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分类与治理技术研究

2021-12-05 04:25唐传雄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滑坡灾害因素

唐传雄,许 欣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襄阳 441100)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国家,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大,而且种类多,各样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恐慌与压力,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多数地质灾害的发生,都和自然因素紧密相关,是引发地质灾害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由于人们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不重视地质环境保护,肆意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导致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的破坏性逐渐加剧,所以目前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同时由于不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过程当中运用的措施不到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更甚者威胁人们生命安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对地质灾害加强研究,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已形成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控制和减少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损失[1]。对此文中结合实践,主要对常见地质灾害分类进行阐述,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些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以便更好的防治各类地质灾害。

1 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是遭受地质作用因素影响下,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并引发人类财产损失,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物质条件于环境条件的重要事件,现如今在地质灾害种类及其范围上认识还不是非常统一。有的人在地质灾害认识上,认为是因自然变异以及人为因素影响,改变地质环境以及地质体,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2]。还有的人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是由于地质环境遭受各种动力活动影响,出现灾害性变异结果,地质环境区域出现越大的变异异常,越存在更多的变异因素,还存在较大的变化程度,造成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对地质灾害成灾动力条件比较重视,就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因素造成的灾害才称为地质灾害,地壳的不同物质组分以及不同的构造特点和表面形态都和地质作用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是引发这些变化最为重要的作用。排除以上自然地质因素影响之外,人类工程的进一步扩展和提升,越来越影响到地球物质组成以及表面形态,有人将这些作用称为人为地质作用,称为人为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内外动力作用以及人文因素影响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第二,重视地质灾害形成后果。即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巨大,但是仅仅引发地质环境恶化,没有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财产生存环境构成的破坏,只能称之为危害,而没有构成灾害,称这种危害为环境地质问题。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现如今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这也使得人们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如崩塌、滑坡、泥石流,一些不稳定斜坡和地面塌陷,还涉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问题等。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滑坡灾害近年来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同时还有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灾害也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通过这些不能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是我国主要的灾害类型,这些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还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所以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治理,才能提高治理成效。

3 地质灾害的产生的原因

3.1 气候条件

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气候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的地区降雨量非常少,引发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但是有的地区降雨偏多,给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地形地质因素

我国有着非常多的地貌特征,而且这些地貌特征存在很大不同,地质地形条件不同,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存在很大不同,高原地带有着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分布大量的湿陷性黄土,降雨时的比较集中,这些增加了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的发生几率。

3.3 人为因素

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有获得了巨大提升,这也为人们改造环境地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如此一来,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却变得越发严峻,打破了地质环境原有的平衡性,使得地质灾害。

4 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4.1 必然性、可防御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是内外力共同作用所造成,同时和人为因素也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这些作用因素影响,导致地球物质间能量发生转化,同时在太阳黑子影响下,产生的地壳运动过程与结果,人力条件无法对这个过程进行控制,因此说地质灾害发生存在必然性的特征。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在认知自然灾害方面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能对一些自然灾害有效预测。

4.2 随机性和周期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力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而且受到各种各样因素影响,要想准确的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规模以及概率,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但是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当中,地质作用又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能够对其规律做出探索,并依照地质作用规律与周期性,便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

4.3 突发性或缓慢性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发生过程当中都是在短时间内瞬间爆发,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这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是骤然出现的,而且没有给人们留有防御躲避的时间,常常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而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与荒漠化是在长时间下形成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防治。

4.4 地质灾害间是相互影响的

多数地质灾害并不是单独存在,彼此之间有着很大影响,如发生山体滑坡,降雨量过多,这会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条件,又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可见,地质灾害发生存在很大的联系性,破坏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5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5.1 强化宣传工作,增强人们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

地质灾害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特别是山区里的地质灾害高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人们的意识存在很大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所以扩大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

5.2 扩大资金投入,构建健全的防治体系

在防治地质灾害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应当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很多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不高。都和政府方面投入不足存在密切关联性,同时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应当进一步扩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最大程度的控制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5.3 对领导责任充分明确,并对政策法规认真执行

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工作当中,领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实际,各级领导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并对防治地质灾害有关政策法规认真遵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性,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5.4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

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严重打破了生态平衡,特别是乱挖乱开行为使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剧地面塌陷与滑坡灾害的发生,这就需要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并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护措施,有破坏行为出现时,严厉惩罚,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进行治理,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性。

5.5 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加强重灾区防治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管辖区域展开详细的调查工作,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预期资料,切实调查各区地质灾害实际现状,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对其危害程度详细调查,做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构建详细周密的防治规划,并以此为前提逐步进行防治和治理[4]。

6 结论

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但是地质灾害的发生非常复杂,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必须要充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并结合不同地质灾害类型以及以往的经验,对其发生规律展开认真探索和研究,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大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滑坡灾害因素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