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持研究——以H县为例

2021-12-13 01:48胡彩云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才职业农村

□ 胡彩云

(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湖南 常德 415000)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目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我国新的奋斗起点。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必要保障,而农村职业教育能予以乡村振兴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西部脱贫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农村职业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但还存在社会认可度低、资源保障不足、专业设置失衡等问题。鉴于此,总结当前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探寻推进当地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持策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一、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职业教育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宁夏南部山区H县为例,可以看出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实践困境。

(一)思维理念: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低

在西部脱贫地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于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现代教育的前期发展中,与普通教育相比,国家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较为缺失,以及远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导致职业教育接受的各方帮扶较少。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以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的输出为主,而众多农村居民受自身学历学识的影响,将农村职业教育视作“苦力”的代名词,未准确认知职业教育的长久功能,产生“离农”意识,最终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低。该现象极度阻碍当地职业教育全方位发展。

(二)教育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保障不足

当下,在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经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且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资源短缺;在其内部,生源、教学基础设施、大数据学习等资源不足。

以H县的教师资源为例。H县位于宁夏中南部,是农业人口大县,也是西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类型、自然经济和落后劳动力的代表[2]。H县职业技术学校是H县仅有的一所公办职业院校。《H县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该校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其他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其师资力量薄弱。2019年,该校专业教师师生比为1∶100,且硕士研究生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无骨干教师在该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合作力度不够。其2021年招聘对教师无编制保障,吸引力不足,导致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专业建设: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失衡

目前,西部脱贫地区对乡村建设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愈加迫切。而当地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未紧跟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

H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趋向“功利性”,未结合县域特点、优势产业及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开设专业。该校仅开设一门涉农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且仅配备一个实训室。近年来,H县将种草养畜定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但该校并未跟进畜牧业产业突破开设专业。H县文旅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而该校并未结合H县文旅特色建设文旅专业,无法适应H县人才需求,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力度欠缺。

二、推进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持策略

目前,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困境阻碍了其乡村振兴的实现。鉴于此,探寻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持策略势在必行。

(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增强社会认同感

西部脱贫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一是,党委和政府要以人为本,基于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全方位支持政策,如财政、金融、市场调控等政策。

二是,党委和政府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发动各新闻机构通过多种媒介向当地农村居民宣传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升居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知;同时,在电视新闻、乡村建设网站和广播中宣扬民族英雄、劳动模范及高技能人才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当地居民成为乡村工匠。

三是,政府加快营造帮助农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公平发展的优良环境。推进技能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贯通,提高农村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让其积极地为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二)深化“多元”治理,协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公平持不同观点,其中,胡森提出的教育公平理论备受推崇。于胡森而言,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的起点、过程、及结果的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的要求之一是国家公平投入基础设施设备、师资、网络信息资源等教育资源。

然而,我国东西部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差距巨大。因此,亟需探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共同体。

首先,政府是“多元”治理体系的主体。除政策支持外,还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统筹规划涉农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办职校,丰富当地学习培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其次,政府创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当地农村职业教育。一是加强各级学校间的校际联系,协同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二是职业院校根据本校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区域发展现状,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借助农村合作社和双创示范基地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农村合作社与学员的双赢。

(三)结合AI与区域特色,更新专业课程设置

步入大数据时代,AI人工智能凭借其高精尖技术辐射到全球各领域。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结合“AI+教育”与区域特色,持续更新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当地农村职业教育要增强创新意识,构建数据共享新理念,主动突破时空限制,加入全球职业教育的数据共享大军,将AI的VR和3D打印等现代高新技术贯穿教学全程。通过AI自动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画像,为学生提供个性精准的教学辅导和发展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其次,针对当地职业短板增加涉农专业,以适应学生升学与非学历培训需要。如H县的主导产业高端肉牛产业,H县职业技术学校可开设畜禽智能化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

最后,以当地农村三产发展态势为依据,创建特色专业。现代文旅产业和农旅产业关注度高,且都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可打造“文化+农业+旅游业”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特色品牌。以H县的传统手工艺剪纸为例,H县职业技术学校可结合农家乐、民宿等新旅游形式开设旅游外语、酒店管理等课程,并通过剪纸培训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同步实现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三、结语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而农村职业教育能为乡村的人才、产业及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在大数据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鉴于此,西部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紧抓时代红利与政策机遇,分析当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探寻推进当地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支持策略。一方面,政府要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动员社会各界协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并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保障农村职业院校拥有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农村职业院校依托新时代AI教育与区域特色更新专业课程设置,精准帮扶服务乡村振兴的各职业,全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人才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
新农村 新一辈