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21-12-09 02:09崔青云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1期
关键词:大众化高校教育中国

【摘要】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界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当代中国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更需要注重对“人”的培养。思政课作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承担着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职责。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当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学过程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贯彻中国共产党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的教育思想,深入大学生群体,渗透马克思中国化的伟大思想,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坚实了群众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跟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方向,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努力。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本文将立足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大学思政课对于学生思想发展的意义出发,就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探究。

一、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指导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我国的发展实践就没有方向[1]。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我党及人民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课题展开研究。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提出明确的研究要求,如其中需要涉及到以下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个人发展又有何启示?”等。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题探究,要求学生以特定的形式在汇报课上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展示结束以后,教师需要给予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并就其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给予改进意见。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应试教育不可取,现阶段在多数高校的思政学习中,大多数的学生就依赖于教师期末画出的考试重点,平时缺乏对思政内容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难以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就可以将平时的课题研究、学科活动等作为考核的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究中去。

二、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马克思主义不是不成不变的,其并非是需要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并进行机械式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活”的,其在时代的变迁中被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2]。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手段也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现阶段,大学生几乎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网络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意识。教师可以在线上设置学习资源库、答疑解惑等专栏,设置不定的题量,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除了设置客观题以外,还可以偶尔增加一两道主观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世界或我国现阶段的大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学生越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越能够认识到其对于我国社会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意义,从而自觉地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将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三、拍摄相关主题的推广微视频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成熟,能够凭借自身的理解领会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另外,大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都较强。因此,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以一些新鲜的方式,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推广。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拍摄相关的微视频,内容可以是学生自演的名人故事,也可以是对相关博物馆的参观访问等,学生需要以中国马克思大众化为主题明确小组拍摄内容,了解拍攝手法、方式,寻找拍摄地点、角度。因为拍摄微视频需要较多的流程,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对宽裕的时间,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完善拍摄内容。在小组拍摄结束后,小组成员需要剪辑好发给教师,教师则可以联系学校的团委组织,将学生拍摄的视频投放至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由网民群体针对学生的拍摄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接触到的人都将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新的或更全面的认识,学生也会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查阅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资料,从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的内涵以及其与当代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的密切联系[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高校学生群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教学方向,在思政教学中加强学生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学习能力对上文中所提及的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并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修改和更新教学内容,使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与学生的阶段特征相适应,也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同感,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思政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为推动中国马克思大众化付诸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李艳,李玥.以主题文化教育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3-27.

[2]郝南;赵建娇;郝晨捷;.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46.

[3]黄婷婷,陈为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中国文化认同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82-184.

作者简介:崔青云,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籍贯:江西赣州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年2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

猜你喜欢
大众化高校教育中国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