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的美学意义

2021-12-09 06:52龙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色花泰戈尔母爱

无论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花”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载体,尤其花对于诗人来说,是最能激活诗人的灵感,于是在诗人的笔下,花的意蕴也就丰富了起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是这样一首与花有关的诗。该诗被编入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从而给七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给教师解读这首诗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表层的文字内容来看,《金色花》描写了诗人将自己想象成金色花的孩子,孩子和母亲嬉戏玩闹的场景。结合这种场景,大多教师在对该文进行解读时,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想象出发,分析孩子与母亲的形象以及母子之间融洽的关系与动人的爱,还有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1]应当说这样的解读是必然的,由于这种必然性的存在,当前关于《金色花》的解读结果也就相对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金色花》还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吗?

笔者以为是有的,因为在《金色花》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这种细腻的情感,无论怎么解读,都能出现新意。尤其是当解读的过程当中,能够赋予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时,所出现的新意可以丰富原来的理解,从而让“金色花”绽放为“幸福花”。

一、金色花的母爱表达

在教材中,这一课的导语是: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这两首散文诗(另一首是《荷叶母亲》),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2]从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话语实际上奠定了课文解读的基础,定下了课文解读的基调。所以解读金色花,首先应当解读其中的母爱表达。

为什么金色花能够代表着母爱?这是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所获得的认识,有可能只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当下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应当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金色花是印度的一种花,长着金色花的树,在印度常常被称之为圣树,因此结在圣树上的金色花,在印度广受人们的尊敬。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正式借助于金色花的这种属性,将人们对母亲的尊敬表达了出来。当然这种尊敬又不止局限于印度,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上所有地方的母爱,都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泰戈尔的底下,金色花所代表的母爱并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飘逸的。比如说诗的一开始说: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这里有两个词语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假如”和“要是”,很显然这里描述的是作者假想的一种情形。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假想呢?为什么又会假想出这样的情形呢?笔者以为,当作者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的时候,实际上内心对母亲的爱的感知是非常丰富的,母亲与孩子之间融洽的关系体现得非常充分,看句子中的描写,“只是为了好玩”“笑嘻嘻”“摇摆”“跳舞”“匿笑”,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个被母亲宠爱过的、跟母亲亲密无间的孩子的形象。将这种形象构思出来之后,青色花的母爱表达是非常清晰的。

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个对话:“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个时候的“我”是隐形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我”只是一朵金色花,当这样一个隐形的我在母亲的面前问出“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时,只要稍微具有一种形象思维的能力,就能构思出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母亲举目四顾,目光温柔,在寻找自己的孩子,而一朵金色花就在母亲的周围飘荡着,飘荡着……

在这样的画面里,母爱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优美、温馨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母爱像空气一样呵护着其中的孩子,所以当“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时,其实就处于母爱的磁场当中,幸福的花儿也由此绽放。

二、金色花的纯真之美

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泰戈尔为什么能够将母爱写的那么纯、那么真?纵观古今中外,写母爱的文本是非常多的,这些文本的体裁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泰戈尔的笔触是如此的纯真呢?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读懂泰戈尔,必须读懂泰戈尔的思想。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元素非常丰富的国家,宗教往往代表着一种执着的信仰,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狂热。当然,对于泰戈尔这样的文学家与思想家而言,狂热是谈不上的,但是其内心对宗教的一种执着却是正常的。泰戈尔本身的成长,与欧洲资产阶级泛神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道主义思想中的自由、平等、博爱,也是其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在泰戈尔的精神世界里,“爱”是非常浓郁的一个气息,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他的笔下,金银花的纯真之美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在教学這篇课文的时候,都强调要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也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深入文本,赏析其中的精华,最后走进生活,并以自身的想象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通常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回归生活,并把动情点以想象的方式流淌出一首首赞歌,把阅读教学投射到生活力增长的方向上。[3]

这种投射,实际上也是一个领悟金银花的纯真之美的过程。在解读课文的时候,不妨也将这种投射点,置于课文之上。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

近年来,在一些语文教师的作品当中常常看到一句话——聆听花开的声音。众所周知,人们原本熟悉的是花开无声,那么当聆听花开的声音的时候,所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当然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样,当“我”变成了金色花,而且在悄悄地开放花瓣的时候,内心所最期待的,是看着母亲工作。这依然是一个温馨的场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当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往往都是母亲凝视着孩子。但是在这首诗里,孩子内心却表达着想看母亲的愿望。这是生活场景的逆场景,所代表的是“我”的赤子之心,这个世界上,唯有赤子之心是最纯真的。同样的,“当你沐浴后……”“当你吃过中饭……”也是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是用类似于工笔画的方式去描写,当一个孩子能够对母亲的生活细节有这样的关注时,所表现出来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纯真之情呢?

此外,还有一段充满温情的一个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其实无论是在泰戈尔的笔下,还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世界里,也常常是有这样的对话的。无论是作为成人去回忆自己儿时的生活,还是作为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当中,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对话语境,哪怕曾经有过千百矛盾,也会在这种充满温情的场景中得以化解。如此,当内心的愿景与现实的生活发生交织的时候,依然可以读到纯真之美。

将这种感觉还原到诗人泰戈尔身上,实际上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诗人写出这些文字的时候,实际上是其内心对真、对善、对美的理解的外在表达。对于能够熟练运用文字的人而言,这种表达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共鸣;对于不能够熟练运用文字的普通人而言,也可以在对这些文字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作为教师,作为课文解读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泰戈尔,要让学生读懂泰戈尔内心所充满的爱与虔诚,将泰戈尔作为一个幸福的形象予以研析。换句话说,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不能刻意回避泰戈尔所处的宗教世界,不能回避泰戈尔的宗教文化。与此同时,更需要努力的是将这种宗教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衔接起来,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吸纳、消化这样的宗教文化,这在客观上也是一个文化的消化与吸收问题,在语文教学当中应当开辟这一空间,从而让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起人文性。

三、金色花的幸福意蕴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泰戈尔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更在于其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对文化的理解,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文字无论是带给印度人的,还是带给全世界人的,都是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也是一种幸福感!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是会追求幸福的,尽管不同的人的幸福观是不一样的,但是当一个人对幸福的体悟能够满足内心的期待时,幸福感就会自然产生。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在评价泰戈尔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泰戈尔!谢谢你快美的事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对另一个伟大作家的评价,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之间的交织。以这样的情感去解读金色花,可以获得对幸福意蕴的深刻理解。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再去通读《金色花》全诗,依然可以发现这首诗那独特的视角——假想,所代表的现实与理想、生活与写作、母爱与亲情的意蕴。在这首诗里,“我”化身金色花,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与母亲交流。尽管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假想出来的,但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依然充满着一些生活的真实细节,比如说诗中的我与母亲捉迷藏,比如说诗中的我在嬉戏,又比如说在母亲祷告的时候、在母亲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的时候(这个时候我由金色花恢复为自己)……这些源自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作者假想出来的虚拟情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我与母亲相处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母亲是真实的,而“我”则带有一点虚幻——但是虚幻的也只是形体,内心的感情却在这虚幻的构思當中得以升华。所以有人说在这首诗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我”对母亲的依恋。曾几何时,流行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相对于沉甸甸的父爱而言,母爱是细腻的,更容易给人一种温暖之感,也正是这种温暖,让人感觉到了幸福。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泰戈尔的散文诗,很多时候都感觉《金色花》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如果借助课例研究、文本互证、矛盾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又会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许多需要琢磨的地方。比如有人说,诗中的“爱的依恋”与“爱的默契”,就容易成为此诗解读的两个盲区。进而明确的一个观点是,解读《金色花》要解读出文本的独特性,解读出“这一篇”的味道,亦是组织课堂朗读活动的前提。[4]其实,对于像《金色花》这样的经典文本,在解读的时候,教师视角与学生视角都是必须的,前者应当高于后者。教师应当在自己的心目当中营造出一个关于金色花的准确的理解,而在面向学生的时候,则可以寻找学生生活当中的一些元素,来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构思(但是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收获强行灌输给学生),如此营造出来的课文解读样态,应当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金色花》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其实可以看到一个蕴含在诗中的童话,散发着诗一般的迷人芬芳。[5]将金色花就是幸福花结合在一起,就能读到“金色花”当中蕴藏的“幸福”意味。

参考文献:

[1]祁矛.《金色花》文本分析与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000(011):56-58.

[2]娄西林.《金色花》的主题是歌颂母爱吗?[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4(9):60-61.

[3]陈萍.想象是点亮孩子的灵魂之眼——由泰戈尔《金色花》教学投射的生活力教育有感[J].教育界,2020(4):11-12.

[4]高鑫.《金色花》的两大解读“盲区”[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8(4):64-66.

[5]金艾娇.蕴含在诗中的童话——《金色花》赏析[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4):7-8.

龙虹,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金色花泰戈尔母爱
十二点钟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金色花
蒲公英
伴着汽笛穿越“金色花海”
蒲公英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