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妇女两癌筛查中的应用体会

2021-12-02 06:38陆柳怡孙玉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囊肿肌瘤肿块

陆柳怡,孙 英,孙玉兰

(上海市崇明区妇幼保健所超声科 上海 202150)

乳腺癌和宫颈癌是目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两大主要杀手,位居女性易患肿瘤前列,近年来有不断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两癌筛查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保障女性健康的重要“保护伞”。两癌筛查能够及时检测妇女身体健康状况,对某些无症状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两癌病死率。超声检查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以其便捷、高效、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恶性肿瘤的筛查中,超声具有独特的价值[1],是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现将我区2019 年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我区参加两癌筛查的妇女39 803 例,受检者多数为农村劳动妇女,年龄为30~64 周岁。

1.2 方法

1.2.1 子宫附件检查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GE 公司VOLUSON730 超声诊断仪,阴超探头频率为7.5 MHz,阴超受检查者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表面涂抹少量耦合剂,套上避孕套,将探头缓慢地送入阴道内,进行子宫、卵巢和盆腔的连续性纵、横、斜多方位扫查。少数处于月经期、阴道狭窄或阴超显示欠佳的受检者采用经腹壁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 MHz~5 MHz,检查前检查者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其下腹部皮肤涂抹适量耦合剂,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用腹部探头采取纵切、横切、斜切以及扇形检查。检查具体内容:①子宫位置、大小、轮廓、内部回声;②内膜厚度、是否居中、形态和回声、宫内节育器有无、位置正常与否;③左右卵巢大小、形态、内部结构;④盆腔有无其他肿块、积液或积液程度。对检查资料进行记录和汇总。

1.2.2 乳腺超声检查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GE 公司VOLUSON730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 MHz~12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至头上,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和腋窝,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扫查,再以乳头为中心,呈环状扫查,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垂直于乳腺导管扫查,按顺时针方向呈轮辐状滑动,再转动探头辅以平行于乳腺导管检查。腋窝作纵向与横向扫查,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副乳扫查。对检查资料进行记录和汇总。

2 结果

受检的39803 例妇女中检出疾病者19 350 例,总阳性检出率为48.61%。检出的主要疾病有阴道炎388 人、急性子宫颈炎830 人,子宫肌瘤12 132 人、卵巢肿块(良性)2 381 人,乳腺肿块(良性)3 612 人。另外乳腺癌4 人,宫颈癌2 人,卵巢癌1 人。各年龄组超声检查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单位:例

3 讨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子宫肌瘤常见临床症状有: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压迫感、严重时会造成不孕。本次筛查中超声检出最多的疾病就是子宫肌瘤,检出率达30.48%。查出最小肌瘤大小为4 mm×3 mm,最大肌瘤为116 mm×105 mm,以40~50 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其中肌壁间肌瘤最常见,其次为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探头位置与盆腔组织和器官更接近,不易受到肠腔气体干扰和腹壁脂肪、疤痕的影响,能分辨出5 mm 以下的阳性病变图像,对小于10 mm 的肌瘤比经腹部超声检出率要高,尤其是在鉴别体积较小的黏膜下肌瘤时更有优势。但对于体积特别大的肌瘤,如直径大于80 mm,因为阴超观察视野较小、深度相对较浅,无法完整显示较大肿物的边界,故采用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联合观察,更能准确测量肌瘤大小。部分直径40 mm 以上的肌瘤可见继发性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表现为无回声区,肌瘤钙化则表现为弧形强回声带或环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超声检查鉴别率较高,除了能显示肌瘤部位、数目、判断肌瘤内是否有变性,还能显示周围有无脏器的压迫等[2]。

筛查中卵巢肿块的检出率也很高,检出肿块直径为16~87 mm,其中绝大部分为非赘生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多为单发性,囊壁光滑,壁薄透明,一般直径为10~30 mm,大者可达50~60 mm,此类囊肿经跟踪随访大多数能自行消退,如囊肿增大、有腹痛或破裂出血等症状则需临床干预。内膜异位囊肿又称为“巧克力”囊肿,由于异位内膜侵犯卵巢而形成,一般正圆形,内含均匀细密点状回声,多为单侧,约1/3 患者为双侧,一般直径为50~60 mm。卵巢赘生性肿瘤影像学可分类为:浆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良性及恶性畸胎瘤、实性及偏实性肿瘤、转移瘤。其中浆液性囊腺瘤为最常见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30%,大部分为良性,但具有较高恶变倾向。其次为黏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良性畸胎瘤也较常见,发病率约为16%,常为单侧,体积中等,圆、长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表面光滑、囊感,内部表现多样:脂液分层征、壁内乳头征、面团征、发球征等。此次筛查中发现卵巢癌1 例,大小为78 mm×65 mm×56 mm,肿块形态不规则,偏实质性,内壁增厚不光滑,内部回声杂乱,见增生乳头向囊内突起,实质部分彩色血流丰富,合并腹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囊腺癌。

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有:纤维腺瘤、乳腺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叶状肿瘤、乳腺炎等。通过超声检查在本次筛查中发现,乳房肿块在各年龄组妇女中分布不同,30~39 岁年龄组妇女中乳腺纤维瘤比较多见,40 岁以上妇女中乳腺囊肿更多见。乳腺纤维瘤多发于外上象限,肿块多呈球形或卵圆形,也可呈分叶状,直径多数小于30 m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多有包膜,大多内部呈均匀低回声,也可根据内部结构不同表现为不同声像图。小肿块多数无血流信号显示,20 mm 左右肿块可检出稀疏点状血流信号,通常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囊肿双侧多发,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楚,囊壁薄而光滑,数量不等,一般无血流信号,多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之首[3]。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端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球状或不规则形态,边界清或不清,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后方回声衰减,可见恶晕征,多见细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 更倾向于恶性,血流丰富,常有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可有扭曲、水肿。此次普查中发现4 例乳腺癌,均为低回声肿块,大小为8 mm×6 mm~30 mm×26 mm,经手术证实,3 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 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其中较大1 例超声表现较为典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蟹足状,后方回声衰减,伴高速高阻血流。最小1 例直径小于10 mm,形态较规则,定性有困难,但其纵横比大于1,提供了参考价值;1 例内部可见直径1 mm 左右砂粒样钙化,肿瘤内微钙化是鉴别诊断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4],结合钼靶X 线摄影检查确诊;1 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近球形,髓质强回声消失,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癌早期无任何症状,扪诊无异常发现,随着超声图像分辨率的提高,超声检查发现小肿块和提示恶性肿块的可能逐渐增加,定期接受正规乳腺疾病筛查可及早发现乳腺病变,为接受临床治疗赢得最佳时机[5]。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0%以上,最小能检测到直径5 mm 左右的肿瘤,其已成为乳腺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宫颈癌早期病灶较小,宫颈结构正常,无论经腹部还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图像无阳性发现。随着超声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经验积累,超声已成为宫颈癌辅助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补充临床检查的不足,即部分临床不能查到的盆腔脏器内部情况,如宫颈管及宫腔内癌组织侵犯范围,膀胱、直肠侵犯情况。当癌肿增大造成宫颈形态学的改变,经阴道检查可有助于诊断,随癌组织增生,声像图可见宫体小而宫颈肥大,子宫外形常见以下三种图像:①结节型:宫颈肥大,实性,不规则,见斑状强回声;②菜花型:宫颈靴状肥大,回声衰减,下端边缘不清,含斑状强回声;③浸润型:癌组织向宫内侵犯,因常有坏死脱落故宫颈呈空洞,宫颈增大并不明显,含斑状或条状强回声。如癌组织阻塞宫颈管,则形成宫腔积脓或积液,使子宫增大,此时宫腔内癌组织侵犯情况也能清晰显示。晚期可见子宫旁组织受侵图像,如主要韧带受侵表现为低回声,如阴道穹隆受侵可见阴道上端变厚、凹凸不平。另外泌尿系统和直肠受侵时可以见到突起包块、低回声、黏膜水肿。少数肝转移可见肝内“牛眼状”病灶或混合性肿块。本次筛查中1 例宫颈癌为原位癌,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经宫颈涂片检查而后活检确诊。另1 例超声检查可见宫颈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外口见实质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内见多个斑状强回声,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经宫颈活检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超声多无阳性发现,依据单纯影像表现诊断难度较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6]。宫颈癌依靠宫颈细胞学更容易诊断,但病变发展到中晚期,超声检查能发现肿块时,可确定肿块范围、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宫旁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变的分期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综上所述,在两癌筛查中超声检查操作便捷无创伤且可重复使用,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为疾病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借鉴,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囊肿肌瘤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