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探讨

2021-12-02 06:38洪佩璇陈倩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电图检出率动态

董 萍,洪佩璇,陈倩欣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 佛山 528318)

冠心病(CHD)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是因为心肌发生缺氧、缺血、坏死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为恶心、发热、出汗、乏力、心悸、胸痛等[1]。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有日常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增大等,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生人数不断增多[2]。心肌缺血是CHD 发病初期的主要表现,很难通过常规方法诊断,进而导致初期诊断存在难度,初期诊断准确性显著降低,为后续治疗造成了难度,提高了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尽早诊断是重点[3]。此次研究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做了进一步研究,期望能为临床尽早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90 例患者中,男40 例,女50 例,平均年龄(58.6±1.5)岁;平均病程(10.6±1.4)年。

1.2 方法

检查前72 h 告知患者停止正在使用的药物,保持情绪稳定,检查期间确保无胸闷等现象发生。

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在平卧位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机,北京麦迪克斯,MECG-200),根据说明书规范的连接胸导联、肢体导联,走纸速度调节为25 mm/s,增益调节为25 mm/mV。

动态心电图:使用动态心电图工作站记录器(BI6612,深圳市博英医疗仪器)进行24 h 心电监测,将信息导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①1/10R 段波长>T 段波长;②ST段向上抬高呈弓背形,对应导联ST 段降低;③S T 段下移>0.05/m V,时间>0.08 s。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①缺血发作时间间隔超过1 min;②ST 段压低持续时间超过1 min;③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超过0.1/mV[4]。(2)比较两种检查满意度,满意:>90 分;基本满意:70~90 分;不满意:<70 分[5]。(3)比较两种检查方法ST 下移幅度、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比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比

2.2 两种检查满意度对比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满意度对比

2.3 两种检查方法ST 下移幅度、维持时间对比

动态心电图ST 下移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ST 下移幅度、维持时间对比()

表3 两种检查方法ST 下移幅度、维持时间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发生率、致死率不断提高,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前期表现,发生较为隐秘,尽早发现延缓疾病发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检查技术不断完善与优化。常规心电图检查期间可以更快地获得信号,但是会受到患者活动状态影响,而动态心电图不管是患者休息或者是运动状态下均可以接受检查,在突发性心脏病变、短暂性心脏病变检查中有较好的效果[6]。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因此,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查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较好。

由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特征,临床诊断存在难度,故会延迟患者接受治疗,进而预后改善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可以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判断,但是如果缺乏相关特异性症状,缺血持续时间较短、缺血程度较轻等,则不会有明显的疼痛症状[7]。另外,有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周围自主神经由于受到损伤会使中枢很难感受到疼痛。如果患者机体中的β 内啡肽水平升高也会降低疼痛感。上述因素均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的机制。

常规心电图检查准确性不是很高,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其在冠心病诊断中得到了较好的使用,其可以对患者的活动、休息、运动状态心电图进行24h 监测,可以发现相关症状。临床认为心电图ST 段下降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且ST 段下降程度可以反映患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ST 下移幅度显著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因此,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查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较好,同时也说明当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患者的ST 段下移幅度明显增大,可以将其作为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依据。一般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心脏会发生纤维兴奋,但是因为迷走神经的抑制,会使患者的心率明显加快。因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故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及时做好预防措施,而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对病情发展进行密切观察,当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控制,患者需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应及时介入手术治疗[8]。

结果显示,患者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因此,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查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较好,故患者的满意度更高。ST 下降是临床诊断心肌缺氧、缺血的重要指标,通过其先将情况可以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冠心病预后比较差,多为心肌缺血症状,但没有疼痛感。分析原因为:①患者自身缺血症状不明显,还没有严重的心绞痛,或者是疾病发作时间较短,没有明显的感觉。②每个患者自身感受疼痛的能力存在差异,对疼痛产生的阈值不同,故最终的感受情况也不相同。③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因为机体中会产生内啡肽、脑啡肽,会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知能力。④人体发生短暂性缺血或者是不断发生缺血后,机体的耐受程度也明显提高。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损伤,成本较高,禁忌证也比较多,患者所受的辐射比较大,因此患者对该方法的接受度较低。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对心电图中ST 波段变化进行观察能及时判断患者当前状况,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较短,在动态观察中的效果较差,且没有明显症状时没有办法进行更清晰与有效的判断,显著提高了临床漏诊率。而动态心电图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对患者ST 波段变化情况可以做到及时与长期的记录,可以及时将患者的ST 波段异常情况、疾病发作情况、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明确的显示,显著降低漏诊率。同时,动态心电图在监测患者期间不受患者活动情况的影响。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图检出率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