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

2021-12-11 05:18应心韵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实践与思考教学评价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促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教学评价往往比较关注单一的教学结果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缺少过程性、生成性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因此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效果,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187-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基于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征,以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素养。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1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原则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要坚持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过程可行性原则。

首先,数学学科并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数学的知识、技能即可,更重要的是引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能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认准学生在学习成果上的目标,而是要将评价的目标多元化,如学生在课堂中的各方面素养以及学习水平的提升程度等[1]。

其次,传统的数学课堂评价比较偏向于采用笔试的方式,通过课后作业、课后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进行结果评价;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过于模式化,并不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因此坚持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将现代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笔试测试方式相结合,能够引导教师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思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

水平。

最后,坚持过程性原则,教师要深入到数学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在追击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等的探究中,都可以设计轻松、高效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考

以评价原则为基础,教师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定系统的评价措施:

2.1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2.1.1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评价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课堂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对照评价量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定,此评价基本上只限定于课程标准的第一个层面。二是课堂学习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囊括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如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理解、迁移、运用以及综合实践等方面[2]。

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师生互动环节,在互动中考查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从多方面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归纳角的特征”内容中:(承接课堂导入感知“角的存在”部分内容)

教师:同学们觉得我们发现的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包含不同角的物体,如三角板、红领巾、五角星等,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出角的特点)

教师:观察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和顶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带领学生隐去这些物体的现实部分,用数学符号代替这些物体中角的构成要素,带学生认识角的构成部分:顶点和边)

……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检测学生能否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角联系起来。如此,便可以学生课堂评价为切入口,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与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1.2  学生作业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作业评价也成为了数学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作业评价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后练习、课堂小测的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都采用笔测的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出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部分情况,但是却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思路。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从单纯的书面作业向多元化的作业转化。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创设多层次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内容。如在低年级关于“认识人民币”的作业设计过程中,笔者结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家庭作业。

层次一:借助数学教学App,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通过趣味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动画中设计互动环节,由学生动手解决人民币换算问题,对错当时就能判断出来,学生也能够根据App的判分情况对知识进行

巩固。

层次二:自己出题,自己解决或相互出题,相互解决;看看哪个学生出的问题能够难倒大家。在学生相互出题的过程中,元、角、分换算的知识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教师也能够对后续的教学活动目标进行更加明确的设定。

层次三:实践应用作业,如“跳蚤市场”“快乐商店”等。准备数量充足的人民币学习工具,然后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在班级范围内开展活动[3]。

2.2  评价过程的多维化

评价过程的多维化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多维化的教学评价,能够在上述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过程性、生成性评价,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式,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数学课堂活动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意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评价亮点构建系统的课堂管理评价体系。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评价量表,将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要点等融入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

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点入手,创设合作情境,在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基本图形的面积,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各种基础图形的面积公式)非常棒,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图形面积的计算,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下面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图形,哪个小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求解这个图形的面积呢?(出示多媒体课件,给出组合图形的图片,小组合作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评价活动: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探究题目的具体意思,能否提出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策略。②在运用割补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正确地将图形进行分割或者补充,然后给出面积计算的猜想。③能否根据自己小组的猜想,验证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正确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于上述评价要点的完成程度,然后在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同伴互评了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更多维度、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活动的组织奠定基础。

2.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也比较重要。教师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借助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系统,依托大数据对课堂教学、数学活动、日常测试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学科融合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也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不断地完善課堂评价体系,推动数学课堂的综合发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应从以往单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入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对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与思考,从多维度入手,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方面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成勋.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评价用语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6).

[2]史紫慧.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小学数学“小数乘除法”单元为例[J].新智慧,2020(19).

[3]司永梅.高超评价推动踊跃展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展示的评价点[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8).

【作者简介】

应心韵(199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标准实践与思考教学评价
怎样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基于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简述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