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庸》治学观浅谈党史学习的方法

2021-12-03 09:48李文轩
湘潮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庸党史马克思主义

李文轩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共产党员,学好党史是一堂终身必修课。如何上好这堂必修课?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并把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发展与创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引用《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传统治学方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处理好学习、思考与实践的关系,这与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一脉贯通:一者明确党史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一者提供了党史学习的方法与手段。所以,笔者从《中庸》的治学观入手,刍议党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博学之

博学是为吸收知识。在党史学习中,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指出,研究党史需要运用“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

笔者认为,学习党史要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年延绵不绝,其文化内核一脉相承,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强大的韧性,正是中华民族屡经风霜未摧折、饱经磨难未衰亡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复兴史。我们在伟大建党精神中看到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家国情怀、民本思想、士人风骨。

学习党史要与学习中国近代史相结合。19世纪的中国,“天朝上国”一夜之间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身处至暗时刻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开始觉醒和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潮接替出现,这些思潮颠覆性地冲击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把党成立以前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著名党史学家张静如先生亦提出,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共党史,就要加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学习党史要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学习党史,要追根溯源,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和巴黎公社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最终在俄国迎来伟大胜利。我们只有明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脉络,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取得成功的历史约束和前提条件,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审问之

审问是为答疑解惑。百年党史博大精深,带着问题学,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笔者认为,党史学习中有3个根本性问题是党员在学习中要深入探究的。

第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出发?这是关于党的本源之问、历史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发展成巍巍巨轮,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更加重大,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更加复杂,对党员的初心教育也就更加重要,共产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二个问题,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什么道路?这是关于党的发展之问、现实之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史学习,广大党员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坚持道路自信。

第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怎样继续走下去?这是关于党的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种权力并非一劳永逸,若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执政党就会有失去执政权力的风险。立足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已然发生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学习党史,就是要求广大党员要有危机感与忧虑感,以追赶者的姿态,再次出发。

慎思之

慎思是为遴选消化。百年党史波澜壮阔,蕴含磅礴力量和无穷智慧。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我们应着重思考研究: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黨是领导一切的。”从根本上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中国7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如今中国的一切。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既是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也是党长期治国理政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经验之一。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100年来,通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一个由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这得益于党自觉把从严治党融入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为“四个伟大”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第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理论硕果,为我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明辨之

明辨是为择定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源出西方,西方语境中“政党”被定义为代表社会中部分特定成员利益的组织。如果用西方的政党理论来评判中国共产党,就容易产生偏见。因此,学习党史,要通过中西方对比,来探寻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政党属性之辨。西方政党主要是为表达特定群体或阶级的利益,为了得到更多选票、资金等外部资源,政党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并驳斥对立党派诉求的正当性,造成不同党群之间的敌对,拉高解决问题的社会成本,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有着无法消除的种种弊端;中国共产党则是融入整个社会生活进行治国理政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导人民与执掌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目标,它并没有私心,也不会成为代表特定群体利益的“执政党”。这是在党史学习中需要辨明的首要问题。

制度选择之辨。“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是西方鼓吹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和“民主协商”制度则被西方诬称为“极权主义”。这种不切实际的论调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才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根本不具备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动力,也让不少西方学者开始对西方民主进行反思。

价值观念之辨。西方价值观标榜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标志,提倡自由与平等,这种观念被西方推崇为所谓“普世价值”。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责任先于自由、集体高于个人,讲究中庸之道。新冠肺炎疫情把两种价值观推上了同一起跑线。西方价值观的提倡自由与热爱生命产生了矛盾,“戴不戴口罩”的争论撕裂了整个社会;而中国人骨子里的集体主义精神则迅速动员起了全社会,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共同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表现,为中西方价值观念之争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笃行之

笃行是为践行履志。“行”既是党史学习的目的,也是提升学习实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脚在学史力行上,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上见真章、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

在政治磨炼中体现笃行。学习党史,就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

在服务人民中体现笃行。每名党员在学习党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党史。黄文秀、张桂梅、艾爱国这些“平凡英雄”,都已成为党旗下耀眼的星。只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落在实处,普通党员也可以成为党史洪流中的美丽浪花。

在勇敢斗争中体现笃行。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必须以昂扬的斗志打硬仗、涉险滩、闯激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总而言之,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博大精深,在当代和未来值得每个中国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增进力量,中华民族一定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实现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中庸党史马克思主义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