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1-12-13 01:48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轮作健康成长高产

□ 李 强

(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8)

小麦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粮食压力愈来愈大。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生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需对小麦的增产优质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并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给小麦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健康成长。这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小麦的种植水平相比过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可供选择的小麦种类与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使得我国农民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完成小麦种植工作。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首先,许多农民对新种植技术与小麦种类的接受程度、制定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不仅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的种植需要,还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影响;其次,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技术缺乏明确的认知[1],且农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给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这种环境下,农民对新的小麦种类、种植技术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抵触心理。这不仅使小麦产量的提升受到了阻碍,还对后续种植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第三,随着机械化采集设备的普遍应用,小麦的种植环境相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使得病虫害问题的类型发生了转变[2]。但当前多数农民没有对这一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仍旧采取传统的防治措施展开工作,导致对病虫害的处理效率不高,不利于小麦的健康成长,自身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此外,政府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不足,使得种植人员对新的防治措施不够了解,这也是引发病虫害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推动小麦高产增产的方式

(一)科学选地整地

由于小麦的成长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在种植开始前就需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块,保证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的成长需要。在进行选地时,种植人员需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土壤肥力,并保证耕层深度满足小麦的成长需求,从而为小麦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其健康成长[3]。此外,在整地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在上虚下实原则的指导下,做好前茬处理工作,并对土地进行深耕,以保证小麦根系的牢固。在这些措施的支持下,不仅小麦种子的发芽时间得到有效缩短,还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麦种类

真正实现小麦的高产目标,种植人员就必须做好对小麦种类的挑选。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当前的种子市场中存在的小麦品种较多,这使得如何挑选优质的种子成为农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4]。由于种子良种对小麦的种植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选种时不能盲目,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小麦优产高产、减少病害作为主要的选种方向,增进对小麦种植特点的了解,避免其在成长过程出现产量降低的问题。同时,种植人员也不能被广告宣传误导,需以科学的方式选择种子类型,并尽量保证小麦品种的多元化,并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适宜的品种,为小麦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对耕作方式进行优化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可以采取轮作倒茬等方式,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规避。但应用此方法时,其需要注意不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多次种植小麦,避免地力消耗得不到补充,导致小麦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由此,在耕种小麦时,其需要应用轮作的方式,并对轮作时间进行明确[5]。此外,由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吸收量相对稳定,导致种植人员若是在同一区域内进行频繁耕作,就会使小麦对营养的吸收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小麦在一片区域内的耕作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对营养的吸收效率,小麦产量及质量也得以提高。

(四)加强田间管理

在实施小麦田间管理的过程中,为达成高产、增产的种植目标,种植人员需要在小麦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实施针对性管理,以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同时,其还需要对小麦进行科学间苗、合理浇灌等作业,从而使小麦的根系稳定性得到保障。而在小麦的拔节期,种植人员需对小麦的具体生长情况加以了解,对化肥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并定期进行浇水,以使肥料能够被小麦充分吸收。另外,在灌浆期,其需要对喷洒工作进行适当优化,严格按照种植密度的要求进行科学施肥,并在肥料中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为小麦的茁壮成长提供保障。此外,种植人员还需在后期的养护管理中逐步对田间的杂草、虫病等进行重点关注,促进小麦的快速成熟。对不同的生长区域,小麦的种植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如在缺水地区,施工人员就需要做好浇灌工作,避免因缺水等问题造成小麦内部蛋白质含量低等问题。当处于雨季等湿润季节时,则需要利用雨水的优势进行灌溉,旱季时则利用人工浇灌的方式,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升。

三、小麦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轮作倒茬管理

病虫害作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问题,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小麦在当地成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并选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小麦种子,从而达成高产的目标。另外,在此过程中,轮作倒茬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能减少施肥量,降低化肥使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随着轮作次数的增多,部分害虫的生长条件也会因此改变,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不断降低。由此,轮作倒茬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加强对病虫害问题的监控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当发现有病虫害问题发生时,如常见的散黑穗病虫害,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农户可以与政府相关人员进行联系,由专业的小麦植保人员来对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加强对田间管理力度,并通过物联网对地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措施进行创新。农户还可以利用物联网学习新的防治措施,提高对病虫害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小麦产量的显著提高。

(三)根据病虫害的类型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多,种植人员需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对该类现象的解决效率。比如,对小麦赤霉病而言,其会导致小麦品种出现明显下降,且在小麦成长的全时期均有可能发生。同时,若赤霉病发展严重,小麦还会发生腐烂。为此,种植人员需做好深耕工作,通过深耕对赤霉病菌进行低温消杀,或在种植初期向小麦喷洒多菌灵,对赤霉菌的生长进行遏制;再比如,蚜虫因为以小麦汁液为食,会对其光合作用造成影响,不利于小麦的健康成长。若不进行良好的控制,则会引发大面积的枯萎现象。在对蚜虫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同时应用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两种方法,在保证小麦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提高对蚜虫的处理效率,为小麦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化学防治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多数种植人员选择利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土壤优化工作。具体而言,其根据土壤的实际状况在其中添加药剂,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使土壤的病虫害抗性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也可以利用包衣拌种的方式,对小麦种植进行优化,以使其能够出苗齐全。而当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威胁时,则可以将甲基硫酸磷与乳油等进行混合,施加于田中,从而有效提高小麦的生长品质。

四、结语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需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并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这也是促进农民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措施。由此,本文对小麦的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轮作倒茬管理,加强对病虫害问题的监控,根据病虫害的类型进行防治等措施,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轮作健康成长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