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模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实践创新

2021-12-07 08:48陈金凤杨国星
模具工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模具京津冀国际化

苏 越,陈金凤,杨国星,李 扬,周 京

(1.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 言

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等工作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模具专业国际化人才需要熟悉欧洲、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模具行业标准与规范,熟悉国际行业惯例,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应用能力,具有工匠素养及国际交流能力。目前国内高职模具专业在教学理念、实训条件、教师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均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和技术要求的迫切需要。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专业为主,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外引内联”的方式开发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解决传统人才培养与国际化人才标准不接轨的问题;采用“双引双培”的方式培养了国家级技能大师,打造了国际化教学团队,解决了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共享共建”的方式建立了国内首个GF加工方案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实训基地,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解决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研究成果不仅带动了学院专业群整体建设和发展,也在同类院校进行宣传推广,出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企业培训中广泛使用,得到企业的认可,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通过鲁班工坊与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1 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的主要内容

(1)“多元整合、对接国际”开发了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均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如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广泛应用于北美、澳洲、英国的CBE模式、中国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等,各有特色及优点,这些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比较先进,但不能完全照搬,在学习、引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

通过对涉外模具企业调研发现,模具国际化人才与传统模具人才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各个国家模具行业都没有统一的模具行业标准,主要以大型企业的标准为主,因此模具具备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企业特征。出口模具订单都会直接使用外方的原版技术资料和质量标准,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读懂并理解这些资料的能力。

出口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中方的技术人员和外方技术人员会有多次、长时间的共同工作,还包括大量的网络沟通、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而这期间通常不会安排专门的翻译人员,这就要求出口项目相关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口语能力。

模具维修、调试人员需要长时间进行国外的技术服务,这就要求派出去的人员技能要出色,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适应长时间国外生活的各种压力。

国外企业同样也对模具专业国际化人才求贤若渴,因为他们作为采购方,必须有人熟悉中国的市场、国情、中方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政策,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分析整理模具国际化人才所需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素质要求。同时分析涉外企业人员晋升历程,构建了国际化模具人才职业素质递进模型。根据国际化人才素养递进模型开发了模具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双语国际化教学标准在国外得到应用,国内外具有通用性,在国内高职模具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得到了推广,具有实用性。

(2)“外引内联、课证融合”开发了国际化专业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构,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借鉴了大量的国外教材和技术资料:《机械制造工程基础》(《Fachkunde Metall》)[德]约瑟夫·迪林格等著、《简明机械手册》(《Tabellenbuch Metall》)[德]乌尔里希·菲舍尔等著、《模具、工装夹具制造实用技术》[德]E Kaller等著、《日本米苏米(Misumi)模具标准件手册》、《日本盘起(Punch)模具标准件手册》、《日本三协(Sankyo)模具标准件手册》、《美国DME模具标准》、《美国NAMMS模具制造标准》、《德国Audit模具制造标准》、《德国大众模具标准》、《美国通用模具标准》等,与瑞士GF职业学院合作开发《高速精密加工》等系列专业教材。课程整合了国外企业职业资格证中的岗位规范,补充了专业外语的运用能力,形成了国际先进标准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个平台两个方向四个核心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形成基于互联网+课堂教学的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3)“双引双培、双师双证”培养了国际化师资队伍。通过引进瑞士、韩国等模具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引进有海外背景或有外资企业工作经历的双语人才,提升了教师双语能力。筹建境外师资培训基地,多名教师参加境外培训;以团队方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境内、境外合作院校和企业进行学访交流和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水平,打造模具专业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学院目前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确定每年的人才引进计划,有计划地引进数量适度、质量优良的双语教师。专业课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强化,以取得BFT证书。

(4)“知名企业、国际认证”打通了国际化企业的就业渠道。为了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学院作为“GF加工方案——职业院校智能制造联盟”倡导者,率先与瑞士GF集团、德国卡尔蔡司集团共建校内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示范性实训基地。基地由学院、政府、企业三方出资,共同投入,引进国际尖端精密加工智能制造系统和教学资源。基地充分“共享共建”,兼具教学实训中心、精密模具智能制造中心、模具专业师资进修中心、企业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社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新技术展示交流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广泛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育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专业就业水平与区域经济服务支持能力。

2 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的主要成果

(1)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推广应用情况。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作为“十二五”期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项目,同时入选教育部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后对国内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基于发达国家标准培养国际水平模具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项目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国际合作“鲁班工坊”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推广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来自南亚5国的14名职业教育官员及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官员研究班来访,并表达了愿意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愿望。拓展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亚、非洲等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2)提升区域经济服务能力。学院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京津冀模具职教集团,职教集团由65个理事单位组成,包括京津冀三地模具协会、三地院校及训练(培训)中心24所(个)、三地企业及科研院所38个。助力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协同发展,国际水准的教学资源通过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在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进行推广。

充分利用模具专业国际化师资和实训基地的优质资源,为京津冀区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民族品牌,企业技术升级过程中遇到了高速精密级进模替代传统单工序模的瓶颈。手表机芯零件高速精密级进模技术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在研发过程中,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与海鸥表业集团技术人员深度合作,承担了大量模具核心零件的加工任务,完成10副模具的开发任务,填补了此类模具的国内空白,并分别在2018年、2020年获得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精模奖”的一、二等奖,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此奖项的院校。

3 结束语

针对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国际都市对模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其创新性地融入人才培养各要素和全过程,构建了模具专业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模具京津冀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欢迎订购2020年《模具制造》合订本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熔断型端子压接模具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