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研究
—— 兼论与汉语“事件伴随关系”的比较

2021-12-04 14:19渠默熙
关键词:西语降级主句

渠默熙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1701)

“伴随范畴”是语言中表达事件或事物主次关系的句法语义手段的集合,这些事件、事物在客观世界中亦存在时间重合关系,其包含两大次范畴即事件伴随范畴、事物伴随范畴。“伴随范畴作为人类认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广泛存在于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中。说话人在描述多个事件或事物的并存关系时,通过认知的筛选和区分,人为地将其分出主次关系”[1]。这种编码过程在人类大脑中客观存在,具有普遍性的认知操作。听话人在接受到话语信息时,也会根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思维特点,自觉区分出话语中的主干事件和伴随事件。

事件伴随范畴主要包括两类即多个体伴随和单个体伴随。多个体伴随,即不同个体承担不同事件,事件之间存在伴随关系,其在句法上的表现为不同主语搭配不同述谓结构。如“从学校分开后,我回家了,而他去了网吧”。其中,“我回家了”和“他去了网吧”两个事件存在伴随关系。单个体伴随,即同一个体承担不同事件,事件之间存在伴随关系,其在句法上的表现为同一主语搭配不同的述谓结构。如“我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喝茶”和“看电视”两个事件均由主语“我”承担,二者存在伴随关系。

就汉语事件伴随范畴而言,需综合使用伴随标记、小句降级、语序调节三种手段。第一,伴随标记。主要包括使用具有小句、篇章联结功能的关联词和框架结构,如“一边……一边……”“与此同时”;也可使用伴随介词,如“冒着”“趁着”“在……之下”;还可使用伴随动词,如“跟随”“追随”“紧随”。第二,小句降级。如使用内嵌小句、依附小句等。降级特征包括共享话题、无时体标记、无完句成分等,降级后的小句绝大部分表达伴随事件,但也存在补语小句,这种降级小句表达主干事件的情况。第三,语序调节。利用从后景向前景推进的焦点移动原则,通过语序前后区分伴随事件和主干事件。一般情况下,语序在前的小句表达伴随事件,语序在后的小句表达主干事件,这种语序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但存在受关系标记的影响,而违反“后景―前景”推进原则的语例。

不同语言在表达伴随关系时,所使用的语法手段不尽相同。如汉语倾向通过小句表达“事件伴随关系”,但能够明确表达“事物伴随关系”的方式却较少。由于介词和动词千丝万缕的同源关系,很多情况下,引出伴随物的介词又具有动词的部分特征,这便导致“事物伴随关系”和“事件伴随关系”表达有时很难进行精确区分。西班牙语(以下称西语)为典型屈折语,其可以利用介词短语或小句表达事件伴随关系。介词和动词各具独特之处,导致两种类型语言的伴随关系表达泾渭分明。因此,母语为西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很难准确表述伴随事件,也很难明确指出话语中所蕴含的伴随事件,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西语时,由于多使用小句形式来表达伴随关系,有时会显得语言啰嗦、拉杂。

本文采用单双向对比结合的研究手段,在语言事实分析部分,通过单向对比考察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表达的语法手段,并结合动态事件推进过程,关注伴随小句进入篇章后的表现。 在理据解释部分,通过双向对比,并参照之前研究成果,总结出两种语言有关“事件伴随关系”表达的异同。文内所采用的西班牙语语料来自西班牙语中篇小说《爱的教育》(Corazón)和《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①参见:孙义桢. 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而汉语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语料后不再标明出处。

一、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的语法表达手段

西班牙语主要依据小句表达伴随事件,在如下所列例句中均以斜体标示。

(一)使用名词及名词词组

在西语中,部分名词及名词词组可用作同位语,修饰名词中心语表达伴随事件。如:

(1)Beijing,capital de China, es muy bonito.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very beautiful.

北京,中国的首都,非常美丽。

用斜体表示的“capital de China(中国的首都)”可视作历经小句降级后的句法形式。小句降级即“小句在融合过程中,它丧失了一个独立小句应该有的属性特征,从独立小句逐渐被压制为从属依存句乃至句子的一个成分,丧失其独立性”[2]。Christian L曾总结了“小句降级”的十种表现:“表达言外之力的成分受限;语气情态丢失或者受限;时体成分丢失或者受限;补足语可以省略;人称范畴形态丢失;主语进入斜格槽位;极性丢失;动词支配变名词支配;主语可以丢失;补足语成分受限。”[3]如:

(2a)No me importatu desprecio.

(2b)No me importaque me desprecies.

I don’t care you look me down.

我不介意你瞧不起我。

例(2a)与(2b)的两个句子意思相同,都存在两个事件“no me importa(我不介意)”“me desprecies/tu deprecio(你瞧不起我)”,两个事件存在伴随关系。(2a)是简单句,“tu desprecio(瞧不起)”为名词做宾语。(2b)是复合句,“me desprecies”是宾语小句内嵌在主句中,“tu desprecio(瞧不起)”为事件名词。事件名词重在描述过程,不能表达精准的动作,缺少时态、人称等变化,也是经历“小句降级”句法操作后的结果。

(二)使用形容词及形容词词组

在西语中,形容词可表达伴随事件来修饰中心名词。形容词在西语中主要做定语、表语和补语。当其作补语时,一般位于名词后,主要用来区分事物的类别。如:

(3)Me parece que tiene una vozbonita.

I think he has a good voice.

我觉得他的嗓音很动听。

例(3)中,“bonita(动听的)”用来形容声音的效果,做伴随事件。“tiene una voz bonita(他有一种嗓音)”为主干事件。

另有一种形容词,可加上冠词变为具体的名词。如“un hombre pobre(一个穷人)”中形容词“pobre(贫穷的)”,加上数词可变为“un pobre(一个穷人)”,意思不变。有些语法学者称其为名词化的形容词,这是事件被压制的表现,可视为“小句降级”的结果①参见:Santos Ríos. Diccionario de partículas [M]. Salamanca: Luso-Española de Ediciones, 2003:427。。再如,“El hombre pobre se ha casado(这个穷人已经结婚了)”含有两个事件即“El hombre es pobre(这个人很穷)”和“se ha casado(已经结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伴随关系。若变为“El pobre se ha casado(这个穷人已经结婚了)”,则“El hombre es pobre(这个人很穷)”被压制在“El pobre”中,在句法上,从一个句子降级为一个名词,使事件的陈述性特征被省缩,指称性特征得到突出。根据兰艾克的观点,“el pobre”和“el hombre pobre”在语义上并不等值,因为它们是经由不同的组合路径到达这一复合概念[4]。“el pobre”为降级,而“el hombre pobre”则是一条同时囊括了“el hombre”和“pobre”的路径,相对于“el pobre”而言,“el pobre hombre”更显著地唤起成分概念“el hombre”和“pobre”。

(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

“动词的非人称形式有三种:原形动词(infinitivo)、副动词(gerundio)和分词(participio)。”[5]通常情况下,原形动词在句子里起名词作用、副动词起副词作用、分词起形容词作用。原形动词可以表达事件,由于它们都没有时、数和人称的变化,故看做“小句降级”的结果。部分原形动词已转化为普通名词,具有和普通名词相同的分布位置,而大部分原形动词则兼有名词和动词特性。如:

(4a)Le ha agotadoeste constante cavilar.

(4b)Le ha agotadocavilar constantemente.

Thinking long and hard makes him exhausted.

苦思冥想弄的他筋疲力尽。

(4a)中,“cavilar”的名词性特征较明显,可受冠词“este”和形容词“constante”的修饰。(4b)中,“cavilar”则具有动词特性,可受副词“constantemente”的修饰。虽然如此,但两个例句却表意相同

副动词可分为简单副动词(gerundio simple)和复合副动词(gerundio compuesto)。简单副动词表示未完成的动作,当它与主要动词动作同时发生时,简单副动词表达伴随事件。复合副动词表示完成性的动作,其总是发生在主要动词的行动前,不可表达伴随事件。如:

(5)Desde allí veía a sus hijosjugando en el portal.

From there he saw his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portal.

他从那里看着孩子们在门厅玩耍。

例(5)中,主要事件为“veía a sus hijos(看着他的孩子)”,伴随事件为“jugando en el portal(在门厅玩耍)”。

副动词的主要功用相当于副词,可作动词补语,因其缺少人称、时态等的变化,也看作是“小句降级”的结果。当副动词表达“方式、事件、原因、让步”含义时,同时也表示伴随事件。另外,副动词也具有现在分词的性质,可用来修饰主语,以对主语进行说明、补充,表示主语的从属行动,标示伴随事件,如例(6)。西语中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表达伴随事件。因缺少人称、时态的变化,也被看作是“小句降级”的结果。如“hojas del árbolcaídas(掉落的树叶)”“un pasoatrevido(大胆的一步)”“un hombreresuelto(果断的人)”等,斜体部分即为过去分词作形容词的例子。

(6)El capitán,viendo que el barco se hundía, mandó preparar las lanchas de salvamento.

The captain, seeing that ship was sinking, ordered to prepare the lifeboats.

当船长看到船正在下沉时,便下令把救生船准备好。

(四)并列复合句

并列复合句中事件主次关系的判断主要依赖于语序。在西语中,通常主干事件在前,伴随事件在后,遵循“前景―后景”的信息推进原则,与汉语语序刚好相反。并列复合句主要用连词“y”来连接肯定句,“ni”来连接否定句。“y”连接肯定句的前序分句并不必然表达伴随事件,而需视事件具体发生的时间来确定。如:

(7)He estado en Madrid, Valencia y Barcelona.

I have been to Madrid, Valencia and Barcelona.

我到过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

(8)Era blanco, rubio y de ojos azules.

He was white, blond and with blue eyes.

他是白人,黄头发,蓝眼睛。

例(7)中,存在三个事件:“He estado en Madrid(我到过马德里)”“He estado en Valencia(我到过瓦伦西亚)”“He estado en Barcelona(我到过巴塞罗那)”。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三个地方,因此这三个事件应为序列事件。例(8)中,也存在三个事件:“Era blanco(他是白人)”、“Era rubio(他黄头发)”“Era de ojos azules(他蓝眼睛)”,因这三个事件都是对“她”过去状态的描写,均在时间轴上占有一段距离并相互重叠,因此这三个事件必然存在伴随关系。

若使用“ni”连接,则小句间必然存在伴随关系。因为“ni”表达否定含义,表示动作未发生,这即是状态的延续。如:

(9)No ha venido ni ha llamado por teléfono.

He has not come, nor does he call on the phone.

他没来,也没有打电话来。

例(9)中的两个事件“no ha venido(他没来)”和“ni ha llamado por teléfono(也没打电话来)”存在伴随关系。

选择并列句从不表达伴随关系,而排比并列句需根据选择标记来判断。在含有“unos…otros(一些人……另一些人)”“estos…aquellos(这些……那些)”“aquí…allí(这里……那里)”等选择标记的标准选择并列句中。若存在伴随关系,则后序分句一定标示伴随事件。在含有“bien…bien(或者……或者)”“ya…ya(时而……时而)”“ora…ora(忽而……忽而)”等选择标记的选择并列句,则与伴随关系表达无关。如:

(10)Éstos se quejan, aquéllos se regocijan.

Somebody complain, somebody rejoice.

几家欢乐几家愁。

(11)Ya en la paz, ya en la querra, su vida es una lucha.

No matter in peace, or in war, his life is a battle.

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他的生活就是战斗。

(五)主从复合句

主句是复合句的主题,从句只是主句的一个成分。主从复合句包括名词从句、形容词从句、副词从句。在主从复合句层面,事件主次关系的判定通常取决于句子独立性:独立性高的句子,具有推进故事发展的能力,通常表达主干事件;独立性低的句子,一般描述故事的枝节信息,如地点、时间、方式等,因而属于伴随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主从复合句都与“伴随”有关。名词从句当且仅当做主语、直接补语、间接补语、搭配补语、景况补语、某个名词的补语或某个形容词的补语时,通常表达伴随事件,而主句则表达主干事件。如:

(12)Es muy buenoque salgas un poco todos los días.

It is very good that you go out for a while every day.

你每天出去玩一下很好。

例(12)中,主句为“es muy bueno(很好)”,从句为“salgas un poco(出去玩一下)”,主句表达主干事件。

(13)Esos son los librosa que me cito.

These are the books I have quoted.

这些就是我引用过的书。

例(13)中,也是主句为“Esos son los libros(这些是书)”为主干事件,从句为“a que me cito(我引用过的)”为伴随事件。

副词从句包括地点从句、时间从句、方式从句、让步从句、原因从句、后果从句。地点从句即从句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地点副词,其作用是补充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信息,属于枝节内容,且句法独立性较低,因而表达伴随事件,而主句则表达主干事件。如:

(14)Donde existe represiónes inevitable la revolución.

Where there is repression, the revolution is inevitable.

哪里有压迫,变革就不可避免。

(15)Trabajadadonde hacía falta.

He worked where he was needed.

他总在需要他的地方工作。

例(14)(15)斜体部分即为地点从句,但两者在整句中的位置刚好相反。例(14)的地点从句位于句首,例(15)则位于句末,但其均表达伴随事件。由此说明,在主从复合句中,主次事件的判断不受语序影响,仅以句法地位的高低为标准。

时间从句相当于时间副词或时间短语,作用是补充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信息,也属于枝节内容,且句法独立性较低,因而表达伴随事件。主句表达主干事件。可用时间连词或短语连接,如“cuando”“mientras”“mientras tanto”“en tanto que”“a la vez que”“al mismo tiempo que”等,它们都含有“在……的时候”“和……同时”的意思,因此也是典型的伴随标记。如:

(16)Cuando entrastellovía.

When you came in, it was raining.

你进来的时候正在下雨。

表示重复发生的行动,用“cada vez que”“siempre que”“cuando”来连接。表示“每当……”的含义时,也标示伴随事件,如例(17)。方式从句同地点和时间从句一样表达伴随事件,主句表达主干事件,如例(18)。让步从句和汉语相同,即同时带有假设义和转折义,当且仅当表达转折义,主句和从句的动作都是已然态时,主句表达主干事件,让步从句表达伴随事件。西语中使用单个关联词也可表达转折意味,如“aunque”“as픓si bien”“a pesar de que”,而汉语关联词则往往成对出现,如例(19)。原因从句中,当从句事件和主句事件在时间上重叠时,主句表达主干事件,原因从句表达伴随事件,如例(20)、例(21)。后果从句则表示一种性质、情况或行动因所表现的程度而引起的后果,后果从句较为特殊,它表达主干事件,而主句表达伴随事件,如例(22)。

(17)Cada vez que vieneme trae algún regalo.

Every time he come here, always brings me some gifts.

他每次回来都给我带礼物。

(18)Contestó con firmeza,como era de esperar.

He answered firmly as expected.

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他坚定地作出了回答。

(19)Trabaja con gran entusiasmoaunque hace mucho frío.

They work hard although it is very cold.

虽然天气很冷,他们干活仍然很起劲。

(20)Como ya es tardetengo que marcharme.

it is very late and I have to go.

已经很晚了,我必须走了。

(21)No fuiporque no quise.

I didn’t go there because I didn’t want.

我没去那儿,因为我不想去。

例(20)(21)中斜体部分为原因从句,表达伴随事件,主句表达主干事件。

(22)Había tanta gente,que no entramos.

There was so many people, so we didn’t enter.

人太多,以至于我们没进去。

(六)比较句

西班牙语表达伴随关系的比较句包括两种即方式比较句与数量比较句。

第一,方式比较句。用“como…as픓así…como”“tal…cual”“tal…como”来连接,“tal”“así”后的事实句表达主干事件,“como”“cual”后的比较句表达伴随事件。如:

(23)Como los ríos van a parar al mar, así nuestras vidas van hacia la muerte.

As the river went to the ocean, our life went to death.

就像江河流入大海,我们也终将死去。

(24)Tal iba el miserable con su hallazgocual el niño con un juguete flamante.

The shameless man took the findings away, as a kid gets a new toy.

那个无耻的人把找到的东西拿走了,就像一个孩子拿走新玩具一样。

例(23)和(24)斜体部分为比较句,表达伴随事件。

第二,数量比较句。既可以是质的比较,用“tal…como”“tal…cual”等来连接;也可以是量的比较,用“tanto…cuanto”“tanto…como”等来连接。数量比较句为从句,因而表达伴随事件。如:

(25)Aquella mujer eratal cual me la había figurado.

That women was the same as what I thought.

那个女人跟我想的一样。

二、汉语和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在篇章中的表现

当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的表达手段进入到动态篇章中时,便会随着篇章的推进而有所调整,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西语零形主语小句数量众多,在语篇中分布甚广。“通常情况下,当某事物在前文中已被引出,其后对于该事物的说明均可以零形主语小句形式出现”[6]。如:

(26)Era mi maestro de segundo grado,siempre alegre, con su pelo rubio y rizado, que me dijo bondadosamente ‘Bueno, Enrico, ¿nos separamos para siempre?’

He was my second-grade teacher, always happy and with blonde and curly hair, and he said to me kindly ‘Well, Enrico, are we separated forever?’

他曾经是我二年级的老师,总是很快乐,且有着一头金黄、卷曲的头发,他和蔼地对我说:“好吧,Enrico,难道我们永远分开了吗?”

例(26)斜体部分为零形主语小句,前指“mi maestro(我的老师)”。伴随事件为“siempre alegre(总是很快乐)”“rubio(金黄的)”“rizado(卷曲的)”“bondadosamente(和蔼地)”。主干事件为“Era mi maestro(他是我的老师)”。

(27)Señoras, señores, mujeres del pueblo, obreros, oficiales, abuelas, criadas, todas, llevaban de una mano a los niños, y los libros de inspcripción, en la otra, llenaban 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produciendo un murmullo como se entraran en un teatro. Con alegría volví a ver el amplio zaguán del piso bajo con sus siete puertas de otras tantas clases.

Ladies, gentlemen, the women of the town, the workers, the official, the grandparents, the servant, all the people took the children by one hand, the inscription book in the other hand, filled the hall and the stairs by producing a murmur as if they entered in a theater. I was happy to see the wide hallway of the lower floor with six doors of the classes.

众多的夫人、小姐、先生、村子里的普通妇女、工人、官员、老人、服务员,所有的人都是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拿着说明书,挤在大厅里和回廊上,发出像在剧院一般低沉的私语声。我很高兴看到低楼层的走廊里有六个班级的大门。

例(27)中,含有两个小句链,根据第二个小句链内容可判断,第一个小句链中的主干事件为“llenaban 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挤在大厅里和回廊上)”,因为第二个小句链中的“piso bajo(低楼层)”是对“el vestíbulo y las escaleras(大厅里和回廊)”的复指,两者存在照应关系,以确认其主干地位。在第一个小句链条中,伴随事件为“produciendo un murmullo como se entraran en un teatro(发出低沉的私语声)”。斜体部分为零形主语小句。

西语中零形主语小句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的原因是语言类型和汉语截然不同。“西班牙语属于屈折型语言,虽然经过长期演变,词尾屈折已大大简化。但动词词尾根据人称、数、时、体、态进行变位,仍然存在整齐的规律”[7]。因此,根据动词变位即可判断出其所修饰名词的“人称”和“数”特征,其不需要再另添主语通过复指来保持语篇意义的连贯。

汉语属于典型孤立语。动词没有词形变化,导致它在句法分布上可以和任何名词搭配,后果是指代不明、表意不清。因此,“汉语零形主语小句分布不自由。一部分可位于句首,反指后文出现的事物”[8]。“一部分位于小句链中间或尾部,前指上文已出现的某个事物”[9]。“若小句链较长,则一定通过替代、同现、重复、同义/反义等复指手段来保证指代的清晰,很少有零形主语小句堆叠的情况出现”[10]。另外,汉语大量采用名词性语言成分进行回指,如代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而西语则广泛采用动词变位进行变相回指。这种现象和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类型有关。另外,西语从句也可独立占据一个标点句。通过使从句前后停顿延长的方法达到提高句法地位的目的。如:

(28)En el piso de abajo,donde ya se había hecho la distribución, estaban los niños de los cursos inferiores,que no querían entrar en clase, ycomo a los potrillos recalcitrantes.

On the lower floor, where the distribution had already been made, the children of the lower grade were in it, who didn’t want to enter the class like recalcitrant colts.

在下层,低年级的小孩子们像桀骜不驯的小马一样,站在说明书分发结束的地方不愿进教室。

例(28)中斜体部分为地点从句、直接补语从句和方式比较从句。它们没有紧跟所修饰中心语,而是独自占据一个标点句,这使其语义内容得到凸显。

汉语也存在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语伴随小句作为依附、内嵌小句出现,以提供背景信息。作者为了能够细致表述文本,满足修辞上的需要,可使用提升伴随小句句法地位的方法。如使内嵌小句上升为依附小句,前后由标点符号隔开,增加其前后停顿。句法地位提升后的伴随小句更加接近前景信息。例如:

(29)马洛亚牧师提着一只黑色的瓦罐上了教堂后面的大街,一眼便看到,铁匠上官福禄的妻子上官吕氏弯着腰,手执一把扫炕苕帚,正在大街上扫土。

该句中,“铁匠上官福禄的妻子上官吕氏弯着腰,手执一把扫炕苕帚,正在大街上扫土”语义上是“看到”的内容,却独立占据多个标点句。其目的是满足表达的需要,使读者视角跟随叙述者从“马洛亚”转到“上官吕氏”,使其变为前景信息以促进文本向前推进。就整个小句链看,“在大街上扫土”为前景信息,表达主干事件,而它其他小句为伴随小句,是对主要事件的积累与铺垫。

三、汉语和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凸显的异同

根据前文对西班牙语“事件伴随关系”表达的语法手段考察,结合前期有关汉语“伴随范畴”的研究成果,可发现汉西双语在凸显“事件伴随关系”时存在着诸多共同点。

两种语言均需使用“小句降级”这一句法操作手段,且均存在降级程度之分。如在西语中,降级为依附小句的主要为零形主语小句,其主语丢失,在动态的篇章推进过程中广泛存在。由于西语为屈折型语言,主语信息可由动词的形态变化进行补充。

降级为内嵌小句的主要为复合句中的分句、部分动词的非人称形式。降级特点总体表现为:主从复合句和比较句的分句均需通过前置词引导方可出现;并列复合句的分句需要通过和主句的“对举”才可出现;动词的非人称形式没有时、数和人称的变化,这些都导致分句独立性降低。降级为词主要包括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部分动词的非人称形式。降级特点总体表现为语气情态成分完全丢失、时体成分完全丢失、事件的过程性得到突出、人称范畴丢失。另外,在同一类别的降级小句内部依然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如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其独立性要低于复合句的分句,因为时、数和人称的变化已被删除,而这些范畴在复句的分句中都有所保留。

另外,西语中,部分形容词加上冠词可变为一个指称性名词,如“el pobre”。在这种情况下,形容词表达事件的能力被压制在名词中,其事件性容易被忽略。汉语中也存在这种形式,如“这个淑女”“这个勇士”等。其中,“淑女”“勇士”为名词,其构词法为“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蕴含事件特性,但是在语言演变过程中逐渐整合为一个名词,事件性有所弱化。

汉西双语在凸显“事件伴随关系”的不同点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在西语中,“事物伴随关系凸显”和“事件伴随关系凸显”界限分明,而在汉语中则是一个渐进式的连续统。因为在凸显事物伴随关系时,西语伴随物往往后置于谓语动词后,与主语的界限清晰,而汉语的伴随物则和主语并置在一起,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从而导致连续统的出现。其二,汉语中的事件名词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和动词同形的事件名词,其动态性特征明显,如“爆炸”;一种是和动词不同形的事件名词,其静态性特征突出,可以搭配不同的、被隐藏了的动词,从而导致事件义的变化,如“(做/成为)夫妻”。在西语中,事件名词没有和动词同形的情况,但二者存在衍生关系,如“desprecio/despreciar”。因此,西语中的事件名词较汉语容易判断。其三,汉西两种语言主次事件的判断有所不同。汉语主要依赖语序,通常情况下,排序靠后、能够推进事件发展的信息表达主干事件。排序靠前、提供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性质、状态等表达伴随事件,汉语语序遵守“后景―前景”的信息推进原则。西语语序则较为随意和灵活,事件主次的判断主要依赖句子的句法独立性。句法独立性高的句子通常表达主干事件,能够推进故事向前发展。句法独立性低的句子则表达伴随事件,用于补充故事的枝节信息,但是并列复合句主次事件的判断需依赖语序。西语信息传递顺序和汉语刚好相反,通常情况下,西语主要信息在前,背景信息在后,遵循“前景―后景”的信息推进原则。

四、结 语

建立“伴随范畴”这一句法语义概念,不仅能够充实汉语现有的范畴研究,而且对厘清语言伴随关系的表达手法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包括两大类即事物伴随关系与事件伴随关系。本文仅以“事件伴随关系”表达为研究对象,考察汉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在这一范围内的异同之处。

西语伴随事件可通过使用名词及名词词组、形容词及形容词词组、动词的非人称形式、主从复合句、比较句等六种成分表达“事件伴随关系”,其均为小句降级的句法操作手段。在并列复合句中,西语多依赖语序排列判断事件主次,汉语则需综合使用小句降级和语序排列两种手段。当事件伴随关系表达进入语篇后,西班牙语语篇中零形主语小句大量出现且分布广泛,因为西班牙语为典型屈折型语言,可根据动词变位判断其所修饰名词的“人称”“数”特征,不需要再添主语利用复指来保持语篇意义的连贯;汉语语篇中零形主语小句分布不自由,通常需通过替代、同现、重复、同义/反义等复指手段来保证指代的清晰,鲜有零形主语小句堆叠的情况出现。

从语言对比角度来看,通过考察西语语料便能体会汉语表达“事件伴随关系”的独特之处。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汉语和西班牙语的对比研究尚不充分,而本文研究成果对其做了有效的补充和完善。鉴于篇幅关系,本文未能对“事物伴随关系”在两个语言中的表现有所描述和解释,这也将是作者日后研究的着力之处。

猜你喜欢
西语降级主句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吹牛皮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消费降级了吗?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Panda Priorities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