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1-12-03 00:00吴晓莉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教跨文化交际

吴晓莉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漳州 363000)

2007 年7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一定数量的词汇,更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充分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将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介绍有效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语言掌握技能,使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以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

一、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融合了文化理解和交际技能。文化理解的内容包括理解语言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交际技能是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或多个)人行为或行为遗迹作出的反应。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深刻认识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称呼、感谢、谦虚、赞扬、饮食文化、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只有发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才能理解中西两种文化中不同的语用规则,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对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保持警觉,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去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

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大学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西方文化的渗入,不断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本文拟结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方面阐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一)课内知识的学习

1.营造文化情景,体验中西文化差异

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语言思维。母语是学生记忆中最深刻的语言,母语思维自然影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英语同汉语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有一定差异,如何完成这种语言思维的转变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文化异同现象,引导他们进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自觉并自然地将中西文化差异如语言表达、思维方式、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判断、道德准则、文化审美和政治法律等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比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ook II,Unit 1)前,可以根据本单元要学习的主题:ways of learning,提前让学生以小组(2~4 人)为单位,查找中西方儿童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并以role play,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 等形式进行诠释,在课上,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创造模拟情景可以把乏味的知识转化成有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具有文化情境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感知英语,理解英语表达思维。

2.强化多媒体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外语教学也不断思考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语言环境会倒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需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语言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在英语语言国家交流学习后的师生英语能力通常都有质的提升。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营造文化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在信息化教学技术帮助下,课堂融合视频、音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将微课、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职业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立体化的情境,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环境的体验感和带入感,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在课堂上插入跟所学知识或话题密切相关的电影、电视片段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艺术和风俗。例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Book II,Unit 3MyMother's DreamforMe)一课中,可以收集一些关于20 世纪20 年代种族歧视的资料照片或是电影片段给学生演示,使学生了解西方的历史。

3.让学生多掌握一些英语习语

每门语言经过历史的积淀发展出一些通俗又生动的俗语,描绘人情世态。在英语中,这种俗语被称作“idiom”。这些俗语是劳动者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固定说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掌握俗语的应用能力对提升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一些英语俗语,让学生了解具有特色的语言表达,从而升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

例如,“be Greek to somebody”这个俗语不是指在某人面前成为希腊人,而是指对某事一窍不通。这个俗语出自莎士比亚的剧目JuliusCaesar。剧中,西塞罗用希腊语告诉朋友凯撒就要被杀死的消息,因为担心吉亚斯卡听到了这个谈话,假装去问吉亚斯卡,吉亚斯卡巧妙地回答“It was Greek to me”,表示他对此事并不知情。

这个俗语的形成是有文化背景的。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影响力十分深远,在英国上流社会一度风行希腊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流行于上流社会,只有为数不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理解,所以这个俗语中的“Greek”即指“完全不理解的东西”“不明白的东西”。

4.介绍词汇、语句文化背景

词汇作为语言最基本的构成,也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对词语的讲授也应包含词语的文化背景介绍。例如,在TheLastLeaf一文中“ivy”(常春藤)一词,有的学生问:“为什么Johnsy看到常春藤上的叶子快落光就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呢?”原来,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5 年)坚信上帝赋予了常春藤灵魂和精神并且给予它治疗疾病的力量。因此,常春藤常象征茂盛和不朽。早期的基督徒安葬死者时放在常春藤叶子上。中世纪教堂常可看到常春藤的画。作者在文中用常春藤,实际上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活力,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

在分析句子时,结合句子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授。比如,在TheFreedomGivers一课中“Like the stare of Bethlehem,it announced where my salvation lay”一句,要理解其含义,就需让学生了解基督教是英语国家的主要信仰,《圣经》里的人物、事件、地点都具有特定内涵。句中“Bethlehem”因是耶酥诞生地,所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地,象征希望和光明。

5.结合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讲解英语篇章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选材生动广泛,涵盖家庭、社会、价值观等贴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篇章的教学中,融合文章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意图。如在TheFreedomGivers一课中,结合美国民权运动背景和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奴隶制度以及奴隶生活的悲惨状况,帮助学生理解为何当时会出现“地下铁路”这一秘密组织,从而真正理解文中主人公之一Josiah Henson 逃亡成功后的疯狂举动和激动无比的心情,即“I throw myself on the ground,rolled in the sand and danced around,till,in the eyes of several who were present,I pass for a madman.‘He's some crazy fellow’”。组织一个关于东西方节日的活动课,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外传统节日。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前告诉学生活动内容,多渠道地收集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文化背景。

(二)课堂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是了解英美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报刊是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反映,杂志集娱乐与价值判断于一体,而文学作品则反映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所代表的文化。阅读材料的选取由难到易,比如,初期提供英语报纸、文摘等材料给学生阅读,后期提供小说类材料,如莎士比亚作品集,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思维性。因为高考英语阅读题目都体现了思维性,所以用小说锻炼学生对文章的逻辑把握,明晰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2.多渠道、多手段体验西方文化

(1)充分利用外教资源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外教资源。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配备外教而外教本身就是其民族文化的缩影。可以由外教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English Corner,提前以海报、通知等形式宣传,让学生参与并积极与外教交流互动。另外,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帮助外教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出行等,给他们提供课外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

(2)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在一些西方重要节假日举办一些英语文化活动,邀请学校的外国学生或者外教参加;组织学生到外商企业实习,在企业文化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直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体验文化差异,强化文化差异认知。

(3)看英文电影、电视

如前所述,电影、电视是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有关西方文化的电影、电视,使中西文化差异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一目了然。

3.强化非语言交际能力锻炼

我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其他身体部位在我们与他人交谈时,也在传递信息。我们把这些动作称为“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非语言交际中用到的微表情、行为动作都体现了一种文化。非语言交际受文化背景影响,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例如,我们会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用手触碰她们的孩子。中国文化中表示亲近和爱抚的拍拍或是亲亲孩子,被西方母亲认为是无礼的动作,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因此,要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会熟练口头表达的同时还要理解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重视中西方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

二、结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跨文化交际已受到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教师应遵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学习兴趣,重新审度本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更加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外教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