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探索“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21-12-07 18:59王恒顾城天刘冬梅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节能与环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川省补偿生态

文_王恒 顾城天 刘冬梅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山”论形象地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比喻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找到了转化之机、统一之法。找到将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效益的路径,就能在“两山”之间架起桥梁,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转型。四川省作为长江、黄河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筑牢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持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宏观层面四川省“两山”转化典型做法

1.1 切实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四川省积极做好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治理,全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19处,总面积约11.35万km2,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3%,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地保护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2016年,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201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9.6%,高出全国平均16.64个百分点。通过全力保护好自然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发挥生态溢出效应和资源再生功能的坚实基础,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优质的“生产资料”。

1.2 通过合理规划腾出环境容量

四川省共有56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数量居全国第一,面积占全省60%以上。划定14.8万km2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省总面积30.5%。明确以甘孜、阿坝两州为主体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大小凉山地区不考核GDP,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等绿色产业。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三线一单”编制,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并确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促进绿色发展,既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 “立禁区”,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通道”“划跑道”。

1.3 大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累计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4个、园林县城6个、园林镇3个。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除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外的18个市实现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省4.6万个行政村中有近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保洁员,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垃圾处理机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接近70%。通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才在四川就业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4 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在高效清洁节能锅炉、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等优势领域,形成成都、自贡两个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拥有东方电气、华西能源、环能科技等优势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创建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四川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2 具体实践层面四川省两山转化典型路径

2.1 产业带动型

以原有生态产业基础为抓手,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贯通,打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全域产业链,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例如,阿坝州九寨沟县打破过去景区独大、县城和其他区域滞后的两极分化局面,依托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精深加工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浪漫赏花游、水果采摘游等消费新模式;建设“飞地”产业园,在生物科技、药材精加工、文创工艺品等方面持续提高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演艺集群中心”“冰瀑节”“涂墨狂欢节”等知名节庆活动,塑造“九寨熊猫”文化品牌;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的全域产业链,构建“处处都是景区、村村都是景点、人人都是风景”的全域九寨格局,带动生态产品消费升级。

2.2 产品销售型

注重发挥本地特色农产品、药材、林产品、畜牧产品优势,培育种养、加工、销售、科研产业链体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的生态产品品牌, 建立消费者认知度,做大品牌“无形资产”助推生态产品销售增长。例如,南充市西充县曾经是是川东北典型的农业小县、省级贫困县。自2008年起,西充县将“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作为发展目标,走上了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在有机食品规模化、标准化方面,西充县已建成标准化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0个,加快建设有机农产品研发中心、有机农产品交易中心、有机农业地方标准制定中心。大力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3种标准化施肥技术,确保有机食品安全。在品牌化建设方面,西充县现已建成以“好充食”为区域品牌的“区域品牌 + 产品品牌”的双品牌体系,培育出丰源禽蛋、葵花鸡、莲花茶、航粒香大米等一批特色有机农产品商标品牌 6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其中“充国香桃”“二荆条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西充黄心苕”荣获 2018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国内外,有机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

2.3 生态溢出型

通过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厚植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催生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高端人才集聚,带动区域地块土地升值。例如,四川天府新区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推行全域森林化建设,逐步构建“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森林生态绿化体系布局。天府新区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把城市建在公园里,把组团嵌在绿地中,切实提升生态空间的生态价值,吸引了优势企业聚集,目前已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5000余家。在天府新区核心区域成都科学城里,已引进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引进紫光集团、商汤科技、海康威视等80余家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新经济浪潮开始在这里蓬勃发展。良好的环境是城市汇聚要素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天府新区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带动大批高新企业入驻,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落户安家就业,进而带动区域板块价值的升级,使天府新区的土地价值明显提升。

2.4 生态补偿型

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提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与生态受益地区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生态保护者收益,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省市内部生态补偿机制等。例如,纵向生态补偿方面,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甘孜州白玉县、色达县获批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5个试点县均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突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横向生态补偿方面,四川积极探索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与贵州、云南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成为首个在长江流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三省每年共同出资2亿元建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同时四川正逐步实现省内流域补偿全覆盖,印发《四川省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19年安排省级资金12.36亿元用于对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相关地区进行奖励,实行“先预拨,后清算”的资金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各市州的积极性。

2.5 权益交易型

以发展生态产品交易为核心,围绕生态产品转化的市场化机制,包括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等,不断开发生态产品、生态金融产品,探索形成多样化的生态产品权益交易价值实现途径。例如,成都市于2020年4月印发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了“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通过搭建公众、小微企业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参与平台,通过创新消纳方式,以碳的属性推动环境资源向资产转变,实现“生态有价”。目前,“碳惠天府”机制的各项重点任务正有序推进。未来,市民可以用自己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产生的个人碳减排量,以及在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消费获得的减排量,在“碳惠天府”平台上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兑换碳积分奖励,并获得有趣且实用的绿色商品和服务。而企业可以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碳资产管理水平,来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相应方法学,科学核算项目碳减排量,并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与有碳中和需求和意愿的购买方进行交易。

猜你喜欢
四川省补偿生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疫情下的补偿式消费 引爆宠物氪金新时代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解读补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