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茶叶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

2021-12-06 09:16张利斌伍思语
中国市场 2021年15期
关键词:湖北省

张利斌 伍思语

[摘  要]文章研究了湖北省茶叶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问题,其结论可为湖北省开展政策性茶叶保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取单产变异系数、效率指数、单产下降年份比重以及规模指数四个指标对茶叶生产风险进行量化,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湖北省各市区进行茶叶生产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运用经验费率法计算湖北省各区市茶叶保险纯费率。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叶生产风险区域可划分为以武汉市等为代表的低风险区,以黄冈市、咸宁市为代表的次低风险区,以黄石市、十堰市等为代表的中等风险区,以宜昌市、恩施州为代表的次高风险区以及以荆门市为代表的高风险区这五大类。

[关键词]湖北省;茶叶保险;风险区划;费率厘定

1 引言

湖北省是我国产茶大省,产量、种植面积都居全国前列。2018年湖北省茶产量处于全国第三,2019年位列全国第四。湖北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面临雷击、冰雹、病虫害等风险(陈博然,2019),湖北省“倒春寒”和夏季的病虫害也给茶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于2007年正式开展(熊自洁,2019),此后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但是尚未涉及茶叶保险。一直到2016年,随着湖北省恩施州茶叶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工作的正式开启,湖北省茶叶保险初露端倪。武汉市在2017年提出了武汉茶叶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并于2018年纳入了武汉地方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截至目前,湖北茶叶保险仍未被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只有恩施和武汉茶叶天气指数保险这两类地方性险种。茶叶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茶叶早已成为湖北省多地农户的致富路径。不同的区域种植茶叶的风险不同,邢鹂(2004)指出湖北省是我国茶叶种植高风险地区之一,湖北省种植茶叶风险究竟有多高?湖北省内不同区市茶叶生产风险有何不同?以上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尚缺乏因应。

保险费率是农业保险的核心,科学费率是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李雁,2015)。不同的风险区划实施不同的保险费率。保险费率如果与该地区农作物所面临的风险不相符合,不仅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且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收益。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茶叶保险费率以及相对应的财政补贴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对粮食作物进行风险区划和費率厘定,非粮食作物的研究成果较少。关于茶叶保险风险区划及保险费率厘定的研究,截至2020年8月16日在知网上尚未找到,仅有7篇对茶树气候或者是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区划的文献。因此本文科学选取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对湖北省茶叶保险进行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厘定,以期丰富现有成果,为湖北省开展政策性茶叶保险提供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目前对农作物风险区划的研究较为丰富,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气象灾害、农作物产量等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区划。庹国柱、丁少群(1994)是我国较早一批对农作物风险区划展开研究的学者。他们指出,进行农业风险区划要研究区域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分布,要考虑农作物对自然因子的具体要求和受影响状况。李雁(2015)研究了浙江省油菜保险的风险区划,建立了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单产变异系数等风险指标体系。骆双双(2017)从土地肥沃能力、受灾程度、灌溉率方面构建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对山东省花生生产进行风险区划,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山东省花生生产区域划分为了三个等级。李艳(2019)把影响风险区划的因素归结为致损因子、乘损因子、抗损因子和综合因子四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省小麦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划分为三等级。另一类是基于农作物单产和产量这两个数据进行研究。邢鹂(2004)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单产变异系数、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围绕单产和产量的指标进行风险区划。陈新建(2009)对湖北省水稻生产风险进行区划是基于湖北省水稻产量、种植面积、湖北省农作物总产量等数据计算得到水稻单产变异系数等指标来进行研究。梁来存(2010)指出产量的变化能反映自然风险的影响,围绕产量进行区域划分。康凯(2016)、张宗军(2016)也运用单产和产量数据对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和全国大豆生产区域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

在保险费率厘定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正态分布法、实际生产历史法以及经验费率法。正态分布法是最早的进行费率厘定方法。它假设农作物单产服从正态分布(康凯,2016)。王志强(2017)、李朝晖等(2017)运用正态分布法分别厘定了河南省玉米保险、湘南地区柑橘单产保险的纯费率。King(1998)在正态分布法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将正态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历史法(以下简称APH法)。在我国,孙亮等(2014)以辽宁省北票市肉鸡生产为例,运用参数估计法和APH法对该市肉鸡进行费率厘定。赵建军等(2012)运用APH法对四川省水稻进行纯费率厘定。经验费率法是在APH法的基础上改进来的,依据实际产量与拟合产量的差值得出经验费率。康凯(2016)在对甘肃省马铃薯生产风险进行区划的基础上,运用经验费率法对马铃薯保险费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宋晴晴等(2019)运用经验费率法计算了甘肃省13个市(州)在不同补贴水平下小麦的纯费率。

综上,我们发现目前尚缺乏针对茶叶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厘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拟运用四类风险指标对湖北省内各区市进行风险区划,并根据风险区划结果,运用经验费率法计算各区市保险费率,从而为更好开展湖北省政策性茶叶保险提供理论依据。

3 湖北省茶叶生产概况及风险分析

3.1 湖北省茶叶生产概况

湖北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绿茶、红茶产区,恩施玉露、英山云雾茶等茶叶声名远播。据《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08-2018年的数据显示,从茶叶种类来看,湖北省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和黑茶。其中绿茶产量最高,黑茶最低。从茶叶采摘面积来看,湖北省茶叶采摘面积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84.37千公顷增长到2018年的321.50千公顷,涨幅高达74%。从总产量来看,湖北省茶叶总产量呈递增模式。随着年份的增长,茶叶产量越来越多,这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

3.2 湖北省茶叶生产风险分析

湖北省以绿茶种植为主,一般是在11月底播种,次年3~4月收成。从播种直至收获,时间约为120天。受湖北省地理环境以及茶叶的生产特点制约,湖北省茶叶生产常面临多种风险,总的来说是三类:气象风险、病虫害风险及新技术风险。

3.2.1 气象风险

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茶叶生长,特别是气候的改变。茶树对气温、水分、空气湿度等较敏感,极端温度、冰冻和暴雨都会引起产量的变化。湖北省茶叶主要的致灾因素包括:高温、冻害和大风、空气湿度等。高温会影响茶叶生产。茶叶作为一种喜湿怕涝的植物,一定量的水分是茶叶旺盛生长的保证。当气温高发生干旱时,茶叶会逐渐失水,枯萎,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制造营养物质。而当极度干旱时,茶树甚至会因严重缺水而死亡。冻害和大风影响茶叶生长。冻害会对茶树枝叶和根部都产生影响。受冻严重不仅会使茶叶因失水而脱落,而且会使枝条组织受损,影响营养物质输送。大风则会折损茶树枝干,影响其正常生长。空气湿度也对茶叶生长有影响。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当空气中湿度低于40%的时候, 就会阻碍茶叶生长(饶文光,2015)。

3.2.2 病虫害风险

病虫害同样会危及湖北的茶叶产量。湖北省病虫害种类繁多,共有茶树害虫158种 (李红等,2012)。这些病虫会损害茶树根部,严重危及茶叶产量。

3.2.3 新技术风险

与传统农作技术相比较而言,新技术的运用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通常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农户们往往希望新技术既能让他们获得高于以往的收益,又能降低生产风险。但在我们过往的实践中,结果总是不可能完美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新技术的采用虽能提高效率但同时也会面临着因新的技术的使用而带来的风险,生产的不稳定性因此提升。

除了上述的三类风险外,还存在着劳动力供给的不确定性、发生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灾难等其他因素风险。例如,此次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导致部分地方采茶时节劳动力供给出现不足等现象。

4 湖北省茶叶生产风险区划

农作物保险风险区划是指,对于同一种农作物,把可能会遭受同一种类自然灾害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概率、程度都相同的地方归为同一类。通过风险区划使得不同地区的农户能购买异质的保险,农户所支付的保费也会与他们承担的风险责任更一致,由此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4.1 数据选取

文章数据来源于《湖北农村统计年鉴》。因1999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数据缺失,文章选择了剔除这四个年份的1993-2017年共计21年的湖北省各区市的茶叶数据。

4.2  指标量化

4.2.1 单产变异系数(CV)

单产变异系数反映单产数据波动程度。数值越小,表明该地茶叶生产稳定,适合种植茶叶;反之,表示该地区茶叶单产波动较大,生产不稳定。

其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湖北省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剔除时间趋势,得到各区市茶叶单产趋势方程,如表1所示。

之后再根据所求得的单产趋势方程,得到各区市1993年-2017年单产拟合结果 ,结果如表2所示。

然后根据公式:

(1)

其中, 是指i地区在第t年产量的损失的绝对值, 表示i地区在第t年的茶叶实际单产水平, 表示i地区在第t年的茶叶拟合单产水平。

最后根据公式:

(2)

得到茶葉单产变异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4.2.2 效率指数(EAI)

效率指数是用来表示各区市的农作物单产效率与全省相比效率如何。将茶叶单产的相对水平定义为茶叶生产效率指数。当 >1,表明i区市茶叶生产在全省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反之则表明处于相对劣势。

其计算公式为:

(3)

其中, 是指i区市茶叶生产效率指数, 表示 i区市茶叶平均单产,AP表示全省茶叶平均单产,计算结果详见表4。

4.2.3 单产下降的年份比重(D)

单产下降的年份比重是指单产下降年份占整个时间年份的比例。用来反映该区市遭受灾害的可能性。计算公式如下:

(4)

其中, 是指i区市单产下降的年份比重, 为i地区相对上一年单产下降年份的数量,n为总的年份数量,计算结果详见表5。

4.2.4 规模指数(SAI)

规模指数用来反映各区市茶叶种植规模差异。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容易的区市一般为茶叶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市。茶叶种植面积越大,抵御风险能力就越弱。

计算公式为:

(5)

其中, 是指i区市茶叶规模指数,  为 i 区市茶叶的平均采摘面积, 为全省茶叶平均采摘面积,计算结果详见表6。

4.3 实证结果

文章在前面对风险区划4个指标进行量化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这四个指标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随后在计算标准化得分的基础上,选择均值聚类法把湖北省茶叶风险划分为五类。这四类指数均通过了假设检验,具体聚类结果详见表7。

下面对各区域进行简单介绍。

区域一:湖北省茶叶生产的低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襄阳、鄂州地区。从风险区划指标看,该区域单产变异系数低,生产稳定;效率指数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效率比较劣势;规模指数低,不容易受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此该区域属于茶叶生产低风险地带。

区域二:湖北省茶叶生产的次低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湖北东部和东南部,即黄冈、咸宁地区。从风险区划指标看,该区域单产变异系数处于0.63-0.76之间,系数较低,生产较为稳定;效率指数极高,与全省比具有比较优势;单产下降比重较低,产量多数递增。但该区域规模指数高,较容易受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此该区域属于茶叶生产次低风险地带。

区域三:湖北省茶叶生产的中等风险地区。主要在湖北省西北、东北、东南地区,即黄石、十堰、孝感、随州等地区。从风险区划指标看,该区域单产变异系数处于0.65-0.83间,系数中等,生产较稳定;规模指数大体较低,处于0.94-0.009间,受自然灾害风险较低。但在效率指数方面表现不佳,仅处于0.41-0.30间。因此该区域属于茶叶生产中等风险地带。

区域四:湖北省茶叶生产的次高风险地区。主要在湖北省西南地区,即宜昌、恩施两地。从风险区划指标看,该区域单产系数处于1.12-0.75间,系数较高,生产不稳定;效率指数在1.04-1.08间,比全省平均水平稍高;规模系数处于0.261-0.197,处于全省最高水平,非常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该区域属于茶叶生产次高风险地带。但该区域单产下降年份比重很小,说明该区域每年产量多数处于递增状态,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事实上,宜昌、恩施两地每年也是湖北省茶叶生产的主要来源地。

区域五:湖北省茶叶生产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荆门、荆州两地。从风险区划指标看,该区域总体指标表现不佳。主要是单产系数较高,均在1.0以上;效率指数较低,仅在0.3左右,远低于湖北平均水平;单产下降年份比重也较大。说明该地区茶叶生产不稳定,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容易面临减产的风险。因此该区域属于茶叶生产高风险地带。

5 湖北省茶叶保险的费率厘定

费率厘定是农业保险的核心。保险费率一般由纯费率和附加费率组成,附加费率主要是利润附加等。由于农作物保险一般为政策性保险,不考虑利润等。因此本文的保险费率定义为纯费率。

5.1 方法选取

目前保险费率厘定的方法主要有正态分布法、实际生产历史法以及经验费率法这三类。由于正态分布法以产量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基础,因此,此方法存在着假设是否合理等问题。实际生产历史法,是对正态分布法的发展。但它既要符合分布假设又要对产量趋势调整,计算较为复杂。经验费率法是以每个风险单位损失情况为计算依据,根据农作物在选取的时间内的平均损失率而计算得出来的,并把它近似为相应的纯费率(康凯,2016)。该方法计算较为简单,适用于数据较完整的实证研究。

综上对三类方法进行对比后,基于湖北省茶叶产量数据较完整,本文采用经验费率法进行茶叶费率厘定。

5.2 纯费率厘定

纯费率计算的核心是计算出实际产量与理论上的产量间的差值。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湖北省各区市1993-2017年的茶叶总产量剔除时间趋势得到茶叶产量拟合值,方法同前面趋势单产的处理相同。然后,计算茶叶年产量损失率:

(6)

其中, 取0.8,表示保险公司提供茶叶保险的保障程度,  表示i地区在第t年的单位产量拟合值, 表示i地区在第t年的实际单位产量。

最后通过对各区市t年内茶叶生产的损失率求平均得到平均损失率即农业保险纯费率 。但是此时所得的纯保险费率 只考虑了茶叶产量波动的影响,实际上不同风险区域的风险、种植规模等因素也会对费率厘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各区市纯费率进行修正,得到调整后的纯保险费率 :

= *i区域风险系数                                                 (7)

其中,i区域风险系数是根据各区域茶叶种植风险的高低来设定的。

最终不同风险区域茶叶保险的纯费率如表8所示。

6 结论

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茶叶保险对于茶叶生产的保障作用显著,有必要对湖北省内各区市进行茶叶生产风险区划,科学厘定费率。文章选取单产变异系数、效率指数、单产下降年份比重以及规模指数四个指标对湖北省茶叶生产风险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聚类方法得到分区结果,完成湖北省内各区市的茶叶生产风险的五类区划;最后,运用经验费率法对不同的风险区域拟定不同的保险费率。文章研究结论丰富了茶叶保险风险区划和费率厘定现有成果,为湖北省开展政策性茶叶保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博然.湖北省地区气候与农业的关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4):238-239.

[2] 熊自洁. 自然灾害水平对我国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邢鹂. 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4] 李雁. 浙江省油菜保险风险区划和费率厘定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5] 庹国柱,丁少群.论农作物保险区划及其理论依据──农作物保险区划研究之一[J].当代经济科学,1994(3):64-69,41.

[6] 骆双双. 山东省花生保险风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7.

[7] 李艳.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产品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8] 陈新建. 湖北省水稻生产风险与灾害补偿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9] 梁来存.我国粮食作物保险风险区划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01):65-71.

[10] 康凯. 基于农作物保险风险区划的甘肃省马铃薯保险费率厘定实证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6.

[11] 张宗军.基于综合风险区划的农作物产量指数保险费率厘定——以大豆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4):1-6.

[12] 王志强. 基于风险区划的保险费率厘定[D].沈阳:辽宁大学,2017.

[13] 李朝晖,贺潜妮.柑橘产量风险分区与保险费率厘定——基于湘南地区的案例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5):34-40.

[14] KINGP,BLACKJ,BENSONF,et al. The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simulator microcomputer program[J].Souther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8(20):165-171.

[15] 孙亮,郭晴,李兴江.区域性肉鸡保险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3):250-254.

[16] 赵建军,蒋远胜.基于APH法的水稻区域产量旱灾保险费率厘定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保险研究,2012(6):64-69.

[17] 宋晴晴,高树棠,李强.基于干旱风险的甘肃省小麦保险费率厘定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9,40(1):15-22.

[18] 饶文光.气象条件对茶叶种植的影响与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104.

[19] 李红,于洁,张求东,彭传华,杨俊杰,袁浩.湖北省茶树害虫种类和分布情况调查初报[J].华中昆虫研究,2012(8):154-160.

[基金項目]2019年度中南民族大学“武陵山减贫与发展研究院”资助的暑期调研专项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恩施州茶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与路径探索”。

[作者简介]张利斌(1973—),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伍思语(1998—),女,中南民族大学学士,研究方向:农业保险。

猜你喜欢
湖北省
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初级中学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湖北省保康县:中药材助脱贫
湖北省高速公路ETC避免重复扣费解决方案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取缔1136座非法矿山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