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赵淳生:研制『嫦娥』小关节的人

2021-12-08 13:12陈霖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3期
关键词:嫦娥月球电机

◎文/陈霖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不久前,他在央视《面对面》栏目讲述了如何研制超声电机,不少人才知道“嫦娥”探月工程背后的“超声电机”这个冷门领域。

“感谢你们对‘嫦娥三号’的贡献”

电机是用来带动部件发生转动的重要部件,有点儿像人体骨头之间的关节,用来带动手脚。传统电机利用铜线圈和磁场进行作业。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学者提出“超声电机”概念,后来日本人制造出超声电机,利用压电陶瓷进行作业。这可是机械工程领域革命性的改变,超声电机轻便、反应快、超低速,在传统电机无法触及的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

21世纪初,赵淳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2009年,中国正筹备“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因赵淳生在超声电机领域的贡献,有航天研究所找到他,想用他研制的超声电机来驱动和控制光谱仪。

“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有光谱仪,它是用来分析月表物质的。超声电机驱动和控制光谱仪的开合,决定其何时打开和关上,以及张开角度。赵淳生叫它“小关节”。

不过,彼时,超声电机在国内是全新领域,别说普通人,就算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人也未必知晓。“这是国家的任务!”赵淳生马上接了下来,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上哪儿去找月球环境来试验?

月球表面基本上是真空环境,赵淳生必须先模拟月球环境,才能确保超声电机适应极端环境。于是,他和团队研制出一套设备,将大气压降为10的负5次方,这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真空的环境之一。他还进行了极端环境试验,测试月尘、辐射等。

事实上,航天产品的加工体系极其复杂,出现一丁点问题都要“归零”——所有零件或部件都要检测。那几年,赵淳生和团队的李华峰、丁庆军等人反复试验了近200个超声电机,才提供了一批性能最优的TRUM-30A型超声电机应用在“嫦娥三号”上。

2013年12月14日晚,赵淳生守在电视机前,盯着直播——月球上,“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月球车正在移动。“玉兔”是中国第一辆月球车,上一个登月的人类探测器是苏联于1976年发射的“月球24号”。

对普通人而言,画面上是一辆月球车,然而,内行人都知道,这台车里有许多起着关键作用的零部件:比如,月球车上的红旗下方有个“光谱仪系统”,系统中就有赵淳生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体积比鸡蛋还小,重46克,却能自如驱动与操控光谱仪。

赵淳生记得,数天后,“玉兔”慢慢“睁开双眼”,其拍摄的月面照片特别清晰,包含了大量科学信息,其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共享。

第二年,“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给赵淳生团队写感谢信:“超声电机配合红外光谱仪完成了探测任务,感谢你们对‘嫦娥三号’做出的贡献!”

湖南农村的“赵氏孤儿”

20世纪20年代,湖南衡山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岳北工农会、岳北区农民协会在当地领导农民打土豪、反压迫。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这些农民运动给予高度评价。岳北的农民运动就爆发在赵淳生家乡白果镇,他的父亲赵振寰则是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1939年,赵淳生出生不到一年,赵振寰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很久之后,才有长辈告诉赵淳生:“你爹参加革命,牺牲了。”母亲悲痛交加,心力交瘁,得了重病,31岁便离开人世,赵淳生的弟弟后来也病死了。一名中共地下党员见赵淳生不容易,暗中资助他读书。

赵淳生很是争气,考上了衡山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内唯一有留苏预备生名额的学校。高中毕业那年,赵淳生因成绩优秀被选为预备生,但因中苏关系破裂,深造搁置,他被保送到南京航空学院(现南航)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后爱上了振动研究。毕业前,他入了党,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20世纪60年代,青年赵淳生发现中国的电动式激振器却依赖进口。这种仪器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仪器之一,可进行振动和疲劳实验,还能输送、筛分物料,用途广泛。“国家每年有那么大的需求,如果都依赖进口,要花多少外汇?”赵淳生决定自己研制电动式激振器。当时,法国的振动仪器很先进,中国从法国引进一些振动仪,赵淳生经常代表中国和法国谈判购买。一次,他发现翻译把“随机振动”译成“随着飞机振动”,便苦学法语,后来获得赴法深造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赵淳生开始了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进修,这所学校培养了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等著名科学家,后来他又到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每天泡在研究室,总因忘记时间被锁在大楼里。后来,值班员在锁门前一定要到他的实验室看一看,确定没人才关门。后来赵淳生获得博士学位,顺利归国,与家人团聚,也成了振动领域的专家。

1993年,赵淳生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时了解到超声电机,“能把它做得极小,甚至能进入人体血管”。他想回国开辟这片领域,“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成了他的毕生目标,也正因此才有了后面的研制、登月。

赵淳生说:“我们是第一个把超声电机用到月球上的国家。”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也随“嫦娥四号”登上月球。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而由这枚“小关节”驱动和控制的光谱仪获得月球背面的物质数据,标志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开启了新篇章。此后,赵淳生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也成为“嫦娥五号”、“行云二号”的1号和2号卫星、“墨子号”卫星、“海丝一号”卫星等的重要器件。

世界著名机械专家、德国工程院院士瓦拉舍克曾说:“在全球范围内,赵淳生领导的超声电机研究中心是这个领域最有实力的科研机构。”赵淳生写的专著《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是国内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在亚马逊上售价曾经达1136美元一册(约合7356元人民币),而且一书难求。

科学家搞公司,屡败屡战

在赵淳生心中,一项技术的归宿应该是“应用”,也就是让更多人受惠于这项技术,因此他想做“超声电机产业化”,甚至让全世界都用上中国的超声电机。

除了航天领域,超声电机还能运用到其他领域。赵淳生曾根据不同用途,制作出大小不一的超声电机。在研发部门,记者见到一台用于核磁共振的超声电机,这种成像装置不受电磁干扰,能精准带动针管插入病人血管;微型超声电机直径只有2毫米,用于肠道内窥镜,可供特殊药片沿肠道或血管到达病灶处进行治疗,几乎不伤及患者正常细胞……

2006年,一家公司找到赵淳生,提出一起搞产业化。赵淳生终于等到机会,当天签订合同。不过,对方公司提出签订协议书,确保他们能拿到样机及资料。赵淳生欣然同意,并将其研发的TRUM-60型超声电机及相关驱动器等所有配套技术交给对方。后来,这家公司凭借这项技术融资且申请了专利,发展得很好,却拒绝支付销售提成。赵淳生才知道上当了,一气之下将对方告上法庭。不过,将技术交给对方时他没有让其打收条,无法证明对方收到了技术和样机,官司不了了之。第一次尝试,赵淳生丢了专利,也丢了钱。

向记者回忆起来,这位老人很无奈:“我怎么知道要打收条嘛?在我们那一代,你借我,我借你,靠信任往来。做生意为什么不讲诚信?我真是搞不懂。”

赵淳生不服气,“湖南人的性格就是绝不放弃,我一定要搞成!”几年后,他又和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超声电机公司,赵淳生负责技术,对方负责财务及管理。但紧接着,双方的经营、运营理念出现分歧,企业再次失败。那时,70多岁的赵淳生意识到:“搞企业与搞科研真的不一样。”

在学生、助理眼中,赵淳生有点儿“一根筋”,太牵挂产业化这件事,一有机会就想抓住。“如果老头子申请个专利,拿钱买几套房,现在不早就发财了?但他不会,他对投资、赚钱没概念。可他想不到,商业和科研毕竟是两码事。”

“超声电机的应用范围太广了,时日不多,要抓紧!”这是赵淳生常挂在嘴边的话。大家心疼他屡战屡败、四处借钱开公司、打官司,却也不敢劝阻他,因为他们都记得20年前的场景。

2000年年末,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赵淳生被查出患有肺癌,被切除一块肺叶后不久,他又被查出患有胃癌,切除了2/3的胃。

史从云跟随赵淳生20年了,长期帮忙处理行政档案事务,在她印象里,大多数学生总躲着赵淳生,“他一见面就问‘实验做得怎么样了’,如果做得不好,他就直接批评,劈头盖脸的。”可当时,赵淳生躺在病床上,突然蔫蔫地说:“我可能真的不行了。”“他就是一个钢铁直男,突然说这么一句,我们当时就绷不住了,才发现他已经是个老人了。”史从云向记者回忆时,眼睛红了。

越感觉时间不够,越想做得更多。生病那段时间,赵淳生让学生带资料到病房,趁家人睡了,埋在被窝里写报告。一次,妻子撞见,生气道:“你要超声电机,还是要命?”赵淳生倔强地说:“两个都要!”从此,大家再没劝过他。

那几个月,赵淳生接受了6次化疗,瘦了26斤。化疗后,大多数人会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赵淳生想:“不吃饭怎么恢复身体?”湖南人爱吃辣,他就拿老干妈酱拌在饭里,硬是吞下去。“化疗后,别的病人通过吃药增加白细胞,而我是通过吃饭,哈哈!”赵淳生对记者说,乐呵呵的。就这样,他从两种癌症中恢复过来,未曾复发,也才有了最近那条热搜:八旬院士坚持健身做科研。

吸取几次教训后,赵淳生决定把企业的财政权掌握在自己人手中。2016年底,他发动研究所同事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让团队成员持有股份,共同决策。如今,80多岁的赵淳生仍在学习市场逻辑,他有一个愿望:在90岁实现超声电机的百万年产。

猜你喜欢
嫦娥月球电机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关于电机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
瞻望电机的更新换代
欢迎订阅2022年《电机与控制应用》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