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蔬菜产业形势分析

2021-12-08 21:50周小春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产业带蔬菜基地合川

周小春

(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民营经济及农业服务中心 重庆 401520)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全区蔬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三江六岸的冲击平坝,在太和、渭沱、云门、钱塘、大石、龙市、肖家、南办、钓办等镇街种植比较集中。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建成十万亩沿江蔬菜产业带3 个,万亩蔬菜产业基地2 个,部级蔬菜标准园3 个。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50 余万亩,产量98.7 万t。夏季蔬菜品种主要为茄果类、瓜果类、叶菜类等鲜销蔬菜;冬季蔬菜品种主要为甘蓝和萝卜、榨菜等;以青草坝萝卜、太和胡萝卜、渭沱萝卜、太和萝卜、榨菜、大头菜、青菜为主的根茎菜是供渝、外销及加工的拳头产品。

1.2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建成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5 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镇街100%配备检测设备。蔬菜产品接受部市级农残监测已连续7 年实现100%合格。已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97 个,绿色食品6 个,地理标志产品3 个,地理证明商标1 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市级追溯平台管理,全程可追溯。

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亮点不突出。合川蔬菜产业面积、产量多年居于全市第5,但产品特色不强,缺乏在全市具有影响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拳头产品。且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很难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小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蔬菜很难进入市场,不利于蔬菜产业链发展。

2.2 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一些蔬菜基地内的道路、水利、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建设落后,还存在老化、垮塌、毁坏、失修的现象,远远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之合川区蔬菜基地大片临近涪江、渠江、嘉陵江的三江六岸,遭遇洪灾的风险比较高,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有效降低受灾风险。

3 思考与建议

3.1 集约化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等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打造“一环三带”蔬菜产业区域:“一环”,即城区周边区域保供应季鲜销产业环线;“三带”,为三江沿岸设施蔬菜产业带,浅丘露地外销蔬菜产业带,合肖线优质加工原料蔬菜产业带。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镇一品、几镇一品,最终形成鲜明的地域品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1]。积极推动现有50 万亩蔬菜基地提质增效,打造高效的蔬菜产业格局。同时拓展“蔬菜+”产业融合模式,提高产业化程度,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2]。

3.2 政策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供销社、科委、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完善蔬菜基地内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创新开发信贷产品,建立蔬菜产业信贷绿色通道,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形成“种植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的“双保险”模式,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风险,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3.3 人才兴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蔬菜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需求相脱节,“订单培育”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采取“专班+定向”模式,企业结合实际“下单”,学校按需“接单”,开展专班培养,实现人才供需对接。同时,强化技术服务,加大对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和蔬菜种植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成立由首席专家、农业部门技术员及“田专家”、“土秀才”等组成的指导组,定期对菜农开展蔬菜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提高菜农的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产业带蔬菜基地合川
他笑了
抢抓机遇开新局 真抓实干谋发展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2021年工作纪实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合川黑猪保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