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21-12-08 21:50孙晓哲郝晓兰李素伟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豆加工品种

孙晓哲 高 宁 郝晓兰 李素伟

(1 赵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赵县 051530;2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1)

1 引言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种植大豆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近十几年来,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大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改善或者解决,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食品加工企业主要的加工对象,其生产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对大豆生产中的现存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 大豆生产现状

2.1 种植面积。大豆作为重要农作物,其种植面积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大豆种植范围在全国分布较广,但自2002 年开始,种植面积出现减少的现象。直至2015 年,种植面积只减不增。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国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种植大豆,才使种植面积得以部分回升。但就整体来说,种植面积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2.2 机械化生产情况。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水平的重中之重。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较深,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部分落后地区甚至仍然使用传统人力进行劳作,生产效率低下,劳动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部分发达国家的大豆生产已经逐渐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而我国的机械化水平总体来说仍然较低,各地生产水平也不平衡,难以实现共同发展,对大豆生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 大豆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传统且单一,缺乏创新。在我国,大豆种植范围较为广,但部分地区存在品种单一的现象,固守传统的大豆品种,缺少创新的精神。也有部分地区尽管愿意改变过去单一的大豆品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研究及对种植环境进行合理分析,导致混种甚至品种退化的乱象,对品种多元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由于大豆需求量较高,许多农民急于求成,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最终导致土壤环境遭到破坏,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壤板结的问题。由于机械耕种的推广,使土壤耕层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劣,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3.3 管理粗放,生产条件差。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种植资源相对丰富,但在生产管理上缺乏重视和关注。一直以来,大豆生产相对其他粮食而言,规模较小,这跟其生产管理粗放、不注重生产细节有极大的关联。对选择的品种也未提前做栽培试验,导致产量远远不足预期值。在我国,大豆并非重点培育的粮食作物,对其生产问题较少关注,大部分种植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土地,存在土壤营养不足、水资源缺乏等问题。

4 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生产技术服务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粮食种类的不断增加,大豆作为普通的粮食作物已然不被重视,有部分地区甚至将大豆生产边缘化。农民依照传统的、陈旧的生产模式小规模地生产大豆,缺乏技术服务及有效指导,导致大豆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无法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生产分散,科技化程度较低,各地区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相差较大,也阻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

4.2 多元化程度低,区域特性不明显。就目前而言,大豆的生产及栽培多元化程度仍然较低,部分地区在未进行科学试验的情况下,盲目采用其他地区的种植及栽培技术,且未能合理使用化肥及生态资源,导致大豆产量及质量未能显著提高。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大豆种植中,区域特性不明显,未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导致成本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4.3 加工技术落后,缺少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大豆加工技术仍然固守传统,创新意识不强,加工而成的产品缺乏新意、工艺粗糙,未能将现代技术予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在精加工方面,虽然大豆是主要的加工原材料,但由于工艺研发较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吸引大众购买,难以实现较大的经济收益。

5 解决途径

5.1 创新研究育种技术,保护优质基因。一方面,育种技术研究应当是我国大豆生产中最先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育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豆的单位产量及产品质量,对于大豆的深加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因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我国环境及生产条件,积极研究培育合适的优质品种,在大豆品种方面实现科学化。

另一方面,保护优质基因,也是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种质资源库,研究其如何继续保存、传承等,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普通品种进行改良。在科学试验时,可尝试多种大豆品种杂交,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大豆品种选育技术。

5.2 倡导绿色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大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阶段应当积极进行治理,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理念,改善生产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耕作,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规范管理生产过程,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3 重视加工技术的研究,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国的大豆大部分用于加工行业,因此,应加强研发加工技术,不断改善传统的加工模式,研究产品特性,确保食品质量达标。同时,研究产品加工新工艺,使得加工产品多元化,营养价值也逐步提高,最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6 结论

总的来说,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发展方面,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应重视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积极寻求完善的解决方式及途径,加强科学化发展,与当代的科学技术相互融合,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提升大豆产量的同时,还应关注农民的利益,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大豆加工品种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狗狗的常见品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