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纲领性文献
——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40周年

2021-12-04 11:26陈新田
关键词:中国式决议道路

陈新田

(五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后,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本文简称《历史决议》)。值纪念建党100周年和《历史决议》发表4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历史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历史决议》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纲领性文献。

《历史决议》自发表以来,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数研究是从全党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等角度来研究。著名学者、原求是杂志社长李捷认为,起草《历史决议》是为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历史决议》着重分析和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32年党的历史的主流与本质、“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复杂社会历史原因等重大问题,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明确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等[1]。这些研究成果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但笔者至今没有见到专门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视角研究《历史决议》的文章发表。本文试从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发,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角度展开研究,以纪念《历史决议》发表40周年。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

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国现代化。1840年以来,由于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寻中国现代化之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从此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之路。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开始流行。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的历史使命”[3]85-86,进一步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起点。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论断,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163从此,我国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征程。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面貌巨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伟大成就。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4]5-6

二、 《历史决议》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纲领性文献

《历史决议》由中共中央于1979年10月开始起草,七易其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全文共分八个部分,38条, 3.4万余字。八个部分的内容从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开始,到第八部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结束。《历史决议》总结过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正确评价了党的历史,统一了全党思想。邓小平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现在要一心一意搞四化,团结一致向前看”。[5]75这一切都是为了展望未来,“现在我们就讲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时期的总路线”[5]94。《历史决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基础

邓小平于 1979年3月30日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指出: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3]173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历史决议》坚持了这一理论,明确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5]61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决议》特别列了两个条目,着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决议》列第33条目专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该条目论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政治结论,指明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政治方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4]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旗帜,旗帜就是方向。

《历史决议》列第34条目专门强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历史决议》鲜明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5]6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4]10-11今天,中国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征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二)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奋斗目标

《历史决议》明确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还要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5]60-61。

《历史决议》把四个现代化、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定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奋斗目标,赋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内涵和新特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4]13-14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再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时俱进,不断赋于新内涵与新特征。

(三)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

《历史决议》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基础上,指出:“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5]63为此,其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

1.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历史决议》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由于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具体制度,并且坚决地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作斗争。”[5]61-6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为后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握的基本国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今天我们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仍然要把握好这一前提条件。

2.提出了我国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历史决议》提出了我国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6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建国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出现过反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重新探讨社会主要矛盾。《历史决议》提出了我国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后来得到历次党代会的确认和发展完善。直到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与把握,成为绘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蓝图的科学依据。

3.提出了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历史决议》指出:要吸取过去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教训,既反对急于求成,也反对消极情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最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5]63提出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的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时俱进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提供了经验与方略指导。

4.提出了改革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论断。《历史决议》强调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大力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5]64-65,改革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新时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的方略指导。

5.从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高度的精神文明、加强民族团结、现代化的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建设理论与具体方略指导。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到“五位一体”,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沿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阔步前进,进一步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逻辑。我们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文明和谐之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推进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的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6.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5]70-71所以,最后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5]71有了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实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最后指出:“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4]22-23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勇于担责的胆略和魄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起草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一致通过了《历史决议》。这个决议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完成,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性转折重大意义,其制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方略等直到今天依然是党坚持的基本原则。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和新方略,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迈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宣言。邓小平在1981年6月22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上指出:“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使这个决议起到象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我想,现在这个稿子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5]9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论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正迈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习近平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4]22我们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决议道路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