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1-12-05 09:29邵建辉白忠彬马春花
酿酒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园艺葡萄酒葡萄

邵建辉,王 淼,白忠彬,马春花

(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4.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校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201)

云南是我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新区”,近几年来产业发展迅速,且多个产区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德钦、弥勒产区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元谋、建水、宾川、澜沧、金平等产区的鲜食葡萄等[1]。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能更好的帮助云南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葡萄与葡萄酒本科专业,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学生。《葡萄栽培学》是云南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讲解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葡萄育苗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调控技术、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等,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实现葡萄高产,是一门优质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为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并结合我校大学生的生源特点,对课程进行了多年建设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定位及课程设置

《葡萄栽培学》课程主要讲授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现在园艺技术的发展,课程组在我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2-3],以李华[4]教授的《葡萄栽培学》为参考教材,重新梳理了《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围绕优良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销售和品牌等“五个核心点”,在讲授过程中融入葡萄栽培学的各项内容和环节。

为了适应现代园艺技术的发展,课程组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修订后的《葡萄栽培学》课程,在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同学大三的上学期开展,已经进行了先行课程《园艺通论》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的知识。《葡萄栽培学》32 个学时,其中理论23 个学时,实验9 个学时,另外为加强本课程的学习,还在学生的第三学期安排了2 天葡萄基地生产实践。教学核心内容重新定位为“五个核心点”,其中优良品种包含葡萄的优良品种、特有资源和优良砧木,讲述内容包括葡萄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等;气候条件主要强调生态适应性,适地适栽;土壤条件主要强调育苗、园地建立、土肥水管理;栽培管理技术主要讲述葡萄的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销售和品牌主要强调在获得良好品质的葡萄后,拓展多方面的销售渠道,并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教学思路和理念,主要是迎合了现在园艺技术发展的趋势,追求高品质的园艺产品,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产量。

2 教学及评价方法的改革

2.1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讲授,而是讲授、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以加强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比如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特色园艺(包括葡萄),在查询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五个核心点”讨论家乡特色园艺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讲到葡萄分类时,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小组查询资料,派出代表讲述某一个葡萄品种、分类和特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他们制作课件、讲述内容的能力。

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还会把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典型案例图片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比如为什么阳光玫瑰葡萄有时候香气很淡,为什么夏黑葡萄果实会出现果皮很涩的现象,为什么红地球葡萄在高温产区着色困难,为什么澜沧地区的夏黑葡萄不能套袋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也能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2 教学内容

《葡萄栽培学》按照“五个核心点”讲述葡萄栽培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念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授课,并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比如在云南“立地气候明显”的条件下,鲜食葡萄重点发展早熟品种,比如在宾川、弥勒、建水、元谋、陆良、双柏等地,适当配置晚熟和中熟品种;酿酒葡萄则主要集中在德钦产区。因为南方和北方地区风土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也不同,任课老师会根据南北地区实际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也会穿插国外葡萄栽培的新技术,比如省力化栽培模式、育苗新技术等,通过相关的课件和视频来进行展示和讲解,并要求同学记住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和相关专业英语,为以后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另外,任课老师一直秉着“教书育人”一体的原则,把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衔接,和学生分享同专业的前辈们“热爱专业,扎根香格里拉、云南红等葡萄酒企业”的成功案例,增进大家对专业的认可和热爱。

2.3 教学组织和活动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合作基地。校内实习基地有果树认知中心、大河桥农场等,可满足学生课程学习期间的实习和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让学生直接参与果园更新重建工作,如整地、挖定植沟、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拌肥回填、定植、架材的设立、肥水一体化设备的配置、葡萄苗的种植和管理等,并撰写实习报告,来加强对每个环节的认识。

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学生大二、大三的第三学期,课程组老师们会带学生参观校外葡萄栽培基地,并找当地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生产实践经验。比如,在弥勒云南红酒庄,会带领学生学习葡萄的栽培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等,通过在基地参观、老师的讲解及参加生产管理来加强对葡萄栽培技术的学习及对专业的热爱。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频、雨课堂等教学手段辅助理论教学。不是仅仅依托课件来讲课,通过播放葡萄栽培技术相关视频、雨课堂的互动及在线教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比如2019—2020 年的第二学期,因为疫情,学生在家不能返校,所以实施的是线上教学,通过腾讯课堂、雨课堂等,进行授课、提问、布置作业等,保证课程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教学评价

通过实践、实验、提问等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期末会按照“总评成绩=70%卷面成绩+10%考勤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实践成绩”计算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让学生不但在期末考试前努力复习总结,在平时上课和实验、实践过程中,也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撰写实习/实践报告的方式及时总结学习的内容,加强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

3 教学反思及探索

《葡萄栽培学》课程作为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经过多年以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对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设置得到不断完善,课程组人员也实现了中、青年教师的阶梯队伍,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实践的环节还是有点欠缺,这个和教学基地配备和制度有关联。作为教师,希望学生一入校就能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协助管理相应实验基地,以加强对栽培技术的认识。而不是只是进行课程对应的实验,毕竟这个学时是有限的。目前这项教学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学生大二、大三时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校内葡萄基地的管理工作,有助于积累相应专业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希望以后像泰国的苏兰拉里理工大学的基地那样,让基地可以自行销售所生产的园艺产品,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兴趣。

(2)教学改革经费支持较少,限制了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最新葡萄栽培技术的学习。现在的教学必须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很多现代化的企业配置了较新的肥水一体化系统、病虫害防治手段等,任课教师也需要参观学习,增强认识,进而才能把栽培上最新的方法和手段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未来需要适当增加相关教学改革立项,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主动投入精力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葡萄栽培学》作为我校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葡萄、辨识、运用、解决、国际。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新的教学机制。通过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强化葡萄栽培的优良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销售和品牌等“五个核心点”,将葡萄栽培最新的理念、思路、技术等融入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和学习,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掌握葡萄栽培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园艺葡萄酒葡萄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中国2020葡萄酒消费量下降17%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园艺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
酒水相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