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2021-12-07 11:18王廷杰山西汇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门窗 2021年5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绿地准则

王廷杰 山西汇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 前言

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规划结构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规划体系中承担着满足居民生活质量和绿色生活的重要责任。构建“一优三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建立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对创造优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国土空间规划内容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国家空间发展的重大变革。作为各类空间开发、建设、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国家规划体系中起着主导和规范作用。根据我国土地空间规划的基本发展,提出了“一优三高”的核心思想。所谓“一优”,就是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承担美丽中国空间安全建设的核心任务;所谓三高,就是要以人为本,引导优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以人为本,建设优质绿地,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正确评价和合理规划,可促进空间规划向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为国家空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建立可靠的体制机制。

3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现状

3.1 绿地空间分配和国土规划缺乏协调性

实际对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进行管理时,农业、市政、林业等部门都有一定的控制权,但绿地的隶属关系更加复杂,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实际上,在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各部在权责划分上缺少的是绿地配置与规划的协调与合理。因此,对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

3.2 绿地规划机制缺乏系统性

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绿地规划机制将严重影响绿地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缺少标准化的绿地规划管理流程。建立绿色空间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难点,但又强调其价值。因此,城市绿地规划缺乏有效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影响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了生态效益。

3.3 绿地规划方案缺乏合理性

有些城市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那是工作。如一些工厂、乡镇企业搬迁后,绿化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和耕地大量被占用。通过这种方式,设计者或规划者在规划绿地时,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把它与绿地规划相结合。假如追求外观美化,长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而不进行生态自然环境和绿色空间规划,则是无用的、高效的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实践中绿地规划缺乏合理性。

4 绿地系统规划策略

4.1 规划原则

4.1.1 整体性

绿地建设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使其发挥出最大利益化,针对需要建设的生态绿地科学布局,根据对某地区生态绿地系统进行实地调研,明显发现城市建筑将绿地系统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板块,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城市生态绿地的连续性,大大限制了生态绿地系统的作用。生态绿地系统具备很强的功能性,囊括众多要素,需要每个要素互相协调、互相作用、互相配合,既要体现单一要素的功能特征,也要重视功能的整体性,从而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4.1.2 多样性

绿地系统的构建也要符合多元性的要求,比如景观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通常植物群落都是由人工打造,仿照自然景观,体现出景观多样性。关于公园的优化,不同的生活区所要求的公园类型也不同,人群的不同也会要求设施是不同的,比如体育功能、观赏功能、休闲功能等。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其种类也是多样性的,保证一年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象。

4.1.3 人性化

构建生态绿地系统是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城市生活服务,因此,必须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出人的主导位置。在规划过程中,要符合适宜人、体贴人、服务人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性别、职业、年龄等多重因素,建设不同类型的、不同功能的生态绿地系统,实现最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地区生态绿地建设必须参考人口分布,设计好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各种生态绿地,让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绿色环境。

4.2 完善绿地规划管理工作

第一,依照当下生态文明的理念,根据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指示,更深层次地优化绿地生态空间的相应规章制度的创建工作,给绿地生态系统的计划落实打下了法制层面的基石。

第二,依据机构改革的工作内容,综合当地绿地工作的具体状况,更深层次的整合城市绿地管理的机构,保障绿地生态系统的规划工作能够切实的推行。并且,需要创建科学的监督监管制度,从严落实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的管理要求,针对占用绿地毁坏绿地的情况要从严治理,保障绿地的完好。

第三,增强城乡绿地规划和落实的施工中,主动使用当下主流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设计管理的方案,努力达到城市绿地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5 绿地系统规划的方针政策

以上详细地分析了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弊端,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相关阅历的基础上对绿地系统规划制定了科学的方针政策,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

5.1 绿地系统规划的知识基础

绿地系统并非单一方面,其知识基础包含诸多方面,譬如城市规划知识、景观生态知识、系统论等等相关知识。科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上述知识理论作为基础,考虑城市环境的实际需要,理论应用于实际,最终形成科学而完整地绿地系统规划。知识理论体现在绿地系统规划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内容部分,还是工作次序等。知识基础不但可以为绿地系统规划奠基,还可以为城市系统规划奠基。

5.2 从绿地系统的准则、分布、组成等部分入手

其一,绿地系统的准则部分,系统准则部分由多个单项组成,譬如综合性准则、结构准则、层次准则,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时应综合规划,综合规划中同样体现了结构准则以及层次准则,完善而综合进行绿地的规划。除以上准则外,还要坚持生重视生态准则,绿地系统效益的良好发挥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具体考虑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二者有效结合、优化,最终使得绿地系统规划体现重视生态环境的准则。

其二,绿地系统的分布应恰到好处,在充分把握社会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各个区域的绿地份额恰当,适宜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另外,了解考虑绿地系统的组成,绿地组成为建设绿地、生活绿地、环境保护绿地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绿地系统大都以点和线的方式存在,仅仅只是规模大小的区分,点和线构成整个绿地系统,因此仔细考虑点线面的综合性是绿地系统规划方针政策重要部分。

5.3 城市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要体现地域特色

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方面,二是社会方面,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要求充分把握自然以及社会两个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充分彰显地域特色。欲彰显地域特色,则应全面而科学的把握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了解二者的长处与不足,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5.4 明确绿地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强化绿色空间网络和山水格局连续性

为全面提高绿地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必须明确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具体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整体规划是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技术和战略规划和设计解决办法。如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设计时,将规划区域和区域规划区域周围的自然环境全部收集到绿地系统信息管理平台上,通过不同的量化管理进行分析。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与需求,采用科学有效的规划解决方案。切实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另外,不管是山城还是浮城,在城市扩张的实际过程中,都需要在规划绿地时保持和改善整个城市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城市。这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6 结束语

综上,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新的机遇。为当前国土空间指引下多规合一的空间体系优化提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面的专项支撑,更能够为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同时为整个城乡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撑平台,逐步推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朝向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规律和人民绿色需求的更高品质和高质量目标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绿地准则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