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1-12-12 10:06孙靖
新农民 2021年29期
关键词:农村

孙靖

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学习先进典型、总结经验成果、弥补短板弱项,灌南县委办公室会同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组成调研工作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走访、访谈交流等形式,对海安市、盱眙县、铜山区三个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关键词:灌南县;农村;环境整治;经验和做法;启示建议

1 基本情况

海安市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苏中地区的南通、盐城、泰州三个市交界处,市域面积1108km2,现辖10个区镇,总人口共计993.87万人。海安市将镇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大力实施“四清四化”(清垃圾、清道路、清河道、清杂物和绿化、净化、亮化、美化)行动,鼓励区镇街道大力挖掘本地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底蕴,以及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档升级。到2020年底,全市210个村均建有人居环境示范点,各区镇、街道分别建有3~5km2的人居环境示范区域,通过“串点、连线、成片”使人居环境整治由“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2018年以来,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三年考核均居南通市第一,2018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19年度省级评估被列为第一等次。

盱眙县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13个镇街、138个涉农村(社区),县域面积2497.3km2,约13万农户,存在地域面积大,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村民环保意识较差,基础设施破损严重等不利因素。盱眙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大举措,以“五位一体+”管护机制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紧密结合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导向,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整合资源配置,出台配套政策,细化推进措施,圆满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指标任务,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显著上升。2019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2020年获批“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

铜山环绕徐州主城区,地广人多,四省交界,又是曾经的采煤区,农村人居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铜山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彻底摆脱过去“扫扫地、刷刷墙、种种树”的村庄整治老路子,通过顶层设计,要素保障,典型带动,强化考核,标本兼治,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风貌、生产展现新质态。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海安市、盱眙县、铜山区立足自身优势、找准问题关键、理清工作思路,走出来一条符合地方民情、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主要做法为:

一是组织体系职责清、分工明。海安市成立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月查评、季考核、年考评”,推动工作有人抓、常态抓、抓到位。徐州市铜山区成立区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有关部门30余人集中办公,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

二是环境整治资金足、投入大。海安市通过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构建“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门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3年来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达17.56亿元。淮安市盱眙县通过县级财政和平台公司投入8.3亿元,整合“五位一体”资金7200万元,争取和配套“一事一议”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维护;同时该区各镇街围绕人居环境整治落实经费保障,累计投入各项经费近2.8亿元。徐州市铜山区通过与国开行、农发行合作争取2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贷,运用投资、捐助、认购等形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专门设立5亿元用于达标村的奖补,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奖励300~400万元,对二、三批奖励100~300万元,达到“六无”标准的村给予10~20万元的奖补。

三是工作安排思路清、路径准。海安市重点突出农村改厕、垃圾分类、河道综合整治等十项治理,按照主镇区、撤并乡镇原镇区(含老集镇区集中居住区)、一般村庄(自然村落)、村和社区四个层次,通过示范区、街和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点面结合统筹推进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常态长效化;在全省率先提出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打造“海安样本”,力争“南通排第一、全省走前列、全国树典型”的奋斗目标。徐州市铜山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改善”工程,做到人居环境“四清一美”;并根据各村现实条件因地分类施策,对基础条件较好村按照“十有”标准全面提升(十有: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卫生厕所、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用能);对基础条件一般自然村按照“六无”标准整治(六无: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众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無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对基础条件太差、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村庄和四类重点对象实施整体搬迁。

四是片区规划定位高、有特色。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海安市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谋划、梯次推进,有力推动人居环境示范点和示范片区建设,每个村均建有人居示范点,并在各镇街规划建设2—3平方公里的人居示范片区,通过示范点片的典型带动促进面上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提升。徐州市铜山区将整治难点区域划分出“四大片区”,充分结合当地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制定“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山村风貌、水乡风情、田园风光、特色保护”六类特色主题菜单,推动乡村依山造势、临水取景、因地制宜;以该区柳泉镇北村村为例,该村利用当地渔村特色,由村民自主设计建设渔村主题公园,公园内600多亩荷花盛开时节,吸引上万人前来赏荷游乐,真正让当地村民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3 启示与建议

海安市、盱眙县、铜山区三个地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实践,在工作机制、思路谋划、推进举措、投入保障等方面,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是凝聚攻坚合力的坚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包含的任务繁多,每项任务涉及不同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部门之间已有的政策、职能职责之间可能还存在冲突与矛盾,如果不能有效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就会政出多门、各行其是,造成工作上相互掣肘,以及各类资源的重复性投入。建议一方面要集中人力办大事,在“一盘棋”的统一部署下,明確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构建基于具体项目的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汇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建议对用于安排到地方的环境整治资金,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将相关资金纳入同一资金池,实行设计方案、资金拨付、组织实施、考核验收“四统一”制度,形成政策合力,提升各类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发动全员参与是保证整治效果的关键环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要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靠近农民的优势,创新组织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深化“星级清洁文明户”“最美农家小院”评选活动,并建立“红黑榜”制度,探索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创建达标的镇村、获评示范户给予一定的奖补,通过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各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建议通过培育典型、发放宣传册、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群众从“站着瞧”,到“跟着动”,再到“抢着干”,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自身家园建设,真正让村民参与到营造干净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实践中。

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防止问题反弹的有效举措。农村环境治理设施不仅仅要建设好,也要使用好,更要管理维护好,如果不重视管护工作,即使投入再大的人力和物力,也难以取得实质效果,只会长期反复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困局中。建议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当地特点,坚决避免短期应付式建设治理设施行为,避免造成“前任建设、后任包袱”的不良现象出现。建议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共同研究部署,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探索建立“财政经费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真正实现让农村居民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晓灵,王俊娜.善治理论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T-P-S”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 申汪洋、孙薇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D].广州广播大学学报,2020.

[3] 刘倬.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有农村的“味道”
记忆里的“农村”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