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文本立意与艺术特色分析

2021-12-09 06:39张光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岳阳楼记》作为一首千古名篇,全篇共三百余字,构思精巧,行文有力,展现出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读《岳阳楼记》时,读者无不被崇高的人生境界所折服。作者写《岳阳楼记》并不是为了记述岳阳楼,而意在衬托作者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心。当时坚持改革的范仲淹被保守派陷害降职,致使新政改革失败。《岳阳楼记》中的景物描写暗示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一样,被排斥和压抑,反应了范仲淹坚守自己崇高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理想,政治观点不会动摇的态度。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引用了明暗两条线,对湖景进行悲、喜,阴、晴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理想抱负进行了抒情,全文精炼有力,浑然一体。因此,通过全面的分析《岳阳楼记》高超的艺术技艺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了解,研究其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挖掘文章精髓,从而探索其中的艺术美学。

一、《岳阳楼记》的缘起与情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创作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他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长久以来的想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期生活在高阁里的范仲淹渴望自由地表达政治理想,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不断凸显“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他展现了极大的改革魄力。

范仲淹年轻时喜欢读书,但生活艰苦,在做秀才时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当官后,成为北宋进步士大夫集团中主张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之后,他更是与韩琦、欧阳修等人提出了十项改革时政的纲领,既“庆历新政”,矛头直指当时保守的统治集团。这使得保守势力对他怀恨在心。庆历五年,范仲淹被陷害贬谪邓州。范仲淹所写《岳阳楼记》是抒情之作,虽然文中并未提及作者本人受到贬损,但文章从写作缘由开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岳阳”。这篇文章是在范仲淹的朋友滕子敬被指未经允许动用公款,被降为岳阳知事时所做;当时的滕子京内心抑郁,还不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与民同乐之目的,因此,范仲淹写此文,也是为了排解友人贬谪的困扰。面对贬谪,范仲淹认为这是一种苦难,并通过作文章以感受苦难、排解苦难。

二、结构浑然一体,行文一气呵成

《岳阳楼记》全文精炼,结构紧密,上下文间相互呼应,一气呵成。如“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先写前人赋诗,后写“备矣”,上下呼应,自成一体;第二、三、四节分别描述了洞庭湖在两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景观。选定的风景很有代表性。阴天凄凉,晴天明媚和谐,让读者有一种亲切感。描述天气变幻,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下文便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来呼应“夕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来呼应“朝晖”,从这阴晴转化之间,承接了上文,形成了对下文的过渡,同时也从友人委托写文,变成了范仲淹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写作主题。《岳阳楼记》随名为“记”,但非记文体,文章不仅是对景物的刻画,其中写人的部分同样精彩,在文中的第二节中,便由景过渡到写人,以“然则”为连接词引出下文。第三节和第四节在对奇景的描写之后,介绍了感人诗人的两种“视物之情”,即连贯性和自然性。当读者感叹下文景物、人物描写细致、生动时,作者又以一句“或异二者之为”收尾,令人不禁再回看、回想前文的“二者”的区别,同时也将全文推到更深的意境之中。原来前文迁客骚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多愁善感,是对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的衬托。在第五节中,作者提出了“不喜事,不忧己”和“先忧天下之忧,后忧天下之乐”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同时前文所描述的“喜”、“悲”又是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造势,从这不断的升华之中,终于表达了作者的壮阔理想。并且由于前几节的铺垫,本节的讨论很有说服力。文章的最后一节记录了写作时间,并与第一节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使整篇文章完美收尾。

三、整散结合,节律优美

《岳阳楼记》富含格律,行文中采用了押韵的手法“里"“璧”“极”等韵脚,使读者在诵读时,可以感受其中的格律美。同时,作者为方便叙事、抒情,大量采用了散文的句式,使得行文上变得更为活泼生动,并且《岳阳楼记》中大量运用了整散结合、长短交错的句式,对偶工整,富有韵律。如,“政通人和”“樯倾楫摧”“忧谗畏讥”等对偶句式,同时,作者又将这些对偶句式打散融入到散句之中,于是,文章中的句子便蕴含了一丝节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愉悦。同时,文中句式并非格律诗,其错落有致,长短不一,又前后两两相对,形成新的对偶句型,如“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而每一节段间并不整齐划一,同样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又前后两相呼应,因此在变化之中,又夹杂着一丝规律,不禁让感觉顺畅。于是这般整句、散句搭配之下,文章内容灵活多变、文字整散结合,恰到好处,同时,不会令人感到沉闷。其次,《岳阳楼记》用字精炼,短小精悍。以第一小节为例,行文简洁,快速说明时间、地点、人物、行文的原因。紧接着,又以“观”字,精确地引出岳阳楼的湖景,“观”字既说明了该景色极具欣赏性,又拉近了“赏景”的画面感。之后,又描述洞庭湖的远景“衔远山,吞长江”,以“衔”、“吞”二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浩荡无垠,气势磅礴,接着又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起笔,将文中天气、四季变化,囊括其中,使人从时间上感受,洞庭湖的瞬息万变。

四、寓情于景,明暗鲜明

一般来说,在写亭台楼阁的建设时,往往需要牢记厅内陈设、结构与规模、厅外美景、整个业务流程等。因此,叙事的内容往往受到话题的限制。然而,诗人的叙事并没有完全受到这种制约。他自己谈论事情。以“物”为中心,除了描述“物”本身之外,还将根据文章的标题和中心展开,进行叙述和讨论。在《岳阳楼记》中,景物的描写可以做到动静结合,情理合一。《岳阳楼记》中大量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如作者对洞庭湖气象的刻畫,明暗交替,悲喜交合,令人沉思。如描写“满目萧然”的悲,分别刻画了霪雨、浊浪、隐曜、薄暮、虎啸、猿啼等意境,文字描写动、静结合,对比鲜明,在“霪雨”部分,为了配合阴天的色调,所描述的景物颜色也略显暗淡,取而代之的是雾中听到的虎吼凶猛可怕,猿啼凄凉。让人不禁感觉到天气的阴沉、可怕,而描写“把酒临风”的喜时,又用碧波、沙鸥、岸芷、汀兰等意象,将湖景的黑白色调改为描绘出一幅和谐、光明、欢乐的景象。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听着悠闲的渔歌声,从视觉延伸到听觉。将喜与悲的感知扩大形成对比,在这两相对比下,情感更为丰富。其次,它们在上一节末尾突出显示“异”一词。明暗色调的差异导致情感的差异。这两个部分展现了诗人“以物而悲喜”的变化,这与古仁人之心的“恒常”形成鲜明对比,鲜明而巧妙。

五、明暗互换,以景明志

《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是范仲淹对滕子京的规劝与自勉,因此文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一篇是以“记”为题材的主体写作,对岳阳楼的重修时间、重修原因、修缮一新后的盛况、从楼上望去所见的美景等内容,进行刻画。再以“前人之述备矣”引出第二个中心,使两个中心融为一体,两条线索的明暗互换,逐渐突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正主旨。文章第一节,虽是对写作缘由进行了概述,但是暗线却是对滕子京的业绩的褒扬,如此一来,既符合了滕子京叫他写文的要求,同时又为下文“物我”心境的铺垫。虽以“记”为题,但范仲淹志不在此,而是说理,因此关于修建后的岳阳楼,仅用‘增其旧制一语带过,并特意提出‘前人之述备矣。这样,不但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这一重要内容,而且也为下文而且为下文叙述诗人的“览物之情”铺平了道路。第二、三、四节是明线与暗线转换的关键。每一节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引出了两个不同场景前诗人所感知的不同感受。第二节“然则”句是全文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精炼的词句推进了下文中对景物描写的内容。第三、四节将洞庭湖阴晴两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当人们看到不同的阴晴两幕时,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从而引出“物我”,以物为喜,以物而悲的论点,此三节作为下面讨论的有力铺垫,情绪的暗线被突出显示出来。原本的明暗线条齐头并进,作者的意图也逐渐明显:劝说友人不要因为“喜事忧己”的狭隘心态而表达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文章中心经过层层深入,最后在第五节展现在读者面前。前文所述说之景、述说之人、物,凝结的观点,最终集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下,通过层层铺垫、过渡最终升华。在作者巧妙的设计下,暗线终于浮出水面,在这一节中,范仲淹直接用一颗古代仁人的心告诫朋友因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同時也将其高尚的志向、宽广的胸怀和忠贞的品格清晰地展现出来。

六、自然流畅,善于说理

范仲淹的生活阅历丰富,知识渊博,人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历程,曾经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便是对旧权阶级的反抗。他的人生经历,影响及于他的文章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以简洁、质朴为主。首先,《岳阳楼记》范仲淹以写景抒情为主,用平实的语言来记述台阁名胜的景色,文章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善于运用浅显的文辞,通俗的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不会觉得晦涩难懂。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说明由来,主人公是滕子京,为扩大原有楼庭,重修岳阳楼,同时介绍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巴陵郡,在文章中作者用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等词语,使文章不仅简洁明了,而且描写真切,饶有情趣。同时,对于《岳阳楼记》来说,范仲淹的文章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每一处景物,不仅能抓住特点,描写简洁,而且将描写、叙事、抒情有机结合,使文章写得自然亲切,平易流畅。比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对于日月山川、商客游人、山兽猛禽,文中写了动态的画面,“隐曜”“潜形”“不行”等,阴沉灰暗的画面活灵活现展现出来。此外,文章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亦语言轻快,语势流畅,多用短句。描写湖景晴天的时候,用“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其间,四个短句式就描写清楚飞鸟游鱼、花草树木的晴天之美。

同时,范仲淹的记体文又长于议论,善于说理。在描写记体文时,一般情况下,作者应该会介绍岳阳楼的建造过程、建造缘由等,但是本文却笔锋一转,引入另外一位“何哉”,通过对话展开作者的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本文的题目是《岳阳楼记》,着重从岳阳楼观湖的景物特性出发,与观湖时不同的悲喜情境展开讨论,并从说理的角度,说明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蕴含更深层次寓意,体现了作者在纷繁复杂的政治之下宁静恬淡的心态。写自然风景之同时,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议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之感,此时作者写道: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其内所阐述的是:在这满目萧条的风景下,人便会感伤难过,即为“为物而悲”,如此描述在文中不少见。在下文中,以“嗟夫!”转折,全文感情基调至此突变,写明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对于友人为仕途担忧的不必,为自己心胸的展露。

通过对《岳阳楼记》的文本分析可得知《岳阳楼记》的艺术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语言风格、句式特点、写作手法,都有其精湛之处。《岳阳楼记》行文虽不甚宏大,但范仲淹细腻的笔触、精妙的构思共同构成了《岳阳楼记》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对《岳阳楼记》进行研究,除了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范仲淹,还可以写法上见出他文章的特色。为此,对《岳阳楼记》的文本解读应该透彻,如此才能把握其中贯穿着的文体意识,领略其中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品格。

参考文献:

[1]郭瑶.《岳阳楼记》的艺术分析[J].语文建设,2011.

[2]郑志强.范仲淹《岳阳楼记》“忧乐”思想与艺术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11):196-202.

[3]黄政冰.《岳阳楼记》的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本文为安徽省2019年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JKZ19001《中学语文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张光华,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师。

猜你喜欢
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登岳阳楼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孙高华
拥有一种“超能力”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远在江湖
“欺世盗名”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