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12-05 20:09吕新刚王晓娇赵会武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产教食品生产

吕新刚,王晓娇,高 慧,程 妮,张 颖,赵会武,曹 炜

(1.西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9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应从学科为导向转变为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使多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支撑引领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1]。在此双重背景下,教学实习作为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产业环境、实习目标、实习方式等变化,不断拓展新的模式和路径,以充分发挥教学实习推动产教融合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对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的情况及其所做的一些探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食品专业教学实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的实施理念与基本思路

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标准设置培养方案并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在学习食品专业基础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完善问题分析、开发解决方案、使用现代工具、科学研究的能力,并知晓食品行业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同时,使学生知晓食品问题中相关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学生团队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

基于以上培养要求和教育理念,教学实习按照以下思路开展:

(1)与培养进度有机契合。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建立了分学年、分层次、系统性的教学实习活动体系,实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生产过程、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认识实习使学生熟悉我国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了解食品企业的现状、生产组织与管理;生产实习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体会工程实践的内涵,践行职业道德和规范,提升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层次递进实现实践能力的有序提升。

(2)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教学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实地验证,因此课上需要将实习可能遇到的生产环节中的工艺技术、标准法规、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教授给学生,且要确保教授内容的先进性及其与工程实践的契合性,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实习企业的选择及环节设置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所教授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校内外实习交叉融合。受制于教学学时数及工厂生产任务,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间总体有限,为提升实习效果,采用三阶段式生产实习[2]。首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全面了解生产线,熟悉生产工序和生产设备;其次,在校内实验室构建小型生产线进行生产实操,从工艺、品控、检测、设备等方面进行实际训练;再次,进入工厂进行顶岗实习,全方位了解工程概念和实际生产状况。通过校内外实习的交叉融合,实现短时间工厂实习效果最优化。

(4)与实习企业密切配合。改变企业为学校帮忙的传统思维,本着学校能为企业做什么的思路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构建“1+2+3+N”的实习内容体系,即1个企业、2个岗位、3个问题、N个思路(N≥1),学生定点实习1个企业,轮换2个岗位,实习结束提出技术或产品的3个问题,针对问题提出1个以上的解决思路。通过实践-创新-反馈,凸显学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3]。以上问题和思路随后可经过深入沟通、讨论转化为校企合作课题。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的基本举措与成效

(1)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是从事专业工作之根本。学院坚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有效推进对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4个方面协同育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助推作用,同时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建设中,持续发挥学校教育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基础作用。在实习过程中,将向企业职工学习职业道德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在学习同时加强自身体会。

(2)校内外融合助推创新实践。根据学科发展特色,结合学校定位、地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拓展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及实习实践、就业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具体包括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导师,承担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进行专门的理论授课和现场教学,并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的束缚,培养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5]。目前,学院与陕西省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西凤酒研究院”、与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基金”,不断升级校内实习的硬件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高校、学生和企业在不同维度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而教学实习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索了“精准定位-导师引导-产业特色”的科研实践新模式,即引导学生参与到导师的横向课题中,通过导师指导、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解决横向课题中的全部或部分问题,将所学所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具体问题解决的微观层面达到教学实习目的。为保障这种模式的实施,学院面向学生开放了“朱蓓薇院士工作站”“陕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健康食品个性制造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及实验室,并特别设置了食品创新研究实验室。基于以上平台的硬件条件,学生可围绕陕西特色农产品如蜂产品,苹果、猕猴桃和红枣等果品,以及羊奶、小杂粮等展开课题研究。实验室采用预约制,只要有专业教师签字确认,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活动。

(3)校企合作实现互助共赢。由于实习企业自身的生产任务,让其调整节奏来辅助学生开展实习教育本身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学生的加入往往也不能额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对大部分企业来讲都不是一件积极配合的事情。故将教学实习作为产教融合的一个窗口,强调利益耦合,并将其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驱动力[6]。合法追逐利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点无可厚非。高校在要求企业参与到协同育人工作当中时,应首先从自身角度考虑可以为企业提供这样的“利益”。以营养健康食品制造产业为例,上游植物提取企业可提供功能性食品配料,但单产品单一,缺乏将配料应用不同类型食品的开发经验和设备;传统食品制造企业产品升级缺乏方向,功能化开发缺乏经验。学校既具备多学科方向的教师,也具备多类型食品研发的设备与产地,以学校平台为枢纽,以学生创新为实施主体,学校、企业双导师辅助支撑,研究开发营养健康食品,既为上游企业提供了配料输出方案,也为下游食品企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方向;既实现了上下游的连接,也实现了产业需求人才的培养。

构建“1+2+3+N”的实习内容体系,实际是实习结果和持续改进的结合。在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安排各组学生进行实习专题报告汇报,并且就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或新产品的研发提出若干课题或设计,由指导教师将课题上交学院,学院组织教师据此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并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对可行的课题,在后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安排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进行进一步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相关成果将积极反馈企业。通过利益耦合,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4)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结合的方式。过程和结果相结合要求学生实习结束时,不仅要提交实习总结报告,还要提交实习记录。实习记录,包括企业的厂房和车间设计布局概况,企业生产规模及生产环境,企业的主要产品类型、形态、包装、销售状况,产品原料来源及特点,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等,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措施,企业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而实习报告主要是对食品职业道德和规范的理解,对食品工程实践内涵的理解,食品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实习企业工艺或产品进行升级的创新思路[7]。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考评,指除了实习记录和实习报告,出勤与纪律由带队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按时上下岗,以及是否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遵守各项生产规范。而企业考评由企业实习对接人或岗位负责人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主要考核是否遵守纪律、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规范意识、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对企业生产、管理方面有建设性意见。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持续改进

(1)优化校内实习空间及硬件建设。事实证明,采用3阶段实习,通过虚拟仿真、小试实操、工厂实习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全面和深刻认知,进而在工厂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但目前学院在虚拟仿真和校内实习工厂建设方面,还十分欠缺,前期也仅是围绕果酒、酸奶2条生产线进行了尝试,未来校内实习空间与硬件还需要深入优化。

(2)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工程指导能力。在实习指导能力方面,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能力,学院部分教师由于教育背景的原因,缺乏该方面的能力。因此,学院今年制定了《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要求35岁以下教师必须具有半年以上的工厂实践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去工厂脱产锻炼,在脱产锻炼时,校内教学和科研工作视为考核合格。通过锻炼培养,提升教师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

(3)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围绕“基于‘云工坊’模式的食品学科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认知-技能-创新-实践-就业”为人才培养逻辑,构建课程实验、创新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相互衔接融合、逐步深化、连贯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产业认知度培养,以企业家为导师、以企业和市场为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社会责任意识;以“云工坊”为载体,贯通创新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4个环节,以产品或技术开发为导向,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相互支持、融合互惠的“三位一体”定向培养模式,实现“三赢”互动良性循环[8]。

4 结语

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教学实习的首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的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双方互惠互利,是双方围绕教学实习开展持续合作的重要保障;校内、校外结合的层次递进教学实习方式是保障教学实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工程背景的提升和多元化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是有效补充。总之,教学实习作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构建多方联动的系统化运作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产教食品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