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模式”的财富密码

2021-12-05 08:03中共曹县县委宣传部郭登奎
农业知识 2021年13期
关键词:曹县汉服电商

文/ 中共曹县县委宣传部 郭登奎

/ 卢诗翰

今年,临近夏天的时候,“曹县梗”突然火遍全网,江湖传言:“宁睡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在各种社交app的朋友圈,“北上广曹”的排位也爆刷话题流量。

曹县本是山东省菏泽市的一座小县城,那是一个通常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地方,“世界分为南半球和曹半球”的“宇宙中心”之说因何而起?“曹县模式”究竟有何致富诀窍?

细分市场谋垄断

曹县到底有多牛?说两个数据:

第一个,曹县承包了全国70%以上的演出服,抢占中国三分之一的汉服市场,据统计,曹县约有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2019年全县汉服电商销售额近19亿元。

第二个更厉害了,曹县承包了全国80%的棺材市场,垄断了日本90%的棺材市场。因为曹县特产泡桐,这种成材期短、轻质耐潮的树木不适合做家具,却是制作棺木的首选。另外,曹县还是木艺之都,擅长木工雕花。曹县人甚至改变了整个棺材行业的格局,更新了生产工艺,推陈出新。

曹县棺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庄寨镇,吸纳就业30万人,年产值500亿元,其一个镇的经济体量就几乎相当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县。

所以,整个曹县,一个庄寨镇加一个大集镇,特色细分产业实现垄断,不出几年就发展起来了。

所有的热搜背后,都埋伏着你意想不到的草蛇灰线。这是一个经典的细分垂直领域切换赛道暴打各路新兴玩家的案例。

早先的国内汉服圈,有三大主流产业集群—杭州,广州,成都。

杭州是电商之都,同时,杭州是网红聚集地;广州是制造业发达,产能强势;成都则胜在市场,休闲之都,大家愿意消费,当地汉服社也较多。三大城市,分别占据了汉服产业的品牌、制造、市场高地。

但是,谁有没有料到,新的玩家—山东曹县出现了。

曹县不是网红重镇,更没有一线城市的充裕资本资源,凭什么和三大城市竞争呢?因为曹县有一个传承百年的产业,就是寿材—棺材和寿衣,寿衣行业,本质还是服装业。所以,剩下的就是一个转换思路的问题了。2008年3月,曹县才开出了第一家网店,但很快,当地居民就发现,寿衣的卖家是不少,但戏服汉服的市场居然更旺盛。卖啥不是卖?那就转行卖戏服呗。

于是曹县很快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戏服加工基地。2019年,曹县的表演服饰有限公司有近2000家,生产各种表演服、民族服、节日服装、摄影道具、舞蹈鞋。

吃下了戏服市场,曹县的商家们开始转型做汉服。

曹县做汉服,就四个字,“简单粗暴”。汉服的“痛点”是价格和产能,汉服几大网红店的价格普遍在300~500元,甚至更高,品牌套装的起步价超过3000元,这也是早年汉服与JK,Lolita并称为“破产三姐妹”的原因。

但曹县一来,价格直接拉到100元的“白菜价”。并且,曹县的思路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我不管你什么古法不古法,形制不形制,什么宋制明制魏晋风,各种汉服圈子的规矩我都不看,我就一个便宜量大。你卖1000我卖100,你要三周订做我有现货,还包邮。多年的戏服行业经历,让曹县的商家们时刻牢记着一个现状,中国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

于是,农村包围城市了。2019年末,曹县的汉服爆款数,反超杭州、成都、广州……

很多北上广的曹县“北漂”们,也开始回到家乡做自己的汉服品牌,甚至有博士学历的人才都回来开始研究汉服的智能化流水线了。

所有偶然的运气,背后往往都埋着漫长的伏笔。

曹县的“梗”为什么能火起来?背后其实是有土壤的,曹县因为汉服产业,聚集了大量返乡就业的年轻人。并且全是懂直播、懂网络的年轻人。

政府引导促发展

2021年,曹县汉服产业链上的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已超过600家,更重要的是,曹县官方也意识到了这个产业,开始整合产业链了。曹县的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直播间,供汉服商家直播带货,也培训新一代汉服商家。甚至曹县的县长都亲自开直播带货汉服,半个小时卖出3000件。这就是亲自回应曹县上热搜,让许多网友感慨县政府反应快、懂传播的那位女县长,她叫梁惠民。

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重视全县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曹县电商呈现出“点上带动,面上开花,特色鲜明”的发展特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核两翼”曹县电商发展模式。去年,曹县网络销售额突破156亿元,电商企业超过5000家,网店6万余家,电商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带动5万返乡创业人员。亿级店铺发展到6个、千万级店铺发展到100多个,“天猫店”2000余个。现有1个省级电商特色小镇、2个省级众创空间,4大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宝村集群”的领先位置,2020年“阿里巴巴”公布曹县进入“中国淘宝村百强县”,排名全国第二位。网络零售额和快递物流包裹量两项连续三年位列山东省第一。目前有2万人通过电商实现精准脱贫,占脱贫人口的20%。32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淘宝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电商+产业+贫困户”的曹县精准扶贫新模式被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地方经验”栏全面推广。

全县建成镇级服务站27家、村站138家,实现了全县电商服务全覆盖。整合圆通、申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等物流公司,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并投入运营,引进了溪鸟一体化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储存立体化,装卸机械化、分拣电子化”。同时,曹县大力培育电商直播新业态,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及时引导、培育电商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创造新经验。去年9月11日,“曹县淘宝直播村播学院”挂牌启动,全年共建成播播鱼直播基地、云龙广场新媒体直播基地、千姿网红花木直播基地、智慧家居木制品直播基地、万亩荷塘农产品直播基地等八大直播基地,推动了电商直播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从27个镇、街的近百款农产品中,筛选出10款最具代表性的曹县农特产品,进行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同时搭建“一物一码”溯源平台,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溯源设备的免费安装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今年,曹县以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十大电商发展典型激励县”、国家商务部授予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全网销售百强县”为契机,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在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中积极发挥“曹县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结语

曹县意外走红后,原来默默做大、闷声发财的产业模式变得广为人知,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当地的一个特点:一些产业做得很大,但没有什么特别知名企业品牌。占据国内演出服市场近八成,占据日本棺木市场近九成,但两个产业最大的品牌就是地方本身—曹县。

从这样的视角看曹县,它分明是个大公司,主业清晰、分工明确,有着完备的产业链和响亮的整体品牌。这样的产业体系下,同行业企业数量庞大,却更像是一个大企业旗下的各个生产部门,订单来了大家分着做,顺境有钱一起赚,逆境有困难一起抗。尽管没有大企业的管理机制,但凭借朴素的智慧和抱团的态度,大家合作大于竞争,品质互相看齐,最终吃下大量外部市场份额,一同把蛋糕做大。

中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放大到全国来看,类似曹县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找准了细分市场,当地的产业动不动就垄断全球市场。如:连云港灌云县东王集镇,一个靠情趣内衣发家致富的特色小镇,成为了世界情趣内衣市场的霸主;河南许昌化庄,把假发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占到全球规模的60%~70%,甚至拥有了行业定价权;江苏丹阳,生产了全球一半的眼镜片;湖南邵东,一个县级市,不但包办了全球70%的打火机,而且正在承包全国70%的学生书包。

不管是曹县也好,还是其他县镇,这种依靠“区域公共品牌”或“地理性标志产品”发展起来的独特模式确有其内在逻辑,值得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1.一些小镇,甚至是村庄,只要能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抓住细分市场,逆袭不是不可能,乡村振兴不是梦,问题是谁来带头,我们看到的这些成功村镇的特色产业,基本都是市场化自发形成,然后政府政策扶植,所以这里需要思考一下,不能拍脑袋。

2.这些特色产业都比较低端甚至边缘,不管是产业属性还是组织形式都还有点原始,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环保也是问题,而且很多是靠走量出口的,随着“外循环”减少,如果不向中上游突破,早晚会碰到“瓶颈”,所以在乐观之余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猜你喜欢
曹县汉服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曹县凭啥这么火?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汉服新“江湖”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上台说汉服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