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在各时期典型器物中的应用

2021-12-06 13:33卜露露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彩陶器物时期

卜露露

一、线的定义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线是人们通过眼睛看不见的物体,它可以看作是点在运动中的行动轨迹、面与面之间的交界处,而且也可以看作是描述物体外轮廓的一种方式。通过线的粗细、长短、刚柔、曲直、疏密等不同的变化,最后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大体上线可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作为一个大整体又包含着平行线、折线等;同理曲线也包含着抛物线、弧线等。直线给人一种规律、秩序、庄严、稳定的感觉,而相对于直线而言,曲线则具有柔和性、自由性和灵活性,每条曲线弯曲的弧度和大小都可以有不同的差别,因此在造型表现上曲线比直线更加灵活,在情感表现上曲线比直线更加活泼生动。同时,线作为最基础的设计元素,不同的线传播着不同的视觉信息并且进行着情感的表达,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反应自然和社会生活最简单的表达方式。

二、线的来源

最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就有着对线的应用和表现,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陶器表面编织纹的遗留,这时才开始使用线来表现生活中的场景和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标记就是以线为基础而展开的造型。线在装饰纹样中、器物造型上都被应用,并具有特殊的美感,线本身具有形式上的抽象、简洁的造型美;又具有本质上的粗细、曲直、浓淡等变化的装饰美;又有表达上的抒情、趣味等情感美的体现。

三、线在各时期典型器物中的运用

(一)新石器彩陶装饰中线的体现

在新石器时期,以线元素进行创作的先例就已经出现,一直到后期发展得更加成熟,这个时期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线的应用在彩陶纹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种线型应有尽有,构成了彩陶绚丽多姿的装饰文化。这时期的彩陶装饰,最常见的就是利用直线、曲线和折线等。如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内壁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的一道带纹最粗,粗线和细线在其中以不同的比例出现,不仅主次分明而且十分和谐。各组两边用弧线分割,既有变化又产生了美感。同时,两组弧线的中间还有一条柳叶形的斜向宽线,最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的动作之意,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之景。半山型彩陶罐,有着略向外张而又短的直颈,而且通过直线和曲线的完美应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期彩陶的装饰,通过线条的曲直、长短、粗细的变化充分展现出一个灵动的画面,同时从线的形态中都能感受当时的生活情景,舞蹈纹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线在陶器上的表现也是轻松自由、活泼灵动的。

(二)商朝青铜器装饰中线的体现

线为青铜器的纹饰提供了很好的装饰素材,以商代青铜器装饰最为常见且富有特色的饕餮纹为例,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装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它并不是采用完全的写实手法,而是加以象征化、抽象化,以线的长短、曲直等不同形式进行有秩序的排列对称,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富有韵律感的变化,从而构成了庄严肃穆的饕餮纹,这类纹样包含了传统信仰,它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的意义。而回纹作为地纹,通过线条的粗细和面的大小的对比来衬托出饕餮纹。这种几何形的回纹表现在青铜器上则多为方形回纹。古代的学者将圆形的回纹称为云纹,方形的回纹称为雷纹,合称云雷纹。郭沫若认为它是由指纹演变而来,铜器脱胎于陶器,人们在制造陶器时,会有指纹的遗留。也有说法认为其是编织纹的遗留,经过归纳定型后,装饰在铜器上,就形成回纹了。殊途同归,不论是指纹的遗留还是编织纹的遗留,它们都是由线构成的,不同粗细的细、不同弯曲程度的线、不同大小的线等等构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回纹。商代青铜器中的线是沉重而精细的,这和当时社会的形态有关,也是线条会适应人们生活状态从而进行有规律的演变的结果。

(三)战国铜镜装饰中的体现

战国时期的铜镜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点,宋代以后玻璃镜传入我国,铜镜逐渐衰弱。铜镜是一种生活用品,正面平滑光泽,背面一般铸有花纹或字铭,一般为圆形或者圆形的变体葵花形和菱花形。以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山字纹为例,它是战国时期具有特色的一种花纹,数量最多,有人认为它是雷纹的演变,也有人认为是古金文山字的图案化。山字纹由多条直线组成,几条直线相互对称平行,中间两条直线最长,两边的两条直线相对较短,但长度基本保持一致,仅仅是几条简单的直线的组合运用,却让人心生敬畏之情,山的形象已经抽象化,最终构成山字纹,早期山字文以四个山字为最多,也有五个山字、六个山字的。战国铜镜中的线是威严而又安静的,表现了人们对山的信仰和对自然界的崇拜。

(四)汉代漆器装饰中的体现

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生产组织严谨,分工细致,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人物纹、几何纹等,这时期装饰花纹,不如战国时期以描写为主,而是更加程式化、图案化,注重装饰效果。同样,这时期的装饰用线为主体纹样的漆器,整体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动感美、韵律美。基于这样的基础之上,漆匠们发现了线的美在于运动这个美的原理,所以这时期出土的各类漆器比一般的工艺品更加具有自由的线性美感。汉彩绘漆棺中有着弯曲有度,长短随意变化的曲线组成的画面,其中粗线挺拔,强劲有力;细线纤如毫发,粗细完美的结合,有的交织,有的盘绕,表现在画面的各个部分,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整个线条动态的美表现的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四川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的漆盘,描绘的龙凤虽然只用单纯的线条,形象已经抽象化,密中有疏,疏中有密,但是却使得画面装饰整体的效果非常统一,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漆器中线的艺术形形色色、千变万化,体现了这时期漆器艺术的辉煌。汉代漆器中的线工整、精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又富有韵味,样式化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

(五)宋代陶瓷造型中的体现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玉壶春瓶是宋代著名的陶瓷器物,它的造型上半部分是反向曲线,下半部分是正向曲线,这两条变化的曲线相互连接,构成了这一匀称的瓶体,在视觉上达到了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的效果。瓶体的外轮廓线呈S 形,姿态优雅的端坐于底部的圈足之上。S 形自由曲线也是中国传统器物形态的一个造型特点,以S 型自由曲线为轮廓线构成的陶瓷造型,它的形态变化自然、有放有收,既有向外扩展的饱满部分,也有向里收紧的部分。有着较强的随意性,线的形态上比较自由,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变化非常丰富;情感上,线的性格比较活泼,富有流动感,每条曲线都有较明显的个性,弯曲起伏,各自千秋,是具有较强表现力的一种线。宋代的梅瓶造型也多使用线的设计,腹部以上采用曲线,腹部以下采用直线设计,使其造型更加的多变,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形式的应用,使其本身形体轮廓线更加平淡自然,这种造型方式使得整个器物的形态自由而不放纵、严谨而不死板,给人一种自然而又精致的美感,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曲线的温婉和直线的刚毅相互结合的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宋人崇尚自由之风,这个时期宋代陶瓷造型中的线流畅、自由、有强烈的动感。

(六)明式家具造型中线的体现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巅峰在设计构思上“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线条的运用简洁、动静、虚实、刚柔和转折的变化,表现出空灵、柔婉,线的运用大多数是在造型上。表现在造型样式上,大多数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有直线的挺拔,稳重的特性也有曲线的活泼、流畅的韵律,使得整体的造型刚柔并济、形神兼备于一体。直线在造型上体现了稳重的美感,所以明式家具主要以直线来作为家具的主体框架。同时,曲线的运用也有很多。首先搭脑、扶手、矮老都是由曲线构成,显得生动活泼、流畅舒展。其次是曲线的椅背的设计,符合家具的整体造型特征,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的基础上,还提高了椅子的舒适度。这时期家具中的线是简洁利落的、曲直转折的、严谨准确的,巧妙地使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四、总结

从原始社会时期一直到明代,从陶器器物的装饰到宋代陶瓷,明式家具造型中,都产生了线不同的美,呈现了生活运动的轨迹、奇特的律动感,也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体现,并且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留下来美丽的音符、谱写动人的篇章。线在各个时代期典型器物中的运用,所积累的艺术文化传承至今,它是各个时代的传承,也是各时代的延续,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艺术财富。

猜你喜欢
彩陶器物时期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银河春韵
凤凰来仪
夜读春秋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