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临床研究*

2021-12-02 08:47王筱鑫方思瞳孙颖哲孙远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神庭调神针刺

王筱鑫,方思瞳,孙颖哲,孙远征△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1]。失眠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40%~50%患有失眠障碍的人群存在其他的精神疾病,也是自杀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2-3]。而焦虑状态下会加重失眠程度,增强交感神经活性,使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状态,增加大脑负担及耗能[4],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甚则依靠镇静剂方可入眠。长期服用西药易形成依赖性,针刺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疗效肯定。本研究基于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失眠,对伴有轻度焦虑状态者效果颇佳,研究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患者来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科收治病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64例,就诊的先后次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期间,共脱落4例,实际完成60例。对照组有效病例30例,剔除2例(1例中途更换了其他的治疗方案,1例中途自行口服安眠药物);调神组有效病例30例,剔除2例(均因中途自行退出治疗)。剔除病例数符合丢失病例比例要求,其余纳入60例依从性良好。其中调神组男性/女性为16/14例,平均年龄(52.33±4.94)岁,平均病程(37.40±10.61)d;对照组男性/女性为18/12例,平均年龄(50.37±3.83)岁,平均病程(35.93±7.8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DSM-V[5]、ICD-1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6]等相关标准中关于非器质性失眠诊断标准制定。①症状大多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且醒后无法入睡,醒后伴疲劳感;②对自身失眠过度恐惧;③睡眠质量差导致苦闷及社交能力降低;④每周达3次以上,并且持续时间高达1个月以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内容如下:①轻症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容易惊醒,惊醒后无法再次入睡;重症患者整夜无法入睡;②伴随诸多其他病症,如头痛、疲乏、记忆力减退和多梦等;③经过西医各项实验室检查后,未发现其他异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失眠的中西医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周岁;③7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21分;④7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⑤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10分;⑥7日内没有进行其他的治疗;⑦能够配合此方案治疗;⑧神经系统的查体没有明显阳性体征,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⑨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类药物所导致的失眠焦虑;②不积极配合治疗和完成量表填写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患有心血管、肾、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精神疾患者;⑤符合针刺禁忌症者。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纳者;②纳入后无任何复诊记录者;③因晕针、无法耐受疼痛等原因,主动提出退出者;④疗程中加入其他非医嘱治疗,影响试验有效性者;⑤各种原因导致疗程未满而退出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1.1 取穴 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和申脉(参照《针灸学(第10版)》)。

2.2.2 操作 嘱患者取仰卧位,医者采用 0.35 mm×40 mm 安迪牌无菌针灸针,对需针刺处皮肤消毒后进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2.2 调神组

2.2.1 取穴 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取百会、神庭和本神(双侧)穴。

2.2.2 操作 患者体位及针刺前准备同对照组,百会穴向后平刺进针至帽状腱膜下,神庭、本神(双侧)穴沿经脉向上、向下各刺1针,并施加小幅度频速重复刺激达200 r/min以上,3~5 min/次,留针30 min后再捻转1次。余穴针刺同对照组,留针时间为30 min,以局部得气为度。

2.3 疗程

两组疗程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

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3.1 观察指标

3.1.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作为首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PSQI评分,分析评定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比较治疗前后PSQI评分以评价治疗效果。

3.1.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A) 作为次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HAMA评分,以评价针刺对焦虑状态的影响。

3.1.3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 作为睡眠状况次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SRSS评分,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问题有无改善。

3.2 疗效判定标准

PSQI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痊愈:PSQI减分率≥75%;②显效:50%≤PSQI减分率<75%;③有效:25%≤PSQI减分率<50%;④无效:PSQI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总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神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对失眠均有改善,调神组改善失眠的能力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评分比较

5.2 两组治疗前后HAMA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总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神组与对照组相比HAMA总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神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A总评分比较

5.3 两组治疗前后SRSS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RSS总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RSS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神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RSS总评分比较

5.4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调神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调神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6 讨论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睡眠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得到良好的睡眠,会导致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起居生活,影响工作的效率,生活的乐趣感和价值感都会大打折扣。且相关研究指出,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睡眠质量低下,会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制约作用失衡,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睡眠质量越差,焦虑程度越严重[8]。而焦虑情绪会延长快波睡眠,进而引发睡眠障碍[9]。失眠与焦虑的双向刺激影响状态伴随着患者的起居与生活,使患者对入睡产生恐惧惊慌与无力感。针刺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缓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失眠及情绪方面症状[10]。

《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长期、慢性和持续性的情志刺激不仅影响“神”活动,更伤“神”本身,导致神失其机,神不御形,进而加重失眠[11]。可见神在调节睡眠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的患者,主张重“调神”,调脏腑,通经络,以平阴阳,极佳的体现了中医调神理论的应用特色。调神理论是以中医“形神合一”作为治疗立法基本思想,以达“形神协调”之效的治疗理论。“形与神俱”,神本于形而生,形盛则神充,神旺则形壮。“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更加强调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经孙远征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确立百会、神庭和双侧本神穴合用以调神止疾,疗效显著[12-13]。

百会与神庭,通督调脑以调神。“脑为元神之府”,主宰生命活动,是情志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督脉贯脊,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升降气机,斡旋元气,沟通脏腑[14]。督脉为阳经经气会聚流通之地,能够会集与调控五脏六腑之气血,能够调节机体升降制动与阴阳平衡,不仅从循行上作用于脑,也通过沟通脏腑,调整气血运行,濡养脑髓,以资元神。百会、神庭为督脉要穴,针刺二穴可起到畅通督脉、调脑调神之功。百会为各阳脉交会处,刺激百会穴可调动人体百脉之功能,补阳填阴,一穴通百脉,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15]。神庭穴为神之汇聚之地,生于发际阴阳变化之处,能调节阴阳变化过程以治疗不寐症[16]。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可诱导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缓解因情绪紧张加重中枢神经兴奋,保证快速动眼睡眠,改善睡眠质量能力[17]。在脑部结构上,针刺百会穴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区和升高颞叶区信号来调节情绪,促进睡眠的作用并改变额叶区信号来调节情志、抗抑郁样行为[15]。

双侧本神,调少阳以调神。一则,《黄帝内经》描述:“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即指出失眠主要因阳不入阴、阴阳失调所致[18]。少阳为枢,既是病邪的出入场所, 病情转变的门户, 同时也是卫气由阳入阴、由阴出阳的枢纽, 因此少阳枢机不利是导致卫阳不入营阴的病机关键[19]。二则,少阳胆与肝相表里,而肝又为阴中之少阳,具有协调脏腑气机、调节情志的作用[20]。故选取足少阳胆经穴——本神穴以调畅少阳枢机、调情志和平衡阴阳以调神。

百会、神庭和本神三穴合用通达督脉经气、疏经解郁以调神安眠,从而使气血得以运行,筋脉得以濡养,失眠及其伴随的焦虑状态均可得以改善。相关研究表明,失眠与焦虑的发生与大脑额叶的相关表达异常有关[21-22]。根据大脑皮层投射区域的定位,神庭穴和双侧本神穴正位于大脑的额叶部位,对三穴施加小幅度200 r/min以上频速重复捻转刺激,使针感透过高阻抗颅骨刺激大脑相应的区域,刺激额叶及其他大脑分区,很好地调整人体的精神活动,缓解患者的轻度焦虑状态,有效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23]。与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和申脉合用,共奏调脑、调心、调经和调神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神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在PSQI、HAMA和SRSS评分方面均有明显降低,且调神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调神组针刺不仅针对失眠治疗,同时注重调节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与焦虑的双向影响,可更加有效地缓解失眠问题,对减轻失眠伴发的轻度焦虑也有着显著疗效。由于本研究仅为探索性小样本量对照试验,日后应该增加样本量,多组对照,加入随访期。并结合多导睡眠图、脑功能核磁等客观指标,探索可能机制,从而为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神庭调神针刺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手到病除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