一起时,我们便可根据这两种事物的谐音引出喜事连连、 喜登连科之意。以此类推,喜鹊和豹子的结合寓意报喜,而喜鹊和獾子的结合则意为欢天喜地、欢欢喜喜。

3.5 财

许多玉雕作品都会将“财”作为主创元素,以便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起共鸣。例如,老鼠是一种机智精明的动物,因此在一些玉雕图案中,人们常常会将铜钱与老鼠结合在一起,传递出数钱的寓意;甲壳虫因名字中带有“甲”,人们常会将其与富甲一方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富甲天下的美好寓意;白菜也是玉雕图案中常见的题材,人们取白菜的谐音“百财”,而将白菜雕刻在玉石上,则正好是玉白菜,谐音之后便是“遇百财”。

4 玉雕图案的典型案例分析——螺纹平安扣

平安扣又称“怀古”,是玉雕的传统题材,也是我国玉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它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发端于距今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玉璧,后演变为人们祈福平安健康的象征。平安扣的种类繁多,本文就以螺纹平安扣为例,分析玉雕图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见图1)。

图1 螺纹平安扣(图片来源网络)

螺纹平安扣的外圆象征着天地辽阔,内圆则象征着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平静与安宁的,两个同心圆寓意“周而复始,圆圆满满”,这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二十四螺纹”则代表了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预示着风调雨顺,节节平安,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平安健康、国泰民安的向往。由此可见玉雕图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并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人们的风俗习惯、审美理念、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5 结语

玉雕图案是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传承下来的经典,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玉雕艺术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在于它“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特征,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承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猜你喜欢
谐音玉雕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盛放的寓意
勇闯长龙阵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谐音词里的民俗》
玉雕青松献祖国
谐音词的规则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