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分析研究

2021-12-09 22:52杨晓玲
医学前沿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肌梗死

杨晓玲

摘要:目的:研究为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68例,C组:常规急诊护理,D组:急诊护理,观察预后效果。每组34例。结果: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率、心率失常率等:C组>D组。结论:急诊护理在帮助心肌梗死患者改善预后,加快病情康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护理;预后

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心血管病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近些年来,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心肌梗死发病率日益升高。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帮助患者将预后改善,提升抢救成功率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次研究纳入68例患者,如下分析急诊护理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第一,与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相符,且通过心脏彩超等方式检查后确诊;第二,连续性胸痛时间在半小时或者半小时以上,同时服用硝酸甘油后未得到改善;第三,发病时间在二十四小时或者二十四小时之内。排除标准:第一,合并休克、心衰等并发症;第二,合并肾功能及肝功能不全;第三,血液疾病患者;第四,资料不全。参照上述标准,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护理状况,表1是患者的基线资料。

1.2方法

C组:常规急诊护理:按照医院急诊室的相关机制、抢救流程,在院前予以患者常规的抢救护理、治疗措施,主要内容有常规镇静、吸氧,以及心肺復苏等等;在患者入院之后。迅速为其将静脉通路开放,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检测,病情确诊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D组:急救护理:第二,院前干预:在急诊电话接通后的五分之内前往急救的现场,并且采用电话沟通等方式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告知其取患者舒适的体位;在达到现场之后,迅速为患者开展急诊护理,为患者进行镇痛、吸氧等对症干预,立即为其将静脉通路开放,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紧张与焦虑的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心脏负荷可以降低,按照患者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急救护理方案。第二,入院后干预:绿色通道的开放:将抢救流程简化,由分诊的护理人员帮助急诊医师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且快速实施检测生命体征、补液、吸氧等有关措施,将“危急值”的报告机制充分落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与急诊医师配合为患者实施抢救治疗,将有关准备工作做好,针对于拟行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介入室;针对拟行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先将有关药品等准备好。第三,术前干预:针对已经确诊应采用 PCI 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尽早和患者的家属交流,让其了解 PCI 治疗意义,治疗功效、有关护理及治疗措施、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等;在必要的情况下予以患者镇静的药物,例如:地西泮等等;术前需准备做好,例如:穿刺针的留置、备皮、碘过敏的试验等等。第四,心理干预:在为患者开展急诊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发现,积极为其进行疏导;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认真聆听,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为其解决。

1.3观察指标

预后情况:统计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再梗死患者。

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表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计量资料,t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并发症、预后情况等计数资料,c检验;若数据差异显著,则P<0.05。统计学软件:SPSS25.0,

2结果

2.1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率、心率失常率等:D组

2.2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表3结果:住院及卧床时间:D组

3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异常而使得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使得心肌连续性缺血、缺氧,从而使心肌梗死出现。心肌梗死属于循环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症,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有关研究显示,为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的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对帮助患者将抢救成功率提升,将预后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为十分有效的一种护理措施。将急诊护理用到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当中,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其在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之前按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特征为患者创设个性化干预方案,在接到急诊电话之后立刻予以患者规范化、预见性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的同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可以确保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给予临床抢救创造更多的治疗机会。急诊护理路径在将护理流程细化至患者的入院前、入院后各环节,在每一步均有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可确保各环节可以完美的衔接,可以将不必要护理方案减少,帮助患者将抢救时间缩短,同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可以防止疏漏发生,能将护理质量提升,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液灌注恢复速度增快,避免梗死灶再扩大,提高抢救效果,从而对帮助患者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卧床时及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率等:C组>D组。

以上总结得出: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心肌梗死患者将预后改善,加快病情康复,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 路翔宇, 滕天琦, 夏勇.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预后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v.28(05):101-107.

[2] 孔真真, 张静梅, 乔帅华,等.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防性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0, v.28;No.234(05):73-79.

[3] 尹玥, 党永霞. 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016(003):213-215.

[4] 施鹏, 郭瑞威, 李世霖.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21, 23(01):81-84.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心肌梗死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这些疼痛可能预示心肌梗死来临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