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中职生

2021-12-07 03:36冯勇勇
中学生天地(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本班职高职校

策划_ 本刊编辑部 统筹_ 钱梦佳 竺胡冲

学生记者_冯勇勇 翁紫宜 陈志将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中考就是一道分水岭,把学生分流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上。

一条路是去读普通高中,未来有机会考上好大学,会有理想的出路。另一条路是去读职业高中。许多人说,这是一条没有光明未来的路。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话筒递给中职生,他们有许多话要说。他们说:“早该撕掉中职生身上那些被误解的标签,如今的职业教育早已突破了你们的想象!”

抵达理想彼岸的另一条路

去职高的  都是将来  读不了本科的  差生!

黄卓颖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8级“中本班”学生,就读职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目前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三年前的夏天,初中毕业生黄卓颖的中考分数比自己期望的差了一点,但摆在她面前的仍然有不少选择:可以读慈溪市浒山中学,一所省一级重点高中;可以读慈溪市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一所名气不小的私立学校。但黄卓颖的心里还徘徊着一个选择,离开慈溪,去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上学。

黄卓颖很少和职校学生接触,在她的印象里,“考不上高中”“比较社会”“爱打扮不爱学习”是很多职校学生的标签。真正让她在重高和职校间犹豫不决的,是初中班主任在教大家填中考志愿时提到的一个班级——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本班”,即“中职本科七年一贯制”,也称“3+4”,3年职高加4年本科。进入“中本班”的学生在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3年后,通过考核可以直接进入浙江师范大学就读。

这对黄卓颖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她在心里做了几番盘算:自己的成绩中等偏上,在重高里苦学,能考入浙师大的几率并不比读“中本班”高;古筝十级,拥有拉丁舞才艺的基础,读学前教育专业也挺适合的。黄卓颖把自己的思虑告诉了妈妈,卓颖妈妈担心这个从未听过的新政策是骗人的。几番奔走教育局打听后,了解到“中本班”并非虚言,且这一年面向全省只招收40人。尽管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卓颖妈妈也看到了这个班级对孩子成长的友好性。

得到父母的同意后,黄卓颖只身前往杭州。入读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后,她发现职校生活和想象中的是如此不一样,繁忙、有趣、充实这些词汇都形容不过来。“中本班”的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还有钢琴、跳舞、绘画等艺术课,中午可以参加社团活动,下午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钢琴、舞蹈的练习。与普高生、重高生紧凑的学习安排不同,她们常常早上7点半到教室,晚上10点熄灯就寝,黄卓颖笑着说:“老师说我们是同龄人中睡得最多的人,睡眠质量好,很幸福。”

因为比同龄人更早地确定了专业,“中本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专业技能。黄卓颖喜欢每一门艺术课,一群女孩子聚在一起练琴、跳舞、绘画,互相鼓励,从一开始的弹琴断断续续,劈叉劈不下去,素描线条都画不直,到后来能够完整地演奏一首曲子,完美地排练一支舞蹈,轻松地画出一整幅画,大家彼此分享经验,朝幼儿教师的方向不断努力,绽放自己最美好的芳华。

“中本班”学生最终要面对的不是高考这座独木桥,而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双重考验。因此除了专业课,她们对文化课也十分用心。由于“中本班”的招生要求,班里的学生都是以不低于中考成绩总分85%的优异成绩考进来的,在文化课的比拼上她们丝毫不落下风。一次语文模拟考试中,她们取得了全省平均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黄卓颖坦言:“很多同学晚上回到寝室里还拿着作业本,向其他人请教问题。”这和她印象中的职校风气截然不同。

很多人在谈及职校教育时,总是认为职校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不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黄卓颖发现,班主任每次批改完作业都很晚,常常在熄灯前发很长的语音对作业进行点评。学生上交视频作业后,班主任还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每个视频,细心指出学生在几分几秒的不足之处。

“中本班”没有周考、月考。在不被考试推着走的日子里,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见习、实践,触摸到生活本来的模样。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为“中本班”安排了为期3天的幼儿园见习活动,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结对观察,与小朋友们一起读绘本;在最后一个学期,还会进行无声试课——本该是大三、大四学生才会做的事情,她们在高中就能达到很高的完成度了。

在轻松团结的氛围里,黄卓颖和同学们对班级产生了极强的集体归属感。她们带着脚伤,却依旧在运动会上奋勇拼搏;在高职考前3个月才接到专业课考试的通知,集体奋战3个月,最终所有人都成功考上浙师大。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她们依旧是一个集体。

回首一路风景,黄卓颖在“中本班”渐渐从一个不善沟通、小心试水的普通中学生蜕变成自信成長、名列前茅的耀眼领跑者。她在学习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淬炼能力,不再执着于“我能不能做好”“做不好会怎么样”这些问题,而是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付诸行动,肯定能做到”。她可以熟练地弹出一首曲子,也可以优美地跳出一支舞蹈;她能够大方又亲切地与人交流,也能够自信而称职地担任合唱团团长。亲戚们从一开始的质疑、担忧转为后来的肯定、赞赏,曾经的同学也投来羡慕的目光,黄卓颖把这条路走得十分漂亮。

职校生活已经落下帷幕,对于未来,黄卓颖已经有了一番规划。“询问一下学姐,把社团、选课等先了解起来,然后准备英语的四级考试。”在进入大学之后,黄卓颖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个高中的同学,虽然走过的道路不同,但她们最终都抵达了理想的彼岸。

中职生的升学方式:对口升学、高职单招、五年制高职(3+2)、全日制自考助学升专科/本科、普通高考、免试升学、留学、普职融通、艺术考试等。

从“落榜少年”到“世界第二”

上职业学校  没面子、  没票子、  没路子!

杨应政

高中毕业于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曾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荣获银牌,是浙江省唯一一位获奖的高职学生。目前为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

2019年的春节,每一户人家都洋溢着团圆的喜庆气氛。而在凛冽寒风的包裹下,19岁的杨应政在大年三十赶回家,匆匆吃了一顿年夜饭,睡了一觉,便踏上了回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技能队的路。

经过省赛、国赛的厮杀,杨应政来到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现场,并在“管道与制暖”项目比赛上收获了一枚举足轻重的银牌,这也是目前中国在该项目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从一个自小喜欢把家里的电器拆了又装的男孩,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亚军,杨应政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中考分数出来后,他的文科成绩比理科差了一大截。两位数的语文和英语成绩让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坐在教室里记记背背,“我读书也读不出什么来”。

填报中考志愿时,他通过宣传单了解到了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会更注重專业技能的培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专业、学习专业知识。虽然自己的分数足够上一所普通高中,但杨应政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义无反顾地在所有的志愿栏上都填上了职业高中,不给自己一丝后悔的机会。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气专业的日常学习是轻松快乐的,专业课上有很多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在杨应政和同学们眼里非常新奇。他们可以上手操作一台正在轰鸣的机器,也会发现自己正在学习的CAD编程可以应用到红绿灯、电梯等公共生活设备的方方面面,所学即所得的方式激发了他极大的学习兴趣。

刚进入职高时,当初中同学问起杨应政去了哪所学校,他总有点说不出口,似乎觉得说出来,下一秒自己就和别人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但学习了一段时间,杨应政便已经能坦然讲出自己的学校,他从心底里觉得职校挺好,很适合自己。

杨应政觉得自己的状态比初中时好了许多,但他也意识到这离自己刚进学校时定下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学好技能,将来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拥有一份好工作。

在学校里,杨应政有个最想去的地方——实训室,那里可以进行各种专业仪器的操作实践。但实训室对普通学生并不长期开放,直到高一的一次家访后,实训室的大门才正式向杨应政打开。

班主任在家访时了解到,杨应政的父亲从事电器维修工作,杨应政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拆装家电,便邀请他加入学校的技能队。“老师告诉我比赛获奖有奖金,还有被保送到杭州机电类学校的机会。”杨应政对升学仍然有渴望,不甘心让自己的学历止步于职高。这足以吸引他加入技能队。

在这里,杨应政见识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精密的设备、娴熟的技能,队友们不分昼夜地攻坚克难。为了学到更多专业知识,杨应政留在了技能队。

但他的比赛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计算机数据与恢复”项目时,因为失误错失了晋级机会。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杨应政选择继续留在技能队,并把比赛项目更换成“管道与制暖”,再次积蓄能量。

临近职高毕业,杨应政通过了省赛的筛选,有资格参加国赛的比拼,这场比赛的优胜者可以代表国家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但在国赛时,杨应政运气不好,抽中了一号工位,因为紧张产生了重大失误,没能取得好的名次。

带着遗憾离开职高进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后,杨应政参加各种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机会也再一次垂青这位努力的年轻人。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老师找到他,希望他再拼一次,杨应政决定再次出战。

“管道与制暖”比赛项目要求很高,精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角度误差为1度,水平垂直度误差为0.5度。为了形成肌肉记忆,杨应政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副训练手套,多少次练到手臂肿得抬不起来,在最后备战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他仅仅休息过半天。他背负着压力稳步前行,最终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大放异彩,夺得宝贵的银牌,还收获了50万元的大赛奖金。在这条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的道路上,他终于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杨应政很快收到了全国各地伸来的橄榄枝,长春、上海、重庆等地的职业技术学院都想聘请他去做老师,并且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吉人,杨应政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他想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家乡的管道业。

如今的杨应政,已成为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一名老师,除了上课外,还负责指导学生训练,备战下一届世界技能大赛。“我能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技术教导学生,这种感觉挺好的。”

“职校生照样有出路。”从刚进入职高时羞于谈及自己的学校,到加入技能队发现广阔舞台,最后逐梦喀山,收获鲜花与荣誉,杨应政对自己的经历充满骄傲。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竞赛在47个技能门类中设定了国际标准,内容涵盖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

《2020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 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就业率基本稳定,分别保持在90%和70%以上;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有所增长,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来自中职生们的自白

张加洪(就读于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我现在可能是个四处奔波的打工仔,也可能是待在家里挖地种田的农民。如今,职业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学习到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让我从云南德宏州芒市团坡村这个偏僻农村走出来,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让我有了许许多多有关成长的选择权……

王思玥(毕业于桐乡市卫生学校):

当年由于理科拉胯,我的中考分数没能够上普高招生分数线,最终我进了一所职业学校——桐乡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卫校的大多数课都是专业课,我不擅长的数学成了副课。专业课更注重于记忆和实践知识点,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期末考班级排名可以排到第二,这对于以前初中在班级排名中下游的我来讲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曾经在班里很少说话的我,也被老师发现了闪光点,让我做了专业课的课代表,推荐我去参加知识竞赛,后来我还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些荣誉都是学生生涯的初体验!在卫校,我渐渐找回了失去的那份自信心。

很多人觉得职校风气差,作为过来人,我真的想为职校正名!我们学校每天都会有两次寝室的卫生检查,出入校门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学生进出校门一扫脸,家长就会收到短信,同学们为了日后更好地发展都在认真学习技能和知识。

初中时我在语文卷子上看到过一段话,至今印象深刻——“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葛城毅(毕业于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中学):

刚进入职校的时候,我挺自卑的,身边的人一听到“职校”两个字总会向我抛来异样的眼光。因此我在学校里也带了点自暴自弃的想法,但当我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比我出色时,便有了和他们比一比的冲动,我不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名。渐渐地,我当了班长,成了学生会里的干部。我学到了许多专业技能,商务英语水平飞速提升。我想,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我们这些读“3+2”的学生刮目相看。

张轩祺(就读于杭州市人民職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本班”):

首先不可否认,在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不是唯一的升学途径,职高的师生不存在很大的教学压力和学习压力,因而在日程安排和教学进度上就会比较轻松,这也意味着大家会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职高也并非如外界传闻的那样,都是混日子的同学。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优秀上进的同学——有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和几位同学独立策划一整场精彩节目,同时自身专业文化课都很强的学姐;有舞蹈团健美操齐上阵拿了很多省市奖的同学;也有说着丝毫不逊色于高考生的流利英语的辩论赛选手……

普高不一定代表高枕无忧,职高也不一定代表轻松或堕落。繁多的比赛活动事宜,确实短时间内加强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上台的表现力。但平心而论,和普高同学比,我们很少有整块的时间去沉淀自己,在思想的深度、广度和文化修养上,我们还需要加强。

应双兴(毕业于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因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在初三下学期我没有参加中考,提前进入了职校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我这届是我们学校最后一批不用参加中考就可以进职校的学生)。

我们专业的课程以练习为主。舞蹈、普通话、声乐、视唱、素描,没有一个能偷懒。声乐老师会一对一给我们辅导、纠错。钢琴老师据说是区里教研组的组长,经验非常充足,把零基础的我教到能够完整弹下十级的谱子。

通过三年的学习,我在技能考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等到文化课高考时,和所有高考生一样,我们几乎都拼了命地学数学语文,屁股一天都不离开凳子一下。因为本身的基础不是很好,压力很大,脸上的痘痘一颗接一颗地冒出来。

或许在别人眼里,职校生在学校里蹉跎时光、不学无术,可是对我们而言,职校是一次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曾经的我们,哪敢想考上浙师大这样的大学,但如今我们确确实实考上了,我们专业考上本科的人数还占了全省学前教育单考单招名额的四分之一。

“出彩人生,从此开始。”这是我们学校的口号,我们都应证了这句话。

对话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Q=中学生天地 A=方俊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Q:现在仍有不少中学生和家长认为职校是“差生”的归宿,除了大众认知范围内的上职校学技能,您认为职业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A: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是实现教育普惠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职业教育绝不是“次等教育”,职业院校也不是“差生”的归宿,与普通教育相比,二者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不存在高低之分。在我看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达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的,就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

Q:您建议进入职业学校的中学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涯,适应如今的职业教育?

A:职业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学校的中学生,同学们应努力做到:

1.坚定信念、锤炼技能。未来社会是技能社会,技能与学历同等重要。作为职校学生,更应坚定职业信念,钻研专业知识、掌握扎实技能。古往今来,多少能工巧匠凭着深厚的技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要练就过硬本领,便能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在岗位上出色出彩。

2.匠心逐梦、勇于创新。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是“造饭碗”的教育。以匠心追逐梦想,以创新实现领航,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

3.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每一件中国制造商品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的付出。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更应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学习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贡献才能。

小编说

本期稿子的策划过程中,除了有中职生的声音,我们也和许多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交流了他们的看法。嘉兴一中的汪君晗同学告诉我说:“我对职校生的看法原来一直是‘成绩差,混日子。但是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了职校学生们的艺术作品展以及他们实习的照片,我的想法变了。我看着那些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突然想到,让我来做这些,并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其实他们和我们只是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这也是本期策划最想传达的一点,在政策的支持下,普高和职高都能让你们选择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人生道路千万条,不同的赛道、不同的前进方式,可以有相似的终点。

猜你喜欢
本班职高职校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的职校我的梦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