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业信息

2021-12-07 08:48
模具工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压机增材机床

[导读]1~5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2.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1.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2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出口额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出口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44.9%。

数据统计

1~5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5月,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30%,利润总额由前两年的亏损转为盈利。亏损企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收窄9.7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亏损面收窄12.0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52.9%,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3.7%。规模以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25.3万台,同比增长48.8%。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8.5万台,同比增长19.7%。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5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体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额1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2.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1.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2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出口额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出口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44.9%。

1~5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1~5月,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8.9个百分点,相比2019年,两年平均增长9.9%;5月增加值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8.9%。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7.86%;利润总额0.63万亿元,同比增长56.8%,两年平均增长14.86%。

6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4.3万辆和201.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5%和12.4%。

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5.5万辆和15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1.1%。分车型看,轿车产销分别完成73.2万辆和72.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8%和11.8%;SUV产销分别完成72.3万辆和74.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9.3%;MPV产销均完成6.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21.5%;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5%和11%。

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8万辆和44.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3%和16.8%。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3.7万辆和39.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0.8%和20.2%;客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1%和23.5%。

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分车型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万辆和21.1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5%和1.1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4辆和272辆,同比分别增长4.3倍和2.3倍。

国际资讯

日本机床订单上半年实现三年来首次增长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公布的1~6月机床订单金额为7 021.22亿日元,同比增长71.2%。1~6月,日本内需同比增长33.4%,为2 114亿900万日元,外需同比增长95.1%,为4 907亿1 300万日元,均为3年来首次增长。

6月日本机床订单金额为1 321.16亿日元,同比增长96.6%,连续第8个月增长。这是自2019年3月以来,时隔27个月首次突破1 300亿日元。日本国内需求增长91.5%至447.46亿日元,外部需求增长99.3%至873.70亿日元。

3YOURMIND为美国海军提供按需分布式制造

7月7日,德国柏林3YOURMIND宣布与美国海军信息战中心合作开发无缝数字化生产工作流程,支持分布式制造。双方将利用3YOURMIND软件平台和增材制造建立特定的3D打印数字线程,为美国海军信息战中心提供不间断警戒、自适应响应和卓越工程。

作为与海军合同的一部分,3YOURMIND将贡献Agile ERP和Agile MES软件产品建立一个响应迅速、可通信且安全的3D打印机网络。Agile ERP模块可自动执行定价、生产建议和有关3D打印订单管理的常规业务流程,而Agile MES模块可优化增材制造生产链中的调度、透明度和质量保证跟踪。

3YOURMIND将与美国海军信息战中心合作开发具有知识管理服务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立即获得可靠信息,分布式制造是向舰队交付所需零件的关键,能传达对特定零件的需求,安全地传输相关制造数据,并在全球任何地点监控生产。

行业观察

2023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7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2021年版)》)的意见,目的是为继续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

《建设指南(2021年版)》提出,到2023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制定术语定义、通用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人才等基础共性标准15项以上,“5G+工业互联网”、信息模型、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标准40项以上,面向汽车、电子信息、钢铁、轻工(家电)、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标准25项以上。

到2025年,制定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需求等标准100项以上,基本建成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并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工信部四大举措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工信部实施以下四大举措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战略谋划。牵头编制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智能化、网联化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不同自动驾驶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愿景目标。搭建多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和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各方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提升创新能力。组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聚焦车载基础计算平台、车用操作系统、激光雷达、汽车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力量,开展上下游联合攻关,组织搭建基础地图、数据交互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完善标准规范。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启动5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积极加强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协调。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指南、软件在线升级、网络安全等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监管。

四是推动测试应用。发布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动全国开放3 2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00多张测试牌照,支持多个地方开展载人载物示范,积极探索可行商业化模式。

区域报道

深圳完成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7月18日,深圳市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成。38名考生参加本次认定,其中三级(高级工)30人,四级(中级工)8人,均来自于智能制造、自动化、机器人企业或相关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次认定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组织实施,作为深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机构,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指导下,成立以行业组织专家、院校专家、协会会员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机器人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

深圳市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由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办公室对等级认定的方案、资格审核、题库建设、考务安排等全程监督,确保等级认定工作规范、公正、有序、安全。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

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的方针,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围绕“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方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

大会构筑论坛会议、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四大内容板块,通过矩阵式演绎热点话题,会展联动呈现前沿技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人才集聚与产业落地,助推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设

本届大会汇聚了60多位国内外院士、150多位企业负责人,线下参展企业超过300家。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数字化只是“基础”,真正实现转型需要在数字化基础上完成流程再造和观念转变,“数字化转型需要理念先行,通过解放思想实现观念的转换,建立互联网思维,建立数字化思维。培养未来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都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和推进。”

湖北省增材制造技术职业教育联盟成立

7月9日,湖北省增材制造技术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增材制造技术全产业链高端论坛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召开,集30多家学校与企业共同拟定,成立“增材制造技术职业教育联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非凡士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副理事长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26家学校、企业为联盟会员单位。

联盟以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增材制造技术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开展专业共建、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学生培养、产教研合作为宗旨。联盟的成立为职业教育与增材制造技术的产教融合打通了通道,奠定了基础,更为加速促进增材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联盟成立后,来自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代表围绕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前沿、三维测量技术应用、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光固化3D打印技术、逆向工程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增材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交流与探讨。

宁波模具新材料与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

近日,宁波模具新材料与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宁波乃至长三角模具产业发展需求,以突破产业急需的关键高端材料与先进技术为首要任务,在应用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宁波模具新材料与先进技术研究院由中特泰来模具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发起,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CAD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中信特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和高校机构共同建设,投资预算近5亿元。

研究院将坚持“集成集优高点定位、市场主导两链协同、资源开放服务共享”的原则,由国内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的顶尖专家团队领衔,聚焦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五大方向共13个领域、宁波模具行业24个“卡脖子技术”应用研究和上下游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努力打造模具新材料和模具“卡脖子”技术的创新基地、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及高技术新产业的孵化基地、产学研社会化合作的开放式平台。

“运载火箭关键承力构件制造成套装备与生产线应用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7月14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运载火箭关键承力构件制造成套装备与生产线应用示范”课题在上海通过工信部产发中心组织的评价验收。

课题牵头单位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了示范线核心装备——可控气氛精密热处理柔性生产线的研发。科研团队攻克了可控气氛精密热处理装备多梯度精确控温、柔性传动、保护气氛精确控制、中央总线控制、高可靠性保障和快速冷却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可控气氛精密热处理柔性生产线并经过批量生产验证,实现了航天型号产品承力构件精密热处理连续柔性自动化生产示范应用,为航天企业提供了国产精密热处理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模板,促进了运载火箭关键承力构件制造装备柔性自动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2021塑性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暨锻压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6月28日,2021塑性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暨锻压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主办,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

此次论坛共邀请了9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嘉宾做主题报告,从优质制造跨越到塑性加工各细分领域的智能化进程以及行业标杆企业的智能化实践,内容丰富、案例详实,对塑性加工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及企业锻压新技术新装备的优化升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次论坛以塑性加工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为主题,链接国内企业的智能化发展实例,为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深化塑性加工行业智能制造科研与生产的交流合作,推动塑性加工行业的智能制造进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锻造型智能六面顶压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黄河实业集团申报的“锻造型智能六面顶压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经河南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审核,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

该项目开发了液压缸压力大于110 MPa的锻造铰链梁六面顶压机,设计了整体式锻模,实现了铰链梁的一体化模锻成型,解决了铸造铰链梁强度低、结构复杂等问题;针对影响六面顶压机装配精度因素众多、相互耦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公差的压机装备加工精度预测方法,提高了征集装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元法的疲劳破坏分析方法,解决了金刚石六面顶压机铰链梁受变载荷作用下易出现疲劳破坏难题;优化了顶锤、垫块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提升了压机工作的稳定性;研制的电液集成控制系统,具有同步、对中及稳压控制精度高等特点,满足了大型六面顶压机自动化控制的要求。项目产品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在锻造型智能六面顶压机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压机增材机床
汽电双驱引风机电机故障条件下背压机控制方式的研究
基于损伤力学的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粉末增材在飞行器发动机的应用及挑战
第11届武汉国际机床博览会
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
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展开幕
JM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博览会
静态高压国内外最新进展
辊压机 “塌仓”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机床与液压》投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