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21-12-05 13:51刘景伟周立金海涌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终板融合术椎间

刘景伟 周立金 海涌

腰椎融合术一直以来是治疗严重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金标准,传统的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 以及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 等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7]。近些年来,随着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 (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 ) 的发展,因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植骨面积大、融合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神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8-15]。但是随着 LLIF临床报道的增加,融合器下沉 ( cage subsidence ) 成为 LLIF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 3.9%~29.7%,它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不融合,严重影响 LLIF 的手术效果,并可能会导致翻修手术[16-30]。了解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对于其预防至关重要,笔者就查阅过去 5 年学者对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危险因素的报道,以呈现其最新研究进展。

一、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报道最多的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Cheng 等[15]对 79 例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 ) 的患者进行 2 年随访后发现,骨质疏松与 O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显著相关。作者建议对 50 岁以上疑似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进行双能X 线 (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 检查。He等[31]研究也表明患者术前 DEXA 的 T 评分 < -2.5 与融合器下沉发生密切相关。Jones 等[10]对 347 例接受 LLIF 的患者 ( 共 567 个手术节段 ) 进行半年随访,发现终板体积骨密度 ( 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 ) 下降是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重要危险因素。EP-vBMD 降低患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概率比正常者高 2.5 倍。Okano等[32]研究了 LLIF 术后融合器重度下沉的危险因素,发现EP-vBMD 与融合器重度下沉显著相关。Xi 等[33]分析了68 例接受单节段 LLIF 加后路内固定的患者,结果发现融合器重度下沉的惟一危险因素是术前 CT 较低的 Hounsfield( HU ) 值 ( < 135.02 ),因为 HU 值越低,患者骨质越疏松。对于骨密度较低,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患者骨质抗压能力弱,在同等受力情况下,更易造成融合器下沉。

二、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影响。Cheng 等[15]回顾了 OLIF 的结果,发现 stand-alone手术与椎间融合器下沉显著相关。Li 等[9]比较了单节段stand-alone 手术方式和联合经皮后路固定 LLIF 治疗低度腰椎滑脱患者的手术效果,发现 stand-alone 组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和翻修率明显高于附加内固定组患者。Jones等[10]、Yen 等[34]和 Malham 等[35]也发现,stand-alone 组患者术后融合器下沉风险更高。相对于 stand-alone 手术而言,加用后方或侧方内固定可以提高脊柱的整体稳定性,从而预防融合器下沉。

此外,Ko 等[36]比较了直接侧方椎间融合术 (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 ) 和 OLIF 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在术后 1 年随访时,DLIF 组 cage 下沉更严重 [ DLIF( 1.0±1.5 ) mmvs.OLIF ( 0.4±1.1 ) mm ]。作者认为,与其它椎间融合术式相比,在预防融合器下沉方面 DLIF 有更显著的优势,因为 DLIF 足够宽大的椎间融合器可以分担更多的压力,减小对脆弱的松质骨的直接挤压,从而预防融合器下沉。

三、终板处理

终板的处理是各类椎间融合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 LLIF 而言,终板的处理尤为重要。He 等[31]对 73 例接受 OLIF 的患者进行 2 年以上随访后发现,术中终板损伤与术后融合器下沉发生率明显相关。Wewel 等[37]对 77 例行 LLIF 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后发现,术中侵略性终板刮除会导致椎体皮质骨损伤,从而造成融合器下沉。Okano等[19]研究了 stand-alone LLIF 术后终板的 Modic 改变的类型与重度融合器下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Modic 2 型与重度融合器下沉呈负相关。而 Modic 1 型和 3 型与重度融合器下沉无明显相关关系。

四、融合器选择

融合器的选择是影响其术后下沉的直接因素。Wewel等[37]发现 LLIF 融合器的宽度与其术后下沉密切相关,而融合器的长度与下沉率无明显关系。Ko 等[36]也发现,LLIF 融合器的位置、高度以及宽度与术后下沉显著相关,融合器位置越靠后,高度过高以及宽度越小等,均是融合器术后下沉的危险因素。Lang 等[38]对 21 例行极外侧椎间融合术 (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 ) 的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26 mm 宽的融合器相比 18 mm 宽和 22 mm 宽的融合器,术后下沉率更低。宽大的融合器可以更好地承担来自椎间的压力,减小单位面积的压力,从而减少融合器的下沉。相对于长度而言,宽度对于融合器受力面积的影响更大,因此融合器宽度与其术后下沉显著相关。融合器材料的选择,也会显著影响其术后疗效。Adl Amini 等[30]对 113 例接受 stand-alone 手术的患者进行1 年随访,研究融合器材料对于其术后早期下沉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 3D 打印的钛合金融合器,聚醚醚酮( polyetheretherketone,PEEK ) 材料的融合器更易发生术后下沉。Yuan 等[39]进行了一项生物力学研究,对比让不同大小的融合器下沉 5 mm 所需要的力的大小,结果发现融合器越大,让其下沉 5 mm 所需要的力更大。

五、患者自身因素

除了外部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显著影响手术效果。He 等[31]指出患者年龄 ( 高龄 ) 与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发生密切相关。Chen 等[40]分析了 X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后发现,女性、年龄较大和较高的 BMI是 XLIF 术后发生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Ko 等[36]也发现患者年龄越大,融合器下沉率越高,但是作者没有发现BMD 与融合器下沉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Jones 等[10]发现 BMI 和糖尿病并不是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Xi 等[22]也指出年龄、性别、BMI 和吸烟与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没有相关性。对于患者自身因素,混杂因素较多,目前研究结果对这些患者自身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

六、影像学参数

Yen 等[34]发现了术前椎间前方高度及后方高度与术后融合器下沉呈负相关,而椎间盘真空现象 ( intradiscal vacuum phenomenon,IVP ) 与融合器下沉无关。Ko 等[36]发现椎间隙矢状角和椎间孔高度与 LLIF 融合器的位置和角度相关,且与术后融合器下沉密切相关。作者认为,椎间隙角度,椎间孔高度等影像学参数,与融合器大小、放置的位置以及融合器角度等密切相关,因此会与术后融合器下沉存在相关性。但是目前对于影像学参数对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报道仍较少,争议较大,还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等级的文献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检索了过去 5 年发表的关于侧方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危险因素的文献,提供其最新研究进展。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与骨质疏松和 stand-alone 手术、术中终板过度处理以及融合器的选择密切相关,而患者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等自身因素以及部分影像学参数与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关系虽有报道,但仍存在较大争议,还需要前瞻性、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在行 LLIF 时,尽量选择宽大的融合器,进行适度的终板处理、对于存在术后融合器下沉高危因素的患者加用内固定等,可以预防 LLIF 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发生。

猜你喜欢
终板融合术椎间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多模态影像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终板裂口的诊断价值分析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椎体DXA骨密度及终板IVIM相关参数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发育期雄性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