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效果

2021-12-08 03:24张阳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鸟氨酸肝性氨酸

张阳洋

(朝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肝性脑病主要是因为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及急性肝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该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基础是代谢紊乱[1]。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行为异常,病情严重者会伴有肌张力增高、昏迷等病症,同时存在可逆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科学、合理的治疗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小肠细菌快速增生对其血氨浓度造成影响,且与肝病严重程度、发病次数存在紧密联系[3]。基于上述原因,本次试验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采取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12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例数比为36∶24;年龄42~76岁,平均(55.42±3.95)岁;肝硬化类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重型肝炎肝硬化分别有33例、20例和7例;肝性脑病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34例、20例和6例。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例数比为38∶22;年龄43~74岁,平均(55.39±3.89)岁;肝硬化类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重型肝炎肝硬化分别有31例、21例和8例;肝性脑病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33例、19例和8例。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包括肝性脑病分级、年龄、肝硬化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具有肝硬化病史,且合并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肝性脑病患者具有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腹水、高蛋白饮食及上消化道出血等。③患者伴有异常情绪、精神紊乱、定向障碍、嗜睡与兴奋交替,严重者伴有昏迷等。④经脑电图检查提示前额及双侧顶部出现特征性θ波或者δ波。⑤相比于正常值,血氮水平偏高,而且伴有肝功能慢性受损病症。排除标准:①伴有脑部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受损者。②伴有自发性腹膜炎者。③存在肾脏、肝脏及心脏器官功能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者。⑤缺乏完整临床资料者。⑥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⑦合并精神异常及心理障碍者。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乳果糖口服、补充支链氨基酸、平衡电解质紊乱、纠正水电解,输注白蛋白及血浆等。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32,规格2.5 g/支),静脉滴注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与15 g门冬氨酸鸟氨酸混合液,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福昔明(重庆赛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30,规格0.2 g×12 s)治疗,每次0.2 g,每日3次。两组均接受为期7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血氮水平、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疗效判定标准[4]:①治疗2 d内,患者神志意识清除,治疗7 d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临床病症减轻显著,说明显效。②治疗2 d后,患者神志意识相对清楚,治疗7 d后,临床病症及肝功能指标基本改善,说明有效。③治疗2 d后,神志意识依旧模糊,治疗7 d后,患者血氮、ALT及TBIL水平未改善或者加重,说明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氮、ALT及TBI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氮、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氮、ALT及TBIL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氮、ALT及TBIL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氮、ALT及TBIL水平比较()

3 讨论

肝性脑病又被称为肝性昏迷,指的是由严重肝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昏迷、意识障碍及行为失常等,包括慢性、急性2种类型[5]。妊娠急性脂肪肝、重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重症中毒性肝炎、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等均可能诱发肝性脑病[6]。针对肝硬化患者而言,极易出现肝性脑病,占比约70%。在大部分诱因作用下,使得血氨含量增加明显,所以减少肠道氨及其他毒素吸收及生成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不吸收双糖被视为治疗肝性脑病的常用药物,其能够使肠道酸化,导致渗透性腹泻,同时可使得肠道产氨菌群减少,氨的吸收及形成减少,但由于口感较差,且可能诱发腹泻、腹胀等,所以耐受性较差。肠道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菌群,而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其有助于氨生成的减少,所以被视为取代肠道不吸收双糖的肝性脑病治疗药物[7]。

临床上,主要采取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该疾病[8]。其是一种由鸟氨酸与左旋门冬氨酸组成的复合物。鸟氨酸最早源于三羧酸循环,可加快机体合成尿素,且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尿素及早合成,加快氨代谢速度,进而达到机体血氨水平降低,加快受损肝细胞修复速度的目的。核酸与肝细胞谷氨酰胺合成过程中,门冬氨酸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肝细胞能量供应改善,同时可及早修复受损肝细胞,使机体内部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最终实现提高肝脏功能的目的[9]。虽然门冬氨酸鸟氨酸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与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利福昔明属于局部肠道感染抗生素,是利福霉素的一种衍生物,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抗菌谱广,针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较强。利福昔明在与到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有效结合后,可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有效抑制,从而实现杀菌效果。利福昔明可有效杀灭肠道中具备生氮效果的细菌,使氮的生成减少,从而缓解胃肠不良反应[10]。相关研究表明,口服利福昔明,肠道吸收相对较少,而且可对于部分重要器官,包括肺、肾及肝等分布少,多数药物由粪便排出,因此是一种作用于部分肠道感染的药物。口服利福昔明吸收率在0.4%以下,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无法起到协同作用,所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利福昔明利用自身杀菌效果,使肠道细菌产氨减少,从而实现血氨降低,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目的。

本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予以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除减轻患者临床病症外,还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从而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血氮、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氮、ALT及TBIL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分析,联合应用利福昔明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有助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血氮水平、ALT及TBIL水平显著降低,改善其临床病症,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总而言之,利福昔明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病症,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猜你喜欢
鸟氨酸肝性氨酸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水平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猪肌肉中硒沉积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