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在2021年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培训会上的讲话

2021-12-05 12:31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户现代化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我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科学分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完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都在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当包括农民现代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和特征。

(一)应该是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超大。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农业资源环境趋紧的态势没有根本扭转,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突出,草原超载过牧、水域生态恶化。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业的现代化也是高质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二)应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现代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形成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乡村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社会建设供给不足,城乡差距很大,比如,在县域内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是1∶25,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痛点。乡村建设不仅要有“硬件”建设,也要有良好的“软件”环境。因此,农村的现代化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维度上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三)应该是小农户得到全面振兴的农民现代化。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小农户数量为2.3亿户,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未来一个时期,小农户生产经营将长期存在。虽然近年来进城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但即使未来户籍城镇化率达到70%,到那时我国仍有4亿多农民生产生活在农村,如果小农户得不到振兴也就没有现代化可言。小农户得到全面振兴的根本标志是小农户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全国有6亿人,月收入在1 000元,这当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同时,农业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学历只占8.3%,现在农民这个群体无论是物质富裕或者是精神富裕程度,与城镇居民群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未来必须解决的大问题,我们应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否则就谈不上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现代化。

二、关于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补齐六大短板

(一)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十年攻坚行动。良田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粮仓满满,才是盛世。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成果也好,确保粮食安全也好,基础之基础、前提之前提,都取决于是否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能灌能排、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基本农田。要大幅度提高建设标准,并增设管护专项资金,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十年攻坚行动,实行“田长制”,以县域为单位,县(市、区)委书记是“总田长”,乡镇、村、组主要负责同志为所辖区域“田长”。四级“田长”的基本职责有六条:一是保住田园,二是建设田园,三是管护田园,四是不能撂荒,五是不能非农化,六是推动“五良融合'(良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力争通过10年至15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丘陵地区和大部分山区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粮食安全的基础,更说不上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补齐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撑性先导性短板。一是加快补齐农业种业的短板。农学是生命科学,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四川是全国三大制种省份之一,是全国唯一的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粮猪安天下,永远不会过时,这是国之大者。目前,四川种业企业小散弱,竞争力不强,我们要下决心进行重组整合、做大做强、担当使命,打好种业翻身仗。二是加快补齐农业装备(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短板。农业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农业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农业装备。有农机院士在四川作报告讲,我们的农业装备比发达国家落后30年。下一步要大力实施以农业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的“五良融合”工程。三是加快补齐烘干冷链物流的短板。冷链物流是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以农业大县为单元,建立起以县城为中心,连接乡村生产基地和对接大城市消费的集生产、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冷链烘干网络体系,增强农产品供给弹性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加快补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短板。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也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无论怎么改,不能把集体经济组织改垮了。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对村域内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别股份量化和份额确定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建起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特别法人组织治理结构,形成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

(四)加快补齐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的短板。非洲猪瘟的爆发,暴露了一些县乡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网破、人散、阵地丢”的现状。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家投入巨资,加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人与植物作物、五谷六畜是生命共同体。有专家说,人类30%的疾病是人畜共患病,70%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目前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十分薄弱,人力、物力、财力三缺,争取“十四五”能补齐这一短板。

(五)加快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核心是对“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大投入,项目化推进。比如“一控”是“节水”,要大力推进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减化肥、减农药要控制源头。要大力推进种养生态循环、土壤治理,以及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处理利用。

(六)加快补齐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农业供给是多功能(吃、穿、药,清新空气、美景观光)、多业态、多彩多美产业,农业本身具有一二三产业的全部特征。一产是农业种养,二产是农产品加工,三产是具有休闲、观光、康养功能的农业。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既能建设美丽乡村,又能在原产地延长产业链、就地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必须把“融合”这篇大文章做足做够。

三、关于如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十园十美乡村

(一)规划先行,梯次建设村庄。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有些村庄要做大做强,有些特色村庄要保护保留,有些村庄要搬迁,有些村庄要缩小,有些村庄可能要消亡。通过规划引领,用30年时间,引导村民向乡镇所在村转移,向中心村、特色村、保护传承村转移,向特色产业带转移。但不能强迫,不搞行政命令。要新建的,应符合规划要求。

(二)乡村建设的“四五”建设行动计划。包括:路、水、电、气、讯五大硬件;山水田林湖五大治理;垃圾、污水、厕所、面源污染治理、人居风貌提升五大行动;文化、组织、人才、乡村社会、数字乡村五大建设。

(三)从“九园之乡”到“十园十美”的愿景。最近,刘奇先生来四川参加村长论坛,在会上他对未来的乡村是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描绘了“九园之乡”的图景: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田园、市民休闲养生的逸园、人与天道合一的乐园、游子寄托乡愁的留园、传承农耕文化的故园、抵御灾难病害的后园、善治乡村的和园、共享邻里互助的福园。我再加一园,就是人财两旺的聚园。乡村聚财气和聚人气,是乡村振兴的标志,否则就是空心村、凋敝村,若能如愿,那就十全十美、满实满载了。

四、关于如何推进农民现代化(农民全面发展):注重六个方面

乡村振兴目标有三句话: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在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目标时,提出了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提出了“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意义十分重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个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国家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从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积极有效加以应对。”不少发达国家,农民都是大学专科、本科,有些国家还实行了准入制。我国农业从业人员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占8.3%,在家务农的多数是50岁以上的第一代返乡农民工。这个状况不改变,很难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四川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专门列了一章——推进农民全面发展;列了六个方面内容:建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就业;探索建立农民职业化制度(教育培训、资格条件、生产扶持、风险防控、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的制度体系),核心是建立中国农民的退休制度,我省在15个县封闭试点,首先在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这两类带头人中,建立农民职业化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富物质);加强农民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富精神);探索从农村幼儿教育至高中(职高)阶段十五年免费教育。

这里我特别对增加农民收入谈点看法,共同富裕也好,农民全面发展也好,首要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物质基础。

一方面,农民在农业内部增收上,应重点放在把小农户培育成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主。这样才有效益。我国有2.3亿小农户。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小农户如何走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要通过长期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将小农户培育成专业大户,再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形成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的联合体,将其带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我们四川力争到“十四五”末,为每一个组(生产队)培育一个示范家庭农场。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建立健全农民外部增收机制、改革收入分配上求突破。一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全面推行粮食完全成本或效益保险和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真正做到“谷贱”“菜贱”不伤农,确保农民直接增收;二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养老、医疗等五险一金和最低生活保障同标准、全覆盖,确保农民间接增收;三是减少农民工在城里看病、子女上学等不平等的社会成本支出,做到减负促增收;四是法律还应加大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三块地”、村内资产资源“三权分置”、国家在村内的投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最难实现的是农民的现代化,也可能是三个现代化中历史进程最长的。它是与全面振兴小农户和农民工完全城镇化紧密相连的。

建议中央要把振兴小农户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要专门研究出台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硬措施,提出明确的路线图、任务书。

五、改革是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法宝

一是构建乡村“聚人气”“聚财气”的机制。乡村“空心”是大家共有的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下决心构建让资本资金、人才人力留在乡村、流向乡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长效机制。如果农村的人才人力、资本资金继续单向流向城市,城乡差距只会扩大、不会缩小,“空心化”将愈发突出,乡村振兴就会成为空话。

二是构建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总方针。在国家层面应建立推动农业农村四个优先落实(干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的保障机制。要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制。县委书记是前线总指挥,要用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必须落实到领导干部的使用导向上。要落实省、市、县每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乡村振兴推进情况的制度。

三是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国家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市、县可自行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村;政策衔接要跟上,对口帮扶要调整,产业就业是重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难点。

猜你喜欢
农户现代化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耕牛和农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