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探索

2021-12-12 13:28柳旭
新农民 2021年29期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敏感性

柳旭

摘要:生态脆弱区主要是指一些敏感性较强、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的生态区,该类地区的生态系统很容易被破坏,因而对其开展植树造林。本文通过分析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敏感性;生态脆弱区

0 引言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分布是较多的,而这类区域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给生态环境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生态脆弱区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了简要研究。

1 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特征

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敏感性以及其自我修复的能力,其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通常是比较差的,容易受到外界破坏。而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气候变化表现出十分敏感,区域内的植物容易受到气候干扰而出现存活率下降情况,使得生态稳定遭到破坏;二是其抗干扰能力较弱,生态脆弱区自我修复能力不足,因而对外界的干扰抵抗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许多生态问题;三是时空波动性较强,在时间和空间角度其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四是其边缘效应显著,这主要是指當生态系统发生交互反应时,其一些生态因子会在该作用下出现较大变化;五是环境的异质性颇高,环境异质性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一部分空间的生态环境特征与周围地点存在着较大差异,比方说生态脆弱区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特征都是不一样的[1]。

2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中树种的选择

2.1 树种的合理筛选

在生态脆弱区开展造林工作时,首先就应当注意树种及整体林种的选择,一般来说其整个林种的功能应当切实满足生态脆弱区的治理目标,还要与实际气候环境相适宜,比方说其所营造林区的位置,若是原本的生态脆弱区存在着土层颇薄、立体条件较差的现实问题,则其营造的林种应当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其一般是选择生态林模式,而若是原本的立体条件较好,则可营造为生态经济林,即是指栽植一些果实型树种,发展林业经济。其具体的选择树种遵循着三项要求,其一是确保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即充分满足当地的生态效益,但同时营造林也可发挥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其二是与林地条件相符合,考虑到黑龙江地区的冬季可以说是全国最寒冷的地区,因此其树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气候条件;其三是符合造林具体目标,生态脆弱区营造林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个造林目标,因而选择的树种也要考虑到目标的实现。在本文中,结合黑龙江省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脆弱区的实际立地条件,再考虑到近些年的植树造林情况,本地营造林适宜选择的树种,应当具有耐寒、耐贫瘠以及耐干旱等多种特征,选择在当地具有较强适宜性的树种,比方说山杏、油桐、樟子松、毛白杨等类型的树种。

2.2 做好生态环境调查与引种培育工作

在具体实施造林之前,充分对当地的生态脆弱区进行调查,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了解造林地区的海拔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气候具体特征,同时要做好记录以便于后续深入分析,规划出最适宜开展林木栽植工作的区域范围。在确定好树种后,将其引入到实验室当中进行生长状况的评估工作,包括其实际生长时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实际存活率以及对气候要求的临界值等等,等到评估结果确认以后,进行科学的引种培育工作,在培育过程中也要观察树种的抗性和实际适宜性,最后确定出最适合栽植的树种[2]。

3 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具体应用

3.1 科学整地

营造林技术应用的前期技术就是整地技术,且生态脆弱区的科学整地工作还需要与造林工作同步开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土壤中的水分尽可能不流失,从而确保整个林区的苗种具有着较高成活率,同时,整体还能够有效聚集和截留降水,确保苗木生长的水分更加充足,进一步提升对天然雨水的使用率,让苗种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能够吸收到充足水分。当前生态脆弱区造林工作常使用的整体方式主要为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以及反坡穴状整地等等,而具体选择哪种整体方式确定最后的整地方案还需要从现实情况的角度出发,确保其整地过程科学合理,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以下为三种整地方式的具体操作。

3.1.1 鱼鳞坑整地方法

在一些地面复杂、呈现出不规则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当中,适用于鱼鳞坑整地方法,这种情况下的坡面是较为破碎的,且其具有着较大的地形坡度,一般是在30°以上,整体土层结构也不够厚,在具体使用该方法进行整地的过程中,先是确定好具体整地的坑深,其一般是在30~40cm之间,坑为半圆形,半径约为80cm左右。

3.1.2 水平沟整地方法

这种整地方法最适宜的地形为整体颇为平整,且其颇度要小于30°,在实际进行挖沟整地的过程中,重点是控制好水平沟的沟长,其一般为500m左右,而沟的宽度则最好控制在80cm,深度也控制为80cm左右,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有死土区域,则需要使用活土进行改良,并对其进行培梗处理,梗的具体高度及宽度适合控制在40cm,这样能够还能够保证其有效蓄水并对坡土实施保护[3]。

3.1.3 反坡穴状整体方法

在一些生态脆弱区,其实际植被的覆盖率较低,且具有许多的裸岩,这种情况下就比较适合使用反坡穴状整体方法,同时整体坡地也要为缓坡。具体实施整体的过程中,其挖坑的深度应当控制在40cm左右,而整体坑状为圆形穴,半径约为50cm,还需要注意控制其穴的反坡角度为15°左右。

3.2 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

造林过程中若是使用裸根苗,则还需要先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一般来说蘸根使用的材料为泥浆或是生根粉,其能够促进根部发育良好,使得整体树木的长势更佳,蘸根处理还能够增加生根数量,促进苗木成活率的整体提升,提升整个造林的成效。

3.3 深栽造林技术的应用

采用深栽造林技术进行造林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抗旱节水效果,因而这种技术也比较适用于一些砂土的栽植区域。砂土的实际固水效果极差,且整体结构内部疏松,而深栽造林技术主要是控制苗木的根部在更深的位置上,让其根部与地下水位更加接近,确保其不会因为土质问题而出现缺水情况,确保整个林木的成活率达标。

3.4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地膜覆盖技术的功能也是为了保留土壤中水分,确保其湿润度达标,当苗木定植后开始浇定根水时,对树盘位置进行修整,主要是确保其形成漏斗式结构,约一米见方规格。在树盘位置上覆盖上地膜,然后直接使用苗木周围的土壤压盖地膜,减少该位置上的水分蒸发,同时,其选择的地膜应当具有无污染的特征。

3.5 蓄水池的修建

在生态脆弱区造林,修建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储存天然雨水,充分利用雨水来确保苗木的水分充足,这种合理运用自然条件的方法还能够有效降低造林的成本。一般来说,其蓄水池都会修建为广角漏斗式的结构,且其实际使用的施工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其池底的砌筑使用红砖材料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整体进行防渗漏处理。

3.6 山地沙化地质的造林技术

在黑龙江地区内,其大部分地形为平原,也存在着一些山地地形,在部分生态脆弱区,其也存在着山地沙化地质,一般来说这种地质的海拔在颇高,且其地形也是十分复杂,因而一般栽植的树种也具有着防风固沙的性质,但需要注意整地的规格和株行间距,同时在苗木的栽植区域内还可适当种植一些沙打旺。

4 生态脆弱区造林的后期维护

4.1 加大抚育管理的力度

生态脆弱区的造林在将基本苗木栽植以后,还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开展抚育管理工作,比方说积极推进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整体区域的封闭,禁止在该区域内畜牧。还需要注意林区的浇水工作,一般来说会进行五次左右的浇水,在林木生长的第一年要开展三次浇水工作,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在第二年时,进行两次浇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展浇水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使用地膜,确保水分不过分流失,而若是日常管理发现有林木死亡,則应当及时进行补种。

4.2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生态脆弱区自我恢复能力不高,因而其造林后可能会出现多种植物病害,这就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的防治手段要根据病害类型来选择使用。例如,若是林区出现了炭疽病,则应当对感染了该病的树木集中进行烧毁处理,防治其在林区内传染造成更大损失,或是在实际发病的初期喷洒多菌灵药剂,有效防止炭疽病;若是林区出现虫害问题,可使用剪除具有虫卵树枝的方式来处理,亦或是使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来进行喷洒处理;对于树木的立枯病处理,则是退菌特药剂喷洒,亦或是使用波尔多液药剂,能够发挥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对生态脆弱区进行造林,主要是为了改良该类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实际使用营造林技术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种。由本文分析可知,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具体应用包括:科学整地、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深栽造林技术的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蓄水池的修建、山地沙化地质的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 潘光华,黄全孙.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4):60-61.

[2] 武志会.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探究[J].风景名胜,2019(11):190,192.

[3] 潘兴.生态脆弱区营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21):94.

猜你喜欢
营造林技术敏感性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油茶的营造林技术与效益探析
关于林业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
马尾松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基于桉树的营造林技术及效益的研究
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
何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防治胡椒瘟病的生物农药和新型低毒化学农药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