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

2021-12-04 09:34张金璧徐世永邓凯东
畜禽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解剖学考核知识点

张金璧,陈 清,徐世永,邓凯东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0 引言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以畜禽机体为对象,介绍其外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发生发展规律,是繁殖学、饲养学、畜禽生产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先导。同时,该课程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在培养农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 大类[1]。在《动物解剖学》课程中,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记忆动物机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各系统的器官构成;第二层次则是理解特定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协同关系,以及各系统在动物生命活动的作用;进而达到第三层次,即通过对不同畜禽动物的比较,归纳出各物种的解剖学特征,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方法、设备、经费和实验动物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独立实践机会少、课程考核方式片面等问题。而针对该现状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可有效提高《动物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 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在《动物解剖学》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多且生僻字词较多,教学内容显得很繁杂。如运动系统的骨骼部分内容,涉及到大量骨和关节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的记忆,对于初学者而言看似非常零散易混淆。以课堂上的“讲授”叠加“标本观察”和“解剖实验“的教学模式,看似对知识点进行了3遍梳理,但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等的差异,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知识难点没有透彻的理解。

1.2 独立实践机会少

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记忆、观察和模仿为主,而缺乏操作、辨别、分析等更深层次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这一问题在动物解剖实验中尤其明显,解剖实验由于受到动物成本、教学场所等限制,往往以小组为单位,而非独立的个人为单位进行教学,加之受课堂时间、场所和教学实验室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限制,标本观察的时间有限,每个学生能分配到的实践机会较短。在同一小组中,胆大且乐于动手的学生往往能自觉主导实验任务,在课堂上获取充分的实践操作经验;相反,胆小或不主动的学生则会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其余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则介于这二者之间。这样参差不齐的参与度会显著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3 课程考核方式片面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模式进行,其中以卷面成绩为主,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在考试时选择临阵磨枪。因此,考卷主要检验学生短时间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而非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实验报告及平时课堂表现会被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分,但实施起来,受场地、时间、实验动物和教师评分过程的限制,难以实现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操考核,且主观因素较多,其尺度不易把握,过于严格容易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过于宽松又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2 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针对《动物解剖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1 设计理念和目标

《动物解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动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提升其专业素养。

2.2 将三维模型虚拟技术引入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三维模型虚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动物的外观、肌肉、骨骼以及内脏形态,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而生动[2]。在解剖学,特别是繁杂的骨骼、肌肉的运动系统部分教学中,三维虚拟模型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图形知识,将皮肤、肌肉、骨骼及各个系统一一分层显示。三维虚拟模型的来源可以是学科自身团队的特色创作,也有很多国内、外的付费资源可供选择。三维模型的引入不仅能弥补普通教学中标本资源和观察时间不足的问题,还能将难以区分的部位更清晰地展示出来,避免实验标本和动物的个体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达到了超越实体的效果。此外,三维虚拟模型本身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升。

2.3 录制《动物解剖学》微课

微课时间较短,格外便于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碎片化学习。教师可充分运用学习通等网络平台,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制作微课小视频,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3]。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针对两类知识点制作微课的效果最佳:一是逻辑性强又相对不易理解的内容,如反刍胃的结构和功能、胎儿血液循环特点等;二是超出课本、紧跟学科前沿的内容,如转基因动物发展现状、医疗影像技术进展等。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帮助其弥补不足,跟上进度;对于接受能力较强,课堂内容“吃不饱”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更多信息和提升途径。微课内容可以永久保存,便于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4 进行翻转式教学

翻转式课堂教学从根源上打破了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理念,使学生不再依赖老师的灌输,“自主觅食”[4]。学生可以依托校园图书馆、标本室、智慧教室等硬件的支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网站资源,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课程知识都适合翻转式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需要对比、总结的内容进行翻转式教学的效果最佳。如总结不同动物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对比禽类和哺乳动物各大系统器官的形态功能等。此类选题建立在先前的基础教学之上,教师只需要为其提供适当引导,学生即能完成知识点的获取、总结和归纳。

另一类适用于翻转式课堂教学的是解剖学实验课程,在初步介绍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处理完活体动物后,转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动物体的各个系统器官,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实验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例如有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摄像头等设备),教学时间可以不限于上课时,在一天之内让学生自由观察,大大延长了观察时间,增加个人的参与度。共用同一实验动物的学生数量增加,课程所需的实验动物总数相应减少,达到了节省实验动物的效果。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让学生体会自主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

2.5 混合式线上考核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内容的条理性可通过运用肢体语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感官刺激[5],而合理运用线上考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线上考核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也肩负着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引入和支撑下,小型线上考核非常方便和高效。在题型设置方面,客观题和主观题均可设置,其应用方式和作用各有区别。客观题更适合作为随堂考核,由于其答案的统计一般可由软件自动完成并能即时得到统计结果,方便教师在课堂中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情况,对易错的重点难点及时巩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第一手记忆内容准确无误。主观题更适合作为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发散。主观题需要老师手动进行批改,有利于老师掌握不同学生的总结能力、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

3 结语

在《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独立实践机会少、课程考核方式片面等问题,限制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接受度。而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通过三维模型虚拟技术的引用、微课的录制和网络平台的运用、进行翻转式教学、多样化考核等教学模式的运用,整合了碎片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验动物的使用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高校高素质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解剖学考核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