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部队军人合理用药知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2021-12-03 15:43李华飞陈曙东臧菊香唐佳丽吴冬妮
东南国防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服用

李华飞,李 祥,相 芳,陈曙东,臧菊香,唐佳丽,张 烨,于 浩,吴冬妮,王 楠

0 引 言

随着社会文化程度和信息化普及率的逐步提高,基层部队军人对于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获取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解其对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相关知识的宣教,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是以合理用药工作为切入点,深入贯彻习主席“后勤变前勤”的战略思维,探索高质量为军服务工作重要路径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体系部队军人,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93份,有效问卷率99.1%。调查时间为2021年2-3月。

1.2 方法采用纸质问卷现场填写方式,调查内容为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对合理使用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军人对获得用药知识的期望等三个方面。问卷由药师发放、收回,被调查者自愿填写。

1.3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客观性选择题构成,共 22 题,问题设置原则:①语言表达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无歧义,不带任何倾向暗示;②题目篇幅长短适宜、题量适中;③专业术语提供必要的注释,力求通俗易懂。

不同类别问题的关注点:①被调查者一般资料。主要获取信息点为文化程度与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②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按照居家用药可能涉及到的环节逻辑顺序编排; ③用药知识的期望。为防止被调查者需求与所设置的选项不一致,在一些可能被选择概率较低的需求上,增加“其他”类选项,避免遗漏。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被调查者男性占82.1%,女性占17.9%;20岁以下年龄段占21.4%,20~40岁占78.6%;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占 51.5%,其次,高中和中专及以下占48.5%;获取药品相关知识的途径分别为:医务人员现场宣教、药品说明书、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电视,占比分别为:75.0%、67.9%、57.1%、7.1%。

2.2 合理使用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药品的选择主要将疗效与安全性摆在首要位置,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2.1%、75.0%;价格与知名度因素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7.95%、10.7%;实际生活中药品的获得主要遵从于医嘱,占调查人数的100%;个人既往的用药经验所决定的用药占10.7%;广告和朋友推荐不作为考虑范围;药品的获得途径主要为体系医院与部队卫生所,分别占75.0%、42.9%;线下药店和其他(包括互联网)途径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4.3%、7.14%。

使用方法掌握情况:对不同剂型(泡腾片、缓控释制剂等)使用方法、药物最佳服用时间、药物与食物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漏服药物时的处理措施的了解程度均不高,不超过20%;使用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后,处理措施主要为停药观察。

用药依从性采用MMAS-8进行评价,评分<6分提示依从性低,评分≥6分且<8分为依从性中等,评分=8分为依从性高,分别占43.8%、42.1%、14.9%。

2.3 用药知识的期望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想了解为常见军事训练伤和皮肤疾病,占比均为57.1%;其次为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失眠以及精神心理类疾病,分别占42.9%、39.3%、32.1%、21.4%。对用药知识的期望主要表现为:禁忌症、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相互作用、药品储存等,分别占78.6%、78.6%、78.6%、64.3%、53.6%。

3 讨 论

随着新形式下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基层部队军人文化程度发生较大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专以上学历占51.5%,较2018年陆诗阳等[1]的报道结果14.4%有较大幅度提升。不同地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朝着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提升速度发展。同时当前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健康资讯获取重要途径之一,据调查显示,国内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患者比例已高达75.2%[2-3]。本次调查从合理用药角度出发,虽然获取药品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仍为医务人员现场宣教、药品说明书等传统模式,但经互联网途径的比例与传统模式相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药品获取的主渠道方式已成为主流意识,从部队卫生所与体系医院途径分别占75.0%、42.9%;药品的选择更多的是关注疗效与安全性,价格与其他附加因素并不作为决策的主要考虑方向,这与军队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围绕军队卫勤保障打赢的根本任务有很大关系[4],在源头上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性。对药品的使用方面,宏观方面的问题一般掌握较好,如药物的服用方式、不良反应的简单处理等;而对于药物使用细节方面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如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最佳服药时间、相互作用等,可能学历水平的提升对事物的一般普遍性规律理解较好,反映在合理用药上,就是用药方法宏观方面能够相对正确把握,但对于药物使用技术层面的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良好的依从性也需要依靠患者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程度[5]。本研究采用MMAS-8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6],依从性低的比例占43.8%,也印证了现阶段基层军人对药物使用方法掌握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步探索适合现阶段涵盖“知识结构-宣教内容-主体属性-教育形式”的“四位一体”式合理用药宣教模式,强化以药物使用方法为基础的技术层面宣教,以适应新形式下部队官兵的健康需求,提高官兵身体健康素质,维护和提升部队战斗力[7-8]。

3.1 知识结构注重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现阶段官兵有着良好的学历基础,对事物的一般性规律和内在联系有较好认识,对用药知识点有着较好的接受度,宣教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使知识点融会贯通,揭示其逻辑关系,使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得以提升,不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肠溶片是在普通片剂外包了一层肠溶衣,目的是让药物在肠道中溶解释放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因此不可掰开或碾碎服用。在服用时间方面,因进食会升高胃内pH值,使肠溶片在胃内提前溶解产生刺激,故肠溶片应在餐前至少30 min服用。

3.2 宣教内容注重筛选、分类。针对调查中官兵日常接触几率高、易造成用药安全问题的知识点,突出合理用药知识点的大众广度,着重强调药品一般属性,进行宣教内容专题的提炼。如不同剂型、贮存方法、常见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等,提高合理用药宣教的成效。

3.3 主体属性根据官兵训练特点,有针对性宣教。训练时生理变化明显,血液大量流向运动部位,胃肠道血流减少,服药后立即训练,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从而影响药效。如一些血药浓度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地高辛、茶碱等训练前服用药效降低;训练后心率的增加,导致一些服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增大猝死的风险;有些药物会造成运动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氟喹诺酮类药物,训练期间使用易导致肌腱受损;一些易导致头晕、嗜睡的药物应避开训练时间,长效制剂可选在睡前服用,短效制剂应找准时间间隔,错位服用。

3.4 教育形式强化合理用药知识的渗透与可及性。调查显示,互联网途径获取的用药知识比例在逐渐加大,向其推荐面向广大群众的微信优质公众号;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设置宣传栏,就当前热点以及季节性问题进行宣教。教授军人如何通过互联网查阅自己关心的用药问题。根据部队人员集中的特点,可能与调查显示用药知识主要来自医务人员现场宣教存在必然联系,结合常见病的治疗以及药学方面的知识需求调研结果,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授课,此方式系统性强、目的明确、内容突出。辅以形象化教育手段,如图片、视频、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增强官兵的直观感受,激发合理用药的参与热情。

不同阶段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需求都有所不同[9],因此应充分评估当前部队官兵的对合理用药的掌握程度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建立适应现阶段的合理用药宣教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官兵的健康意识,维护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战斗力。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俄部队军演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