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

2021-12-04 17:44曹俊强
考试周刊 2021年85期
关键词:论语德育教育对策

课题项目: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论语〉思想的中学德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026)的研究成果。

摘要:中学是德育教育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是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巩固,也是高中德育教育的基础。这一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机械背诵知识点,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等。《论语》中包含优秀德育思想,教师将《论语》思想渗透于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理念,养成良好道德素质等。教师需要从《论语》中汲取优秀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助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论语思想;德育教育;对策

一、 引言

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趋明显,衡量优秀学生不再以单一的智育成績为标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在衡量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育人先育德”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德育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学时代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接触信息数量增加,覆盖范围变广,但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加强德育教育与引导,学生很容易被网络的不良观念所误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中学德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德育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占据第一位;德育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还包括学生爱国意识的树立、纪律与法治观念的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引导等。这些都是学生的为人处世之本,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是学生从小学令行禁止到高中成熟稳重之间的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增强,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加之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混杂,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容易和家长对着干,故意学习坏习惯,若不加以制止与引导,将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树立,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此外,中学德育是小学德育的延续,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德育教育,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这正如盖房子一般,小学德育是房屋地基,中学德育是房屋整体框架,基本框架搭建好,房屋才能结实稳固。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进入中学后,学生不断有了学习的压力,随之,中考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大转折。为了迎战中考,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中考科目上,学生自然也将中考科目作为学习重点,重视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这样的现象还是存在。其次,教师遵循传统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不注重知识扩展,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照搬,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固化且单一,学生极易对中学德育失去兴趣。网络时代信息复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德育知识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校内学习的知识得不到实践,校外不良信息充斥,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德育内涵。

三、 《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渗透的意义

《论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不仅包括“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还包括“德不孤,必有邻”的道德理念,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事原则等。将《论语》思想融入中学德育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中,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风向标,指引学生走上正确道路,意义重大。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石,若失去诚信,就寸步难行。《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将《论语》思想渗透于中学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际交往之间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朋友之间,都离不开诚信。以《论语》作为课前引入,教导学生诚实守信,信守约定。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的思想在《论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将《论语》中的“礼”渗透于中学德育教育,教导学生在学校尊重老师,礼貌待人,在家里尊重长辈,师生之间以礼相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家长与孩子互相尊重,可以加强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除此之外,《论语》中的学习观也很重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语句,简洁精练,将其融入中学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从《论语》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先反思,再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改变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此外,中学生接触网络较多,部分学生学会了在网上搜答案、抄作文,教师利用《论语》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论语》思想博大精深,融入中学德育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在为人处世、学习观念、爱国敬业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论语》思想在中学德育中渗透的对策

《论语》思想对中学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技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自省的方式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原因,积极改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将其更好地融入中学德育教育中。

(一)立足生活,学以致用

中学德育理论枯燥乏味,教师传统教学照搬教材,学生机械记忆只为应付考试,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均停留于表面,不能学以致用。将《论语》思想融入中学德育教育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完善,在用论语进行课程引入之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产生兴趣,了解论语基础,将德育内容用之实例,再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记忆。如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将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些什么,让班上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享平时的学习习惯,让其他学生作为参考借鉴,并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将讨论结果进行收集整理,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内,时刻提醒学生。

(二)因材施教,个性教学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在面对学生同样的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性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应如此。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习能力不一,个性化发展需在教学中体现。如针对个别学生没有礼貌,见到老师转身就跑,日常生活中不使用礼貌用语的行为,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询问其不使用礼貌用语的原因,向其讲解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其反思“如果朋友假装不认识你,不和你打招呼的话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部分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学习态度上,针对问题,师生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三)营造氛围,熏陶教育

将《论语》思想融入中学德育教学,需要教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教师可以将《论语》中的学习观、处世观等分类进行整理,将对应的德育理念进行系统梳理,将文化带向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论语》中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进行演讲,在准备与演讲的过程中,让《论语》思想深入学生心中,让德育教育的理念印入学生脑海。此外,还可以在德育教育中进行《论语》经典诵读活动,如在进行集体主义这一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之相关的《论语》语句,并且课堂上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来加深记忆,并加深理解。

(四)启发教学,思维拓展

《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注重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如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谈什么是爱国主义,学生了解后再学知识,最后举例说明。如列举陈独秀、李大钊等的革命前驱为了国家发展而进行的革命,或者是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又或者是不畏艰险、守卫边疆的将士们,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接着启发学生举例,谈谈其他爱国的例子。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才为爱国?怎样把自己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在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再如讲解诚信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谈诚信意义或讲诚信小故事,举一反三,以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融入各科,渗透教学

将《论语》思想融入德育教学不能只是停留于表面,还应该将其渗透至各科的教学中。各科老师相互配合,使德育思想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德育理念整理积累,融入语文写作中。教师以诚信为写作主题时,引导学生用《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将论语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作为积累,在写作中用于文章开头引出全文。再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仁”这一观念时,让学生查找孔子实行仁政的相关资料作為拓展分享,让学生了解“仁”的含义,谈谈对“仁”的看法,以及孔子实行的“仁政”有何利弊。同样实行“仁政”的还有孟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仁”的理解。德育思想在不同学科要渗透到不同的教学中,进而能让学生温习德育知识。同时,在学习中不同的学科渗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六)身为正范,树立楷模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如果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会去实行,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无济于事。教师在进行中学德育教育时应注重这一点,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自己敬事敬业,诚实守信,学生才会跟随教师的脚步。教师给学生答应的事情一定要言之有信。如教师承诺在班级考前三的学生可以奖励笔记本,在考试结束、排名出来之后教师就应该兑现承诺,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将笔记本分发给前三的学生,不可敷衍了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批改作业、定期看书提升自己;要求学生知文明礼仪,待人接物,而教师应以身作则,抓住学生的特点,礼貌用语恰当,不断影响学生。除了教师外,家长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五、 结语

中学德育教育意义深远,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德育质量。《论语》思想历经千年依然生生不息,以独特魅力屹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林。教师通过立足实践,理论联系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营造氛围,教育感化;启发教学,实现思维拓展;融入各科,渗透教学;身为正范,树立楷模几方面把《论语》思想与中学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还能增强学生理解德育的理念,也能在实践中贯穿德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小玉.《论语》教学思想与中职生价值观的塑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1):93-96.

[2]田源.《论语》修身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83-88.

作者简介:

曹俊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论语德育教育对策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诊错因 知对策
如何读懂《论语》?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