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2021-12-07 13:49王炳斐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产大豆农户

王炳斐

(柞水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陕西 商洛 711400)

1 商洛大豆生产现状

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土壤以新积土、褐土、黄棕壤、山地草甸土为主,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及优越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大豆的生产。本市具有食用大豆、豆油、豆腐、豆芽、豆瓣酱等豆制品的传统习惯,各县区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玉豆间作、水平沟、垄沟等种植模式,大豆种植没有像小麦等作物有相关扶持政策。农户凭老经验习惯传统种植,技术不规范:多数是以一家一户种植,面积比较分散,不易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因而产量低:缺乏优质高效品种,豆类产品加工停留初级产品的粗加工上,加工滞后,附加值低。

2 商洛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积极性不高

一是单产减少、价格较低。目前主要原因是调查户选用优质种子,所以价格较高;人工费用日益上涨;大豆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根据土壤墒情等条件有一定的变化,农户随意施肥或者不施肥都会影响产量;受气候影响,7月份进入雨季,气候较为湿热,降水较多,容易引发灰斑病等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致使大豆售价低;加上近年来高产作物的不断扩张,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小,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认识不足,管理粗放。农户习惯凭老经验来种植,对新技术新品种转化运用慢,栽培技术比较落后,除少数应用水平沟、垄沟栽培技术外,大部分大豆生产处在传统技术上;管理水平粗放,农民科技意识淡薄,防治病虫害不及时,随意施肥或者不施肥,肥料利用率低;机械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配套的高产技术应用还不到位,严重影响本市大豆的生产发展。

2.2 科技含量低,产值难提高

一是缺乏优质高效品种。商洛市农户对大豆新品种引进、试种存在观望心理,新技术转化应用慢,自留种现象普遍,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杂乱,缺少抗病、抗倒性。大豆以夏播品种为主,春播品种主要依靠引进;生产中往往会出现越区种植,混种混收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大豆的产量、也导致了大豆品质差、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经济效率低等;高产优质品种大豆的种植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高脂肪和高蛋白质含量的品种少,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二是栽培技术不规范。大豆种植多以户为单位进行种植,种植面积大多数比较分散,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少,难于形成规模、标准化的大豆生产,只是一种简单的自产自给形式,导致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大豆产值难以提高[1]。三是加工业滞后。大豆加工多数处于小作坊模式,中小豆制品企业从事大豆初级的粗加工,如豆腐、豆干、豆皮、豆豉等;深、精加工产品,如豆油、豆奶、浓缩蛋白等比较滞后,豆制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现代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制约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2.3 政策扶持不到位,风险抗御能力弱

大豆富含高蛋白和油脂,在食品中的地位不亚于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但因为大豆在粮食种类分类上存在缺陷,享受不了国家的粮食扶持政策,得不到粮补;高价买豆种,低价出售豆,极大地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目前农资市场和大豆营销渠道不畅,农户处于不利地位,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大豆的生产地位也没有受到重视,一些惠农方针和政策也没有普及到大豆生产上。从事大豆加工、良种繁育体系的企业等大豆生产经营主体没有相关优惠扶持措施,所以本市大豆生产发展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 商洛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

3.1 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一是示范推广新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充分利用示范基地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向农民大力推广应用垄沟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等先进栽培技术,使农民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提倡适宜区域规模种植,带动大豆产量提高和效益增加,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益。二是科学管理。改变农户“粗耕、粗种、粗管、不施肥、少施肥”等传统种植观念,引导农民科学耕种、施肥和防虫。

3.2 依托科技,提高产值

一是培育和引进优质高效品种。有效开展生态育种和抗性育种,突出品种的高产性、抗病性、抗倒性,同时不断地引进和选育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增强品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大豆流通过程生产企业的监管,依法打击违法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二是建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开展栽培技术及节本增效技术的集成研究,提高大豆产量水平,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本地高产栽培的相关种植配套技术,农技部门进行技术推广和示范。建立大豆生产基地并搞好高产示范,形成规模化生产;改变本市大豆生产的分散性、种植的随意性。注重培养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带动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使优质大豆生产形成规模,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大豆产业不局限于原粮的生产,是生产、销售、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环节构成。本市在抓住传统豆制品加工生产的同时应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规划布局豆腐、豆干、豆皮、豆酱等传统的大豆制品,进行产业化生产,同时应深入挖掘大豆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积极引进大豆精、深加工企业,促进大豆类黄酮物质、蛋白质等的合理开发和应用,延伸产业链引入加工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打造“一村一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以“特色促发展”。

3.3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首先建立和完善大豆产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多渠道增加大豆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一方面要积极将大豆和其它高产作物一样纳入良种补贴范畴,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和技术人员投入,为大豆科研和产业开发提供坚实的保障,形成以“科技带动产业”的局面。其次通过小额贷款、政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从事大豆生产经营及科研实验推广的企业、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大豆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

3.4 提升市场竞争力

利用本市的区位优势,按照企业拉动、科技助力、规模推进的方针,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大豆产品,同时搞好大豆系列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产大豆农户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