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茶学专业中“茶人精神”的发掘与传承

2021-12-11 21:04刘少华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精神专业教育

刘少华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茶专业人才”的理念,许多高职和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茶学专业,从培养理念、模式、内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就业引导、素质培养等方面,有计划有层次的分级教育培养,成果丰硕,为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了不少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茶学教育如何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着眼未来发展大局,不断改革创新,为茶学专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跨世纪人才,是值得所有茶学专业教育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茶人精神历经千年,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茶人精神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契合,发掘并传承茶人精神新时代精神内涵,并不断发扬光大,不仅有益于推动现代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其间蕴含的育人精髓,对当今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大有裨益。因此,茶学专业教育中重视对“茶人精神”的发掘与传承,既是对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这一“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是弘扬茶人精神、提升学生人格修养的有效途径。

1 内涵丰富的“茶人精神”

和“匠人精神”一样,“茶人精神”的核心同样强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讲诚信守契约,团结协作,和谐共赢;同样讲求脚踏实地、坚守信念、坚持不懈、淬炼心性、磨练自我。热爱专注同样是茶人精神的关键,精益求精同样是茶人精神的基石,勇于创新同样是茶人精神的灵魂,日臻完美同样是茶人精神的境界。同时,因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致清导和”“精形俭德”“韵高致远”的特点,茶人精神还包含了优雅恬淡、心气和美、宁静致远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1.1 茶人精神里的坚韧品格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葬在罐里,活在杯里”茶自古就是生命力的象征,千古弥存的茶树,沸水中复活的生命,无不彰显出生命的顽强与坚守。许多在艰难困苦中对多舛命运勇敢担当的茶人们像极了它们,从古至今,在以茶为业、以茶谋生的漫漫人生路上,茶人们为了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励精图治的精神,就是茶的品格,就是中华民族儿女历久弥新的优良品格,是值得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茶人像茶,历经风雨坚韧无比却也素朴无华。茶人的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像农民一样辛勤耕耘在山间田头的茶叶技术人员,有许许多多像普普通通的工人一样日夜蹲守在茶房里的制茶师,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还有一群为了效率和效益勇敢向前的茶人开拓者和弄潮儿,甚至当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际还有一大批舍家救国的茶人志士……他们像漫野盛开的茶花,扎根泥土,恪守本分、秉持初心,将所有精力和心血化作茶香阵阵,飘向千万家。茶人风骨就是中华风骨。

1.2 茶人精神里的优雅恬淡

“茶如君子,醇厚磐香而又恬淡无华,作为茶人值得自豪”。茶是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茶人们雅趣品茗中所展现出的平淡自然、澄怀味象的洒脱超然心境和思想境界,无不展现传统茶文化的优雅闲适、精致恬淡,“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勺,秋吟三数声”茶与诗、茶与画、茶与书法、茶与歌舞,儒雅隽永,茶文化里特有的优雅品格和茶道精神一次次的熏陶滋养,让精致优雅、从容平和的品格再次深深镌刻在以“茶神、茶圣、茶仙”自诩的茶人们的集体意识和行为习惯中。“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山间清泉边鸣琴烹茶雅明志,古亭江畔间品饮诉衷肠,以茶怡情,栖神物外,于忧愤苦恼中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是他们高雅情趣的真实写照。

1.3 茶人精神里的礼义仁和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宫廷有茶仪,寺院有茶宴,民间有茶俗,茶人更有茶礼。无论是以茶荐社稷、祭宗庙,还是焚香点茶、宾客献茶,人们盛事讲茶礼,家常重茶礼,茶礼精神中蕴含的秩序、仁义、和谐、友爱和敬意,熏陶滋养着中华儿女,对茶人的影响更是久远深刻。

历代名家陆羽、卢仝、刘松年……现代茶人吴觉农、庄晚芳、张天福、范增平等茶人,他们终其一生,与茶为伍,严于律己、廉政诚实、高风亮节;他们为人和善、诚以待人、助人为乐;他们和诚处世、和衷共济、清正廉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礼仪之邦之仁人志士所共有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1.4 茶人精神里的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是一代代茶人的真实写照,“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要有宗教家的博爱,要有哲学家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做到大公无私;要有艺术家的手法来处事和待人接物,还要....进取开创精神。”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对茶人的诫勉话语言犹在耳。历年来,中国茶产业的每一次发展前进,都离不开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勇于创新的茶界能人,在中国茶产业每一段传奇的发展历程中,总有着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中华茶人、茶业翘楚:吴觉农、钱梁、庄晚芳、张天福、陈椽、王泽农……他们扎根茶业领域,像只奋飞的领头雁,带领着无数的茶人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向前,成为引领新时代茶业前行的精神路标。

茶人精神不仅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的意义重大,作为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茶人精神更是推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恒久动力,茶人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民族基因和精神财富。

2 茶学专业发掘传承茶人精神的重要意义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随着中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大。茶学人才,不仅在专业技术要求上要日益精进,在人格品德上也应如茶品“俭、清、和、静”。茶学教育,不仅是茶技术的教育,更应该是高品味高素养的人才教育。

2.1 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是茶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茶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是茶叶栽培、制茶学、茶艺概论、茶叶审评检验、营销、茶文化等,目标大多关注技术、营销、服务、管理等,旨在“培养熟知中华茶艺的渊源历史,能够掌握茶叶的辨识与制作方法,同时具有熟练的茶艺操作技能”,人文教育鲜少顾及。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任何教育如果只有专业的目标,没有高尚精神追求和文明准则恪守,教育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茶人精神千年锤炼,历久弥新,茶人形象风范,激人奋进,不断发掘弘扬茶人精神并将其融进茶学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是完善补充茶学专业课程之必须,也是茶学专业教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新教育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出发点,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当前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茶人精神里蕴含的理想信念、坚毅品格、坦诚谦逊、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等优良基因元素,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人格提升的好素材,茶学教育中重视并发掘弘扬茶人精神,是真正落实教育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发展人这一教育理念的新举措,是教育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致力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

2.3 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是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有力抓手

“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讲求实例实效,讲求教育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真切体验,高校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立足实际,秉承实践育人是其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茶人精神里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和成长历程,彰显个人品格和情操,如明镜高悬,鉴照过往,拷问后人,是思政教育摒弃“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有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让学生在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多角度的发掘传承茶人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精神,见行动,真切体验茶人的无私无畏、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大爱无疆的崇高品质,树人生之大目标,立人生之大格局,并将茶人精神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是思政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把实践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的创新之举。

2.4 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是对优良传统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茶人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到唐代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人》、陆羽的“精行俭德”茶人标准以及刘贞亮的“茶十德”,再到宋代欧阳修的《尝新茶》、明代的茶人“佳客”……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和静雅的精神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当代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静”、茶界泰斗张天福的“俭、清、和、静”也都是对前辈茶人精神的不断诠释、践行和发展,80年代已故上海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茶人精神”提出,1997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的茶人精神基本内容“爱国、奉献、团结、创新”,都再次表明茶人精神始终贴近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俱进。

茶学专业教育应社会经济发展而生,顺时代洪流而进,茶学专业教育在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扬光大的责任担当上,更应责无旁贷、率先垂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让优质的教育优质的茶品享誉全球,更让优秀的文化和优秀人品永远屹立东方、传扬四海。

3 茶学专业发掘传承茶人精神的途径方法

3.1 形成共识合力践行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智慧、合力践行是茶学专业教育发掘传承并弘扬茶人精神的首要条件,只有意识先行,行动才有动力,目标才容易达成,才可能将对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融进茶学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影响他人,进而将茶人精神传播开来。

这其中最关键的首先是教育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教育管理者只有牢固树立“大教育”“大茶学”的教育观,才可能调动、引领师生朝着合理有效、科学进步的教育教学轨道上前进,才可能促进教师队伍的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需要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学生学习和践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离不开教育者和领航人,因此,茶人精神的传承弘扬不仅仅是茶学专业师生的专业内容,更应该成为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理念。

3.2 营造氛围形式多样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学习,对茶人精神的发掘和传承还应该结合在各个重大的节日庆典中,在“青年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中将茶人精神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成长进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演讲、征文、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动落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实习劳动、网络媒体等都应该设立相应活动版块让学生积极参与,广为受益,让茶人精神真正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带动学生,让茶人精神真正地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扬光大。

3.3 以小见大注重养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好品格的养成都是从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中养成的,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对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日常行为当中,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不以小事而不为,轰轰烈烈的渲染是传承,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坚守也是传承。日常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习惯养成等等,都是学生是茶人精神学习的最好切入口,深入挖掘茶人精神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地将茶人精神浇灌在学生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浇灌在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美好的心灵上,持之以恒、日积月累逐渐内化成习惯,养成好品质,就是对茶人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3.4 形成特色代代相传

对茶人精神的发掘传承和弘扬不能只停留在走过场,摆形式上,不能只追求一时的兴致和热闹,而应该成为校园永久的文化品牌,成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师生身边随处可学、随时可效仿的榜样力量,成为可以长久滋润广大师生的心田活水甘泉。要在校歌校训上体现茶人精神,舆论宣传上体现茶人精神,校园布置上体现校园精神,行为规范上体现茶人精神……让彰显茶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让茶人精神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方方面面,滋养一批又一批的师生。

总之,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茶产业劳动者大军,茶人精神的熏陶、感染、弘扬和塑造就是根和魂,没有风仪品德、没有精神风骨的茶人不算茶人,没有人文精神的队伍建设就是没有灵魂的团队组织。茶,以高洁、怡情的品格跨越民族和国界,造福人类,茶人更应“因爱茶及茶的品性而自喻”不辱本性,勇于迎接艰难困苦,善于把握机遇与挑战,满怀热情、无私奉献、尽职尽责,不断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让茶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绽放异彩。因此,作为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院所,责任在肩,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精神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部分专业介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拿出精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