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三个维度:精神要义、实现思路与意义表达

2021-12-09 07:23郑卫丽王标
重庆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

郑卫丽 王标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信仰伟力、实践精神、人民情怀等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就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社会大课堂、融媒体大氛围、党史学习新契机、红色基因好传统的协同作用,增强实践自觉;教育引导青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想和为人民幸福而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精神要义;实现思路;意义表达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协同优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20BKS002);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的阶段性成果(YJS2021KC32)。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11-0066-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11.006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做出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一百年前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逐渐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第一次对建党精神做出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芒,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一百来年克敌制胜的精神密码。“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时代解答。时代新人要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必须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从伟大建党精神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汲取丰厚精神滋养,涵养人民情怀,投入永久奋斗实践中。

一、精神要义: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理论思考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部分。它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释了人的精神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历史进程极其关键的作用,是新时代进行时代新人塑造和培养的重要精神源泉。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引领时代新人以科学理论建构伟大梦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所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首要遵循,决定了我们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正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正确把握之上的,并因此将对“三大规律”的真理认知上升到新境界。坚持真理首先要坚持和坚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科学性,在当代中国,还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的真理认同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坚守理想,就是要确立并坚信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不懈奋斗一定能够成为现实,正如“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2]720的社会理想在我国等国家已经实现,且必将在全人类实现。时代新人要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关键。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理论认同。其次,还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中继续将它推向二十一世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風运动中就曾指出,我们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理论,要将它们与我们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在这些理论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3]。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不偏离中国实际,在现实运动进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最后,还要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大地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现实力量的。一百八十多年前,为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挨打、屈辱的面貌,农民阶级、地主阶段、资产阶级等各种社会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却使得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得以彻底改变并不断创造惊世奇迹,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力量所在。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得出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认识规律也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只有牢固坚守和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才算是真正把握了其中蕴含的“求真”精神的要义。这种精神力量一旦转化为人民的现实行动,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万里河山掀起巨大的社会变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认同必定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伟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科学理想是我们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精神,鼓舞时代新人以过硬本领投身伟大事业

一百多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开启了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百年筚路蓝缕征程中所投入的一切奋斗、作出的一切牺牲、创造的一切成就,只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全党和青年,“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4]。认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5]。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个坚定的初心、强大的使命,激励着也必将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有限的青春力量投入对党、国家、民族、人民事业的无限奉献中,不断成长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从一百多年前《新青年》改文言为白话的胜利,到五四运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民族的觉醒,到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青年英杰数不胜数,他们奋战在一线,吃苦在一线,担当在一线,奉献在一线,成就在一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高歌猛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奋斗新篇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世代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在前辈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在激荡汹涌的时代潮流中,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自信自觉中,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刚健、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舍我其谁的责任使命,提高服务和奉献人民的能力本领,以思想主动和奋斗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奉献精神,号召时代新人敢于牺牲奉献投入伟大斗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形成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发展和壮大,都经历了充满艰辛的探索和英勇的斗争。犹如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战斗不息,他为完成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最终贡献了伟大的思想和理论。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评价的那样,马克思的毕生使命,就是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他第一次使得资产阶级感到害怕,使得无产阶级想要争取自身的解放,“斗争”是马克思最突出的生命要素[2]777。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屈辱而一次次奋起,历经坎坷又一次次挺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发展、强大,并逐步走向成熟。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要遭遇波折坎坷,但必定会从苦难辉煌走向日新月异,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风险挑战的过程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禀性和风骨,这是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禀赋和气质。所有苦难和斗争最后又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品格、力量的一次又一次升华,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迭代增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承继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意志品质,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重大挑战、重大矛盾、重大阻力面前,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于胜利;在斗争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体验和认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源自先辈的牺牲奉献,而我们也必将面临不同于以往的、更加险峻复杂的时代局势,道阻且艰,需要继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肯吃苦的牛劲牛力,以昂扬斗志时刻准备投入更加残酷的新的伟大斗争中。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精神,警示时代新人胸怀“国之大者”铸魂伟大工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6],多次勉励青年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虽历经艰险磨难,却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垮,也没有被任何敌人打倒,这其中的胜利秘诀是中国共产党对“国之大者”的铭记与担当,也是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和億万中国人民群众对“国之大者”的坚定拥护与赤城捍卫。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期盼是高度一致的,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也是高度一致、密不可分的。一百年来,正是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这一政治品格和价值立场规引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根本宗旨,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尊重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地位,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带领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讲“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邓小平同志讲“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人民”一词203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中,党中央统筹部署,各级党组织联防联控,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国之大者”,也是代代相传的青年担当和青春责任。我们这里要求青年胸怀“国之大者”,就是时刻警醒青年要胸怀党和国家人民事业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统一起来,始终与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做到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把深沉的家国情怀熔铸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执着热爱中,把有限青春奉献于党的建设、人民幸福和强国伟业工程中。

二、实现思路: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考量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时代新人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力量,要增强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就是要让青年在学懂弄通悟透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性、革命性、斗争性、人民性、实践性基础上增强真理认同,不断内化于心;也要让青年在社会实践、真实体验中感悟精神伟力,把握精神主动,增强实践自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教育引领时代新人在真学真信中强化真理认同

学校是对时代新人进行教育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主氛围、课程思政巧融入的育人作用,在校园内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全覆盖、全贯通。一是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发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其中是如何体现的,引导学生在二者的内在统一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属性。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诞生,从此唤起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开启了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9]。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孕育、凝练、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伟大建党精神。科学表达伟大建党精神三十二个字,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孜孜以求的求真、奋斗、奉献、为民精神和情怀,并以百年伟大成就向全世界昭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正义的理论。二是要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现实关联性和历史必然性是如何彰显的。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以此为根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方面,都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思政联动中融入好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感人故事、丰富内涵寓于校园物质、精神、行为文化建设中,以此滋养、熏陶、感染人,做到以文化人;还要在课程思政中挖掘独特育人元素,展示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人的品格培养、精神涵养、价值选择中的教育密码。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课程思政联通互动,实现深度融入,使学生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凝聚起来的被中国人民掌握了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强大的思想武器”[10],是在东方古国创造发展奇迹的精神利剑,它根植中国文化,体现中国国情、世情、人情、党情和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品格、人民情怀、担当精神、实践特征的时代印证,引导青年在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中观察、体悟,在真理魅力的强力感召中深化认同,进而在学深悟透中继承发扬。

(二)善用“沉浸式”社会实践“大思政课”,教育引领时代新人在真懂真用中增强行动自觉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意在调动一切教育主体,利用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落实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11]。参与社会生活,就是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生产生活体验,这种“大思政课”可以让青年看到宏大的时代、鲜活的现场、生动的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实践,这个实践本身就是一堂可观可感、可歌可泣的、具体生动、宏大叙事的“大思政课”,是亿万人民共同书写的时代篇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建党实践的精神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承前继后、不断创造中国社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奇迹伟大实践的真实反映,是生动有力、有史有料的教科书,我们需要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度整合,运用于育人实践“大思政课”中。在引领时代新人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在学校课堂教育、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搭建广泛而深入的“沉浸式”社会大课堂、育人大平台,指引青年增知识、长见识、强本领、力践行。一是以建党精神教育场馆等为依托,打造一批现代化教育基地。思想教育从来不应是纯粹的理论说教,而应辅之以生动直观的参与式、体验式场景教学,发挥其在增强教育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媒体融合平台、交互网络平台等,运用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新技术,建立教育教学仿真体验场馆,常态化组织时代新人进入线上线下革命博物馆、党史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带他们回顾历史,感悟现实,增强体验认知。二是要打造“行走的课堂”,让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成熟成长。通过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让时代新人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亲身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讲党史故事、寻伟人足迹、创劳动成果,学“人民的英雄”,做“英雄的人民”,在广阔天地之中接受精神洗礼,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自觉。在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使得青年学生不断开眼界、强信念、长才干、做贡献,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认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在真懂真干真用中筑牢梦想信仰。

(三)善用融媒体大氛围,教育引领时代新人在情感体验中增强精神主动

网络传播的大众化普及需要我们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到“人在哪儿”,传播“重点就在哪儿”,使融媒体交互资源成为新时代思想教育的新增长点。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领时代新人,需充分发挥媒体分众式、差异化融合传播的优势,实现高质量精神文化供给。一是开展大量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氣,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建党精神宣传报道,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把建党百年教育主题贯穿融入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中。二是唱响互联网主题教育主旋律,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和推介体现建党百年教育内容、适合网络和线上媒体传播的音视频、纪录片、网络文章、微电影等。三是重视建党主题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文化艺术作品要坚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积极发挥主题相关文学、影视、词曲作品的传播和教育作用,通过快闪、同唱一首歌、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对经典歌曲、影片的创新传播和大众传唱,持续推出礼赞党、礼赞祖国、礼赞人民、礼赞时代、礼赞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些具有明确教育导向、讲品位、有格调、讲责任、有美誉的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穿越时空局限,必定在广大青年中得到广泛传颂,受到普遍欢迎,是新时代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领青年的有效教育形式,是浓郁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四)依托“党史”学习新契机,教育引领时代新人在历史坐标中担当时代大任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历史与现实、昨天与今天的关系问题,认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要弄明白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今天会是这样,为什么走了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那就要首先了解我们的昨天,就是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才能看透彻、想清楚我们会“往哪里去”的问题。时代新人的历史视野中,一定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史、新中国七十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探索史,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走过了什么样的艰辛路程,进而明白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百年来对于建什么党、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为什么人等历史问题的科学回答,也是解答新的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关于“走过的路”“别人的路”“前行的路”的论述,就是要警示我们务必清醒把握“从哪儿来”决定了“往哪儿去”的问题。教育引导青年把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看深、悟透、把准,学会在历史比较中解答现实困惑,在历史变革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参与中辨明真假是非,便能更加清晰身处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青年究竟应该怎么选、怎么办,在历史脉络的现实启迪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更昂扬的姿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五)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引领青年在弘扬光荣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人民独特的禀赋气质造就了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而这些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12]。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这个历程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始终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保持共生共进的姿态。在与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过程中,产生创造、丰富发展了宏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和源头,二者又都从根本上生长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精神基因。无论是伟大建党精神,还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都是中国精神的时代雕像,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由世代中华儿女创造、积淀而来,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下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要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和内在统一性,他们孕育和内嵌、契合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同根同源性;二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容和时代背景,洞悉伟大建党精神在其中的根本性地位、决定性作用,是具有跨越时空界限的永恒魅力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则是其中具有更加鲜明时代特征和特定精神内涵的历史样态;三要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思维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我们认为,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引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中折射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使命担当、精神风貌、高尚情操等在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精神谱系中都有具体体现,每一种精神样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鲜活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等,都内隐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都刻画着中国精神的优良基因。在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在流转不息的历史巨变中掌握主动、接受检验,必须要以伟大精神凝心聚魂,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中汲取营养,积聚风雨无阻、凯歌前行的根本力量。

三、意义表达: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的价值意蕴

我们党向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将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关系党和国家、民族事业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教育、文化、宣传等各项工作“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3],这就明确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應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的要求,到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到多次五四寄语新时代青年,关于理想信念、能力本领、砥砺奋斗、时代责任、品德修为、人民立场等都是核心要求和重要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是时代新人培养的根本遵循,与伟大建党精神核心要义中蕴含的价值导向是根本一致的。因此,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在进一步筑牢国家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价值理想,不断增强在“大历史观”中为人民幸福而磨砺青春、永久奋斗的价值自觉。

(一)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价值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从实现“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梦想[14],到寻求国家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的新梦想不断得以推进。而今,我们站在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制高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也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当前阶段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伟大精神的团结凝聚,得益于共同理想信念的引领号召,这些就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价值基础。由此形成的民族复兴的共同价值理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体现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历史反复证明,人心涣散、意志丧失会导致溃败倒退;万众一心、意志统一才会促进社会发展,全体人民具有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在历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淬炼中形成的价值共同体。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基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学习好、领悟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本质和现实意义,充分认识它在动员、引领、精神凝聚方面的重要功能,传承好、维护好、践行好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共同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担光荣使命,在历史考验中成熟成长、建功立业。

(二)坚定为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与中国人民是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国家和人民的依存关系有着十分深刻的见解,做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形象比喻。寓意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人尤其是决策者、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接班人都要始终重视和维护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地位。从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使得受统治阶级剥削奴役几千年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到新时代战洪水、抗疫情、治污染、反腐败等一桩桩、一件件重民生、促发展的实事好事,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功夫解决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难题,尤其是在建党百年时解决了困扰我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建党精神所昭示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自由解放、美好生活而战的人民英雄斗争史,是中华儿女相继奋斗、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秉持初心使命的探索史、奋斗史。百年来,智慧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生长、吃住、战斗在一起,从青年到暮年,从农村到城市,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安定,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模范人物、无私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担当,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诠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深刻洞悉人民创造历史的发展规律,要真正把握我们来自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根本意义,铭记伟大建党精神中写照的代代青年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的责任使命,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为人民幸福而上下求索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三)弘扬青春因磨砺而出彩的先锋精神

青春活力、青春梦想、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想的引领下创建了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百年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却光芒四射的星光大道。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这是青春的力量,更是奋斗的结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就号召广大青年,要传承好中国青年历来就有的“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15]。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青年要珍惜际遇,鼓舞大家同时代一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16]。中国共产党以其一百年的光辉历程警示人们,历经磨难而成长并奋起,已然成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客观规律,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路径。今天,我们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形势最为严峻的“最坏的时代”,青年一代有大好的人生际遇,同样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挑战,但知难而上、砥砺奋斗的本色不会变。无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舍小我为大我的90后、00后,还是抗洪救灾中勇毅坚韧的青年身影,或是东京奥运会上一枚枚闪耀的青春奖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以青春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人生华章,必定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时代奇迹!

(四)树牢“大历史观”格局中把握人生主动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内国际场合、会议上强调“历史感”,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创造的,他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文明史上又创造了历史的新辉煌[17]。意在告诉人们,要用“大历史观”的宽宏视野观察认识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要把已经做过的事、正在做的事和将来要做的事作为一个整体,放在大的历史逻辑中去考察和把握,在对历史的总结反思中开展现实工作,开创美好未來。我们知道,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近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两个十五年的战略步骤,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历史镜头下、时代坐标中映射的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个历史图景启迪我们,要确立“大历史观”的视野格局,一是要在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把握中读懂历史必然。这就要求我们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放到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发展史、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斗争史中来把握,同时也要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发展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探索史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一起放进历史发展演进格局中来考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发展、成熟、壮大,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推进、发展、成熟,都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是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教会我们,要善于看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和本质规律,用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充分肯定成绩,也不因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充分肯定前一个历史时期对后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继承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是在正确历史观视野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伟大建党精神中投射着宏幅历史画面,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等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问题,也科学回答了我国自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时代之问;同时伟大建党精神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继承者也是弘扬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是解救人民、富裕人民、造福人民的历史,是复兴文化、繁荣文化、创造文化的历史。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始终围绕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线,始终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始终以优秀的精神和文化禀赋感召民心凝聚力量,不断引导人们在树立和坚定正确的历史观基础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在把握历史进程中赢得历史主动。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伟大建党精神丰富、深刻、科学的理论内容教育青年,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以伟大建党精神鲜亮的实践性、人民性底色引领青年,在“大历史观”宏阔视野中砥砺青春,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让青年在精神自觉中增强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精神密码,全面追踪和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时代价值,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命题。它在引领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所彰显和体现的精神主动、实践自觉、价值导向三者是根本一致的,有机统一于育人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中,必将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强大精神导航,引领广大青年成长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拥护者、模范践行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3.

[5]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002).

[6]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J].党建,2021(5):4-7.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7.

[9]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1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02).

[11]  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N].人民日报,2021-03-07(001).

[12]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0(10):4-11.

[1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0.

[1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15]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1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17]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Guid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with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in Three Dimensions:Spiritual Meaning,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s and Meaning Expression

Zheng Weili    Wang Biao

(School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e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embodies scientific world view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m, the power of truth、the power of faith、the spirit of practiceand the sentiments of the people that it contains have provided abundant spiritual nourish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forlead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with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cooperation to the synergy of the schools main position、social education、integrated media atmosphere、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red genes and traditions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practice;to educate the young people to firmly build the value ideal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value pursuit of perpetual struggle for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Key Words: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new talents of the times;spiritual meaning;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meaning expression

(責任编辑:文丰安)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
引导时代新人树立道路自信2
论理工科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对策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育新人”
立足基层党建 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时代新人”三题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进程中的功能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