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人民公园公共活动空间特征及游人行为分析

2021-12-06 13:04陈家硕高玉福钱东霞马艾冰黄昭翰孟麟黄丽娜
现代园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游人花坛入口

袁 梦,陈家硕,高玉福,钱东霞,马艾冰,黄昭翰,孟麟,黄丽娜,殷 朴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公园是由地方政府建造的供市民休息、娱乐、游览等户外活动的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公园能够有效地提升市民居住环境、提高幸福指数,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2]。公园建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基本手段[3]。公园内公共活动空间丰富多样、特征不一,不同空间内游人所进行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以吉林省延吉市人民公园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观察记录法等多种方式对公共活动空间特征及游人行为特点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1 研究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延吉市人民公园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西北部,西至西山街,南达公园路,东临烟集街。公园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具有显著的朝鲜族民俗特色,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且配置形式丰富多样,乔、灌、草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公园总占地面积32.7hm2,其中绿地面积占比最大,园内建有入口广场、内部广场、林荫广场、开阔草坪等开敞空间,为喜爱载歌载舞的延吉市民提供了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

2 结果与分析

2.1 入口广场

2.1.1 入口广场空间特征。入口广场位于公园南侧正门处,起着连接外部道路与公园内主干道的作用,人流量大。广场铺装以灰色石块为主,红色与深蓝色相间排列,凸显出广场的平坦与宽阔。各支路采用卵石路与石块路交替铺装形成花街,将石块排列成形状各异的图形,既美观又具有趣味性。正门口处整齐的排放一列石挡,将公园内部与外部环境阻隔开,保证了市民在园内游玩的安全性。入口广场内植物种类丰富,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草坪为辅,大乔木主要有旱柳、垂柳等,种植形式多为孤植,孤植树周围多设有木质座椅,以供游人休息。广场周围建有园区导览图,向游人介绍园区历史,并清晰标地注了游览路线,方便游人游玩。

2.1.2 入口广场游人行为分析。入口广场空间宽阔,且地形平坦,是人群集散、跳舞或表演的主要场所。活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主要分为表演者与观看者,女性人群占大多数。男女游客多在早间跳广场舞、踢毽球或在晚间跳交际舞;有时也会在午间跳舞或轮滑运动。观看者年龄各异,一般非活动参与者坐在孤植植物旁的座椅旁观看表演,少数表演者表演结束后会在座椅上短暂休息。

2.2 草坪

2.2.1 草坪空间特征。草坪是公园内的主要休憩游玩空间,与周围树木、园林小品等构成舒适、柔美的景观环境。草坪以种植高羊茅为主,具有耐阴性与耐践踏性,且质地柔软,适合游人在草坪内活动。草坪周围树木繁多,以新疆杨、赤松为主。草坪内点缀有形色各异的置石,大小不一。草坪周围设有低矮的白色栏杆,将草坪空间与外部主干道分离,栏杆外侧有几张木质座椅,供游人休憩、观赏。

2.2.2 草坪游人行为分析。草坪内人群较为分散。工作日期间,草坪内人数稀少,一般以退休的游人为主,来此锻炼身体或在草坪周围座椅上休息、晒太阳、观看过往的人流和欣赏风景等。在节假日或休息日期间,游人明显增多,尤其在下午时段,游人常在草坪内进行家庭野餐活动,大人们在此聊天打牌,儿童们坐在草地上玩游戏,此外也有少数青年在此合影留念或拍摄婚纱照。

2.3 建筑空间

2.3.1 建筑空间特征。建筑空间处于公园中部,是由建筑、植被与小路相互连接而成的公共空间。空间内乔、灌、草层次分明。乔木主要为圆柏、油松等,其中圆柏被修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为空间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生动;草本植物主要有一串红、美人蕉等,美人蕉种植于建筑四周;建筑以凉亭、园林小品及屏风景墙为主,周围植被将建筑围合开来,能够更好地为建筑周边环境降温和增湿,提高人体舒适度。在建筑空间内,游步道以建筑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展开,交通便利。

2.3.2 建筑空间游人行为分析。建筑空间内景色宜人,植物与建筑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游人数量相对较多,多聚集在凉亭内、屏风旁或靠在木质园椅上。建筑空间及其周边花草吸引了不同年龄的游客,儿童常在花草旁嬉戏玩耍,女性群体则在旁拍照、赏花。而凉亭等建筑则是老年人群体聚集的场所,老年人多在此休息、吹乐器、唱歌或互相攀谈。以上行为多发生在清晨至傍晚,晚上游人相对较少。

2.4 内部广场

2.4.1 内部广场空间特征。内部广场面积大,园林小品种类丰富,建有供休息的木质座椅和各类装饰性小品。广场内有大型花坛,花坛形状各异,花坛与花坛间彼此相对,总体结构简单大方,花坛以圆形花坛为中心向四周分散开来,凸显出空间的整齐性。花坛内花朵种类丰富,主要有鼠尾草、百日菊、千日红等草花。场内铺装布置与入口广场相似,多采用灰色石块铺装,用红色石块将花坛与外部区别开。广场内雕塑类型多样,置石2 对为一组交错排列,摆列在花坛中央。植株采用孤植的配置手法,其中乔木占大多数,无灌木,乔木笔直高大,以赤松、红皮云杉为主。

2.4.2 内部广场游人行为分析。内部广场人群密集,各年龄段人群均包含在内,游人常在此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跳舞群体多以老年人为主,女性数量多于男性。非工作日期间人数会增加,不少儿童也会参与进来。太极拳群体一般活动时间为6:00~8:00,男女比例相近,年龄段上以中老年人为主。此外,场内建有充足的休憩设施,人群可以在此长时间逗留。

2.5 林下空间

2.5.1 林下空间特征。林下空间坐落在公园西北部,周围环境静谧,空间庇护性、遮荫性强。空间内植被数量繁多,但种类单调,以常绿松属植物为主,使其一年四季均有遮荫效果。株距约在3~5m 之间,密度较高。空间内有3 个入口,道路从树木间曲折穿过,分散排列,连接林下各个大型木平台,可达性高。其采用木质长板铺装,与环境充分融合。空间内构筑物单一,主要是休憩型构筑物,建有4 个木质长方形平台,单个面积约100m2,平台四周设有木质座椅,座椅不再是靠背座椅,而是采用了平面长木板型座椅,木板较长且宽,便于游客休息、赏景。

2.5.2 林下空间游人行为分析。林下空间相对较为独立、人群多在此长时间逗留,是游人锻炼、玩毽球、演奏乐器的主要场所,游人数量相对稀少。早间,游人多为50 岁以上退休老者,男性略多于女性,老人们大多在此演奏乐器或观看别人演奏,其中3~7 人在平台上演奏乐器,其他观看者坐在长板座椅处欣赏,也有少数女性在旁伴舞娱乐。下午时段游人数量增加,男女比例相当,人们大多在平台上踢毽球、锻炼身体或散步后坐在椅子上休息、观景,也有少数演奏者与演唱者。

3 结论与建议

延吉市人民公园布局较为合理,植物空间营造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植被种类丰富,乔、灌、草科学合理搭配,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是市民散步、休息、娱乐的最佳场所。游人以老年人居多,通常为50 岁以上退休者,男女比例根据活动类型不同各异,其中下棋、演奏乐器男性居多;跳舞、拍照女性居多;散步、观看表演、唱歌、打太极男女比例接近。各公共空间区域活动内容与活动人数也不尽相同,其中,入口广场和内部广场老年人最多,以群组形式呈现,多在此跳舞;而林下空间与建筑空间是老者休息、演奏乐器的主要场所;草坪内青年人居多,常在此拍照留念或三五成群打牌、野餐。不同空间吸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活动人群,所以在公园设计建造时,应尽量建设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并均匀分布于公园内各处,以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公园内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夜间的照明光源,使公园在晚上也可以服务于市民。

猜你喜欢
游人花坛入口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感情强烈的叹号
登神农顶
秘密入口
冬日清晨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美丽的花坛
中国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