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2021-12-06 15:20徐熔熔江淽钥
艺术品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律舞者藏族

徐熔熔 江淽钥

通过探索与研究,我们在探索藏族舞蹈的过程中发现,藏族舞蹈的动律的特征主要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舞者下肢的屈伸动作十分多样具有独特性,舞者对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的分解动作到位程度直接关系到了舞蹈表演的效果成败。本研究笔者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分析藏族的民族特色与舞蹈风格内涵,让更多舞蹈爱好者深入去了解藏族舞蹈的独特民族特色与魅力。民族民间舞蹈不但是肢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它包含了传统、悠久、广泛的民族文化精神。它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彰显地方的地域风格与生活方式,具有无限可挖掘的潜力。本研究笔者抓住藏族舞蹈的起源与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探究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地域风格。

一、分析藏族舞蹈在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藏族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肢体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藏族的民族风情与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藏族舞蹈的学习中,其动律特征是区分与其他民族舞蹈的重要特点,诠释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推动了藏族舞蹈的多样性与发展。笔者通过对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深入研究,丰富现如今对于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此同时,对藏族舞蹈动律的特征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较深刻地了解到藏族舞蹈动律特征形成的舞蹈因素,给藏族舞蹈的学习表演提供了有效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论文的撰写前通过探索国内相关学者对于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的相关研究发现,文献对于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研究数量并不多,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内容与方向都是关于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起源以及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形成因素等角度研究的文献。

在2017年张倩发表的硕士论文《藏族舞动律节奏之间的关系》中对藏族民族艺术表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以及肢体艺术表演形式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通过调研对舞蹈节奏的联系与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简述了藏族舞蹈的表现方式与手法;在《浅谈对藏族舞蹈中核心动律“屈伸动律”的形成》一文中,作者尕藏对藏族舞蹈的膝关节屈伸动作以及节奏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藏族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浅析了藏族舞蹈屈伸动作动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认为藏族的环境因素以及服饰特点是形成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主要因素。在2019 年王雅婷发表的硕士论文中,作者对藏族舞蹈风格的联系和藏族舞蹈动律的特点进行了叙述。作者认为在藏族舞蹈中“动”在形成统一的属性后,也以韵律的方式展现了藏族舞蹈的风格特色。在其他的舞蹈艺术创作当中,也可运用动律元素。

二、相关理论概述

(1)藏族人民生活风俗与习性调研。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动律特征是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都是松弛着上半身,身体微微向前倾,下肢膝盖的位置持续着颤动或是屈伸。笔者通过对藏族的民族生活的历史来探讨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形成,由于藏族人民长时间地生活在偏远山区,文化发展落后,长期的封闭式生活,与外界的联系甚少,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都处于奴隶社会,思想被限制,长时间地被作为物品进行买卖,失去人身自由,精神长时间地收到奴隶主的压制与折磨,由此可见藏族人民长期背负着难以直立的精神压力,迫使他们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下肢膝盖颤动就由此而来。同时,由于藏族多分布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都是一些高海拔山脉,地势陡峭。藏族人民长期行走在山间,腿部的肌肉异常发达,下肢力量十分强大,从而支撑着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运用下肢不间断地进行屈伸与颤动的变化,膝关节的柔韧性以及舞蹈动作的把控都是长时间地穿梭在山间生活练就的。最后,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偏远高海拔的山区,气候的环境也十分恶劣,早晚温差大,大多时间的气候都较为寒冷,所以藏族人民为了御寒保暖,常年身穿过臀动物皮毛制成的长袄,十分笨重。并且藏族人民的服饰常常用珊瑚、金银等作为装饰,为了方便携带,藏族人民就会把这些物品戴在头上,形成了华丽而笨重的藏族头饰。上身的服饰以及头上的饰品让藏族人民的上半身十分沉重,而下半身相对而言就较为轻松灵活,为了下半身不受冻,于是藏族舞蹈中下半身的颤抖与屈伸就会很多。除此之外,长时间的处于寒冷的状态,人体的关节是会弯曲的,膝盖位置的颤动,从而形成藏族舞蹈动律特征当中缺一不可的肢体动作。

(2)藏族舞蹈动律的特征。藏族舞蹈动律的特征尤为丰富与复杂,特别是下肢关节处的节奏变化,在舞蹈动作进行过程中,会有节奏性的不断持续柔韧的屈伸或是轻快的颤动,随着这些动作与节奏的变化藏族舞蹈的颤动与屈伸变化,形成舞者重心的转移,伴随松弛有度的上肢动作,让双臂的肢体动作附随而动,轻巧自然。从藏族舞蹈的形体来看,上身的动作汹涌、腰部的动作妖艳、四肢关节灵活、舞者的形体柔软,总的来说,藏族舞蹈中弯腰曲背、抬臀松胯等技巧性动作都是较为常见的肢体形态,这些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信仰,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舞蹈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受,舞蹈的肢体语言渗透着民族的信仰,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创造性及魅力。

(3)藏族舞蹈动律特征的分析。①动律与特征——柔。藏族舞蹈中的柔,我们指舞蹈中的下肢的柔屈伸,在舞者的膝盖与关节处进行伸直和弯曲的动律,此过程中需保持身形的松弛、自然柔和,屈伸时节奏较慢,在保持膝盖部位进行屈伸时节奏均匀,肢体的动作要持续变化。在进行柔屈伸动作时,膝关节的发力位置重点放在“伸”上面,它的特点是舞者的脚步要轻盈灵动且节奏均匀,同时它也是藏族舞蹈的基础肢体动作,只有把握好柔屈伸的学习要领,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所以,舞者在柔屈伸的学习过程中,先要将自身的柔韧性加强,比如进行压腿、拉伸大小腿的练习,避免在学习藏族舞蹈的过程中拉伤肌肉。②动律与特征——屈。藏族舞蹈动律特征中的屈,我们指舞蹈中的下肢的碎颤屈伸,舞者的膝关节部位快速地进行屈伸两次或者更多,频率偏快,踏步的动作频率急,从而达到快速颤动的肢体效果。舞者在进行碎颤屈伸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小颤的练习,等到能够把握好小颤的学习要点,再逐渐展开“颤”与“踏”的训练,最后扩展到交换抬脚、踱步、踏步的练习。这个动作的学习主要考验了舞者的灵敏度与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当中重复不断地进行这个动作,同时缩短动作的时间间隔,使动作更加的流畅。③动律与特征——颤。藏族舞蹈中的颤,我们指舞蹈中的下肢膝盖部位的柔颤屈伸,因为这个肢体动作展现出舞蹈的“柔”与“颤”,要求舞者有着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做到柔中带颤,颤中带柔。发力的节奏时快时慢,在柔颤屈伸的学习过程中,舞者需要注重于膝关节部位柔与颤的结合。柔的部分通过基本的舞蹈肢体动作的训练,让舞者的肢体柔韧性加强,而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颤,不断地进行反复的训练,就会达到一定的成效。

三、藏族舞蹈动律的特征对藏族舞蹈的风格影响

在藏族人民的古籍当中,“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是对于当地舞蹈动律特征的要求。在藏族舞蹈的表演当中动律特征对于舞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藏族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性就在于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全身的发力点都集中于下肢的膝盖部位,膝关节的屈伸与颤动是藏族舞蹈的核心动律特征,也代表着藏族舞蹈独特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在藏族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膝关节部位的屈伸动作是整个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下肢膝关节的动律是学习藏族舞蹈的关键重难点。藏族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下肢的肢体语言较多,脚步的动作十分丰富且复杂,一支完美的藏族舞蹈表演离不开舞者对于下肢颤动与屈伸的动律特征掌控,它直接关系到了这只舞蹈的成败。一场优秀的藏族舞蹈表演,舞者一定要能够将下肢的动作做到流畅、灵活、柔软,才能够将藏族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表现出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的历史、生活等都有很深的关联,可以说,藏族人民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藏族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藏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不仅在舞蹈艺术上有着深刻的研究意义,也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在藏族舞蹈表演中,下肢膝盖部位的屈伸与颤动对舞者而言是藏族舞蹈学习的精髓,同时也是藏族舞蹈民族特征的表现,藏族舞蹈在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本课题的进行,我们对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和认知。也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本课题的进行逐渐明确了个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与基本标准、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进一步加强了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统一了教学目标和目的,使我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和演出实践中认清教学的目的。在课题进行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部分的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是完善美学美育的理论支撑点,基础理论的产生必须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而舞蹈教学正是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必须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结语

通过本课题教学实践的结合,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制约的,更是相互都能产生辉煌的。特别是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院校,更不同于社会的培训机构,它是培养社会新型艺术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它对社会使用人才的基本素质,美学要求和综合能力是混合型的。所以说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必须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自己的教学手段,有自己的教学教材。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城市。

猜你喜欢
动律舞者藏族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演变》《藏族少女》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评《Smoke》
浅析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