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撑起美丽中国的脊梁

2021-12-08 01:23
绿色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保护地动植物

祥瑞春城,和风细雨。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我国云南昆明开幕。各国代表和众多国际组织云集昆明,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一时间,生物多样性不仅成为昆明市民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而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大力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以及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和回归自然等,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國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达1.18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昔日“人定胜天”的豪情转变为现在朋友亲人式对自然的守护。

我国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面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边界区划,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成效。同时,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改善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使种群得到休养生息。

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

截至目前,我国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建立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还针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抢救性保护,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保护好每一个物种,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野生动植物共享盛世年华,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一个个人与野生动植物友好相处的故事,为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着源源不竭的中国动力。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保护地动植物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黄山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刍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启动
锋视觉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至臻至美的动植物印花开启春季自然美好的清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